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场所依赖出发来解读《呼啸山庄》中凯瑟琳自我的"迷失"与家园的"回归"。通过对地方认同和地方焦虑的分析,发现地方感的丧失造成了凯瑟琳的"迷失"。主人公因远离"家"而导致自我的"迷失",主人公自我的复归及回归"家"的过程也是重新得到地方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李苗苗 《考试周刊》2010,(37):225-226
新的历史时期,中学教学如何围绕"育人"这个中心,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在学习上迷失了方向,更丧失了动力,勉强维持着低效的运转。本文针对中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表现、原因及拯救策略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降格,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解题策略.具体地说,就是指当解题者迷失了解题方向时,对待解的问题在保持其本质属性不变的情况下,适当降低其规格(如降元、降维等)求解,然后从中抽象出核心要素,再根据类推的思想将其应用到原题中去的一种解题策略.这种解题策略思路清晰(降格-求解--抽象--类推)、内涵丰富(运用到特殊化、一般化等思想以及归纳、抽象、类比等思维方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化难为易的解题手段.本文仅从一类周期性摆动数列通项公式的探求来阐述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季刚 《考试周刊》2012,(1):42-43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和教学观。教师应消除"教材本位"的思想,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在新课改的大好春光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有些教师迷失了方向,追逐那种热热闹闹、花里胡哨、哗众取宠的所谓"好看"的课,而轻视甚至无视文本的  相似文献   

5.
"反思"是解题的归宿,通过不断反思、回顾才能真正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在机械制图课中的补左视图解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解题着手点、解题"瓶颈"、解题结果、解题规律等方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教海拾贝     
找准单位“1”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而有些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不统一,这就需要在解题时,首先转换单位“1”统一标准,突破解题难点。  相似文献   

7.
正单位向量说来简单,但是可以总结出一些招人喜欢的性质,应用恰当,会给解题带来方便.与单位向量有关的性质如下:(1)单位向量的长度为1个单位,方向不受限制.(2)起点为原点的单位向量,终点分布在单位圆上,常可设为a珗=(cosθ,sinθ),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波利亚《怎样解题》中的"怎样解题表"为依据,结合重庆市2013年理科第22题,阐明了解题表中给出的"你必须理解题目"、"未知量是什么"、"已知数据是什么"、"条件是什么"、"盯住目标"、"回到定义去"、"你以前见过它吗"、"有什么方法可以利用"等一系列提示语在解该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笔者通过几道典型案例题的分析,阐述"递推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巧妙运用,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效率.1"递推法"在自由落体相关问题中的效用分析例1小球从180 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球每次与地面碰撞反弹的速度是碰撞前速度的1/2,试求:小球从开始到最终停止运动的总路程为多少?(g取10 m·s^-2)  相似文献   

10.
陈宇 《考试周刊》2011,(22):70-71
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序言中说:"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他还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重视解题教学、擅于变式训练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一个特色,再加上高考的要求,解题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书店的货架上摆满了所谓的"千题巧解""数学解题方法"等书籍。既然要研究解题,那么到底怎样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呢?本文举例说明通解与巧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林原成 《考试》2011,(10):50-51
所谓"循规蹈矩"法,就是学生借助某种固定的解题思路或解题模式,找准知识切人点,迅速作答。例1图1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风向,d,e线为等高线,f线为等温线,R1、R2为河流。根据图中的相关信息,回答1~4题。  相似文献   

12.
谈颖 《海南教育》2014,(20):67-67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虽然我们不能把数学教学完全等同于"解题教学",但不可否认,"解题教学"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学生普遍认为学数学困难,就表现在解题能力差。因此,对症下药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势在必行,素质教育提倡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应得到充分渗透。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科学发展观,正是针对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偏离了社会之"善"(不损害一人利益而反应和体现所有公民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一味地追求"善的型"(生产力或者国民经济总量)这一问题。党和政府正是是站在历史的特殊发展阶段,对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总结和理论反思,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之善"标明了最终的路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苏文旭 《考试周刊》2011,(40):57-58
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思想,是解题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解题时用"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把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解题事半功倍。本文例举几例数形结合在函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解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活动之一.在解题教学中,教师经常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解题方法,试图通过一题多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但往往事与愿违,教师的好意学生不但不领情,反而常常听到一些学生的抱怨:"这么多种方法,我都不知道该用哪一种,方法越多反而解题思路越混乱."学生的抱怨值得反思:为什么教师提供多种解法反而造成茫然的感觉?在解题的教学中,是否仅仅是为了"多解"而"多解"?  相似文献   

16.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解题规律.如何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和解题方法,是每位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判断单位"1" 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往往对单位"1"判断不准,造成解题方法错误.一道题究竟有多少个单位"1",如何正确地找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正确找到题中的单位"1",能顺利解题,否则就无从下手,甚至方法错误.  相似文献   

17.
一、"题眼"对解题的突破作用所谓"题眼",是指试题考查的重点或主旨所在.通俗地说它就是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它像人的眼睛一样,是心灵的窗户,找准了"题眼"就等于找到了解题的关键、解题的突破口,这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审题时要努力挖掘题目中显性的或隐性的"题眼".  相似文献   

18.
尚全荣 《小读者》2012,(5):20-20
"为什么有的人不能容人呢?"年轻人问。"因为有的人心太小,小到只能容下自己。"大师答。"为什么有的人常常迷失于自己的心灵呢?"  相似文献   

19.
"判别式法"在中学数学的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例举"判刑式法"的各种应用,旨在拓宽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20.
《河岸》是当代作家苏童继《碧奴》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该部小说的主题可以用"寻找"二字概括。主人公库文轩因为"身份"的迷失而寻找自我,其子库东亮因为萌动的青春而寻找爱。这一"迷失"和"寻找"的过程让人联想到了卡夫卡《城堡》中的K和《荷马史诗——奥德修纪》中的奥德修斯父子。但两代人终究又因为生活信仰的差异,一个在寻找中归于虚无,另一个则选择在寻找中继续坚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