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助仁 《软科学》1992,(1):7-11
<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著名论断,是目前理论界与企业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近几个月来,我国的科学家、经济学家、企业家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理论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1978年3月18日,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此基础之上,又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学说,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它对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理解这一论断的丰富内涵。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3.
<正> 一、“科学是生产力’,但不等于生产力,必须通过开发应用才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这个转化过程涉及许多方面,工业企业则是开发应用的主力军,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我国国营企业40多万个,其中大中型近6000个,占企业总数不足2%,而固定资产占总数66%,工业总产值占47%,上缴利税占66%。使大中型企业处于良性循环至关重要,可我国企业处于  相似文献   

4.
<正> 据报道,前不久,在某省的生产力研讨会上,一位知名专家提出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生产力”。强调了核心技术的作用,但也有值得商酌的地方。马克思指出,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它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还说,科学是生产力。邓小平根据当时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形式,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就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本质含义的意义、科技与经济相互作用、科技进步的主要特征、发展趋势和方向等十个方面,深化认识,升华思想,确立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龙头观”、动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活动于12月9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了开幕式暨首场报告会。这是科技界积极推进“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这项活动旨在通过对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前景的展望,通过对科学研究经历的感悟和凝练,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深入理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及…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的科学能力的物理模型马克思曾经指出,科学劳动是社会的“一般劳动”,是一种“生产的特殊方式”。因此,社会的科学能力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科研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关系,它们在通常意义下仍然遵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原则。由此,我们  相似文献   

8.
《金秋科苑》2012,(11):1-1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科技是关键。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4月23日第十二届北京国际车展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开幕,两年一届的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是国内外汽车厂商一展风采的舞台。本届车展的主题是“创新·跨越”。这是一场汽车行业的盛会,一场关于科学与技术的比拼。  相似文献   

9.
<正> 中试环节目前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瓶颈”之一。在此我们分析成因及其解决对策。 一、“中试”的概念 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过程,我们可以将之简单划分为科研、中试、生产三个环节。中试是科研成果由实验室走向市场,进入产业的关键环节。 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必须具备三个可行性,即科学上的可行性、生产上的可行性、经济效益的可行性。生产的可行性是探讨工  相似文献   

10.
曹文虎 《青海科技》2002,9(1):13-15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 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个论断,进一步科学地揭示了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1.
<正> 被喻为“生产力总统”的克林顿一上台就以“振兴美国竞争力”为目标,首先着手制定了旨在全国振兴美国经济的技术政策。对作为配套政策的科学政策也进行了重新设计与调整出台的“战略研究”这一新科学政策方针表示着美国科学政策的重大转变:从支持注重纯理论  相似文献   

12.
<正> 一、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重大意义 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高瞻远瞩地重申了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并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  相似文献   

13.
“科技”一词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和现实背景。在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下,“科技”这一术语之要义有两点:从体制上说,“科技”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总称;从观念上说,“科技”的实质性内涵是“科学性的技术”。“科技”一词的创用及其广泛流行模糊了科学与技术的差别,造成国人对科学观念认知上的混乱以及导致国家在科学体制和科学政策上出现偏差。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必须厘清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科学是一个有着恒久魅力的话题,秉承着毛泽东的“向科学进军”、邓小平的“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的“科教兴国”,在一月的第四届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提出了“创新型国家”,呼吁“自主创新”。谁拥有自主创新成果的使用权同样重要,是造福国家,还是为他人做嫁衣,已引起了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和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命题已成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但是,科学技术怎样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力怎样容纳了科学技术?科学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只有通过技术转化为物质的生产力的要素,才能成为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才能发挥其社会作用。就此种意义而言,研究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就是研究科学在生产力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科学(Science)一词在古代西方是用拉丁文Scienda表示的,其含义就是知识,马克思曾指出:“科学——财富的最可靠的形式——就是产品,就是财富的生产者,就是一种理想的力量,表现为人们生产力的形式之一,同时就是实际财富”,马克思在这里是把科学——生产力——财富三者相提并论的,也就是将知识——生产力——财富相提并论,这是对知识生产力最明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总结科技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时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经济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伴生关系,经济的发展史和科技的发展史同样源远而流长。其关系极密切。本文着重从近代世界种技史的角度,从思想启蒙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而达到国  相似文献   

18.
众多古代文化在向近代科学跨越时都遇到了巨大障碍 ,形成了科学史上的峡谷现象。从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来分析 ,“科学峡谷”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早期实证科学缺失生产力功能 ;二是古代生产与经验性技术之间相互满足 ;三是社会思想解释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分析了实证科学之所以在西欧形成的特有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指出:“生产中也包括科学。”1988年,邓小平同志进一步鲜明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学说,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生产力属于社会的物质生活、社会存在,自然科学属于社会的精神生活、社会意识,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连续六年空缺的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花落两家,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引发了对“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再思考,并澄清在此问题上的错误认识,深刻理解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