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中考,上海市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56%的考生达到市重点线。中考,无疑是人生路上的重要“闯关”,而刚刚完成考试的附校学生却说,我们一点也不累。  相似文献   

2.
张禹 《吉林教育》2009,(4):20-20
校本研修是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进修制度的简称。这里有二个关键词,一是“以校为本”,二是“研修”。所谓的“以校为本”就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各个学校的地理位置、发展历程、规模体制、经费来源、教师状况、生源情况及各个阶段的办学目标等各不相同,所要采取的发展策略也就各不相同,每一所学校只能根据自身的实际采取能够促进提升和发展的方法。所谓的“研修”,就是研究和进修,这里的进修指各种学历的和非学历的,但都是围绕教师专业成长和素质提高的。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教育2004.9今天,在某小学进行“每周一校”调研。该小学原是一所中心小学,撤乡并镇后,随着乡镇建制的撤销,中心小学也随之变成了一所村小。下午,参加了学校的语文教研组活动。现在,在“每周一校”调研中,我提出要参加一次学校教研活动。因为,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老师越来越迫切希望学习与进修。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教师一年中走出校门,出外学习的机会并不多,要想进修提高,只有通过校本教研。而校本教研能否担起大任,那就要看教研的质量了。今天语文组教研活动的主题是:让自主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显然是做了些精心准备的。在教导…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简称“静教院附校”)小学部大胆改革教育教学安排,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实现增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教师要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创设的良好环境,更需要区域层面的大力推动。在这一点上,各个区县教师进修学院(校)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里,我们请到部分区县教师进修学院(校)的院(校)长回顾他们2008年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上的重点工作,其中既有思考和认识,也有行动和实践,还有模式和策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专业发展正在朝着扎实有效和多元并进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区县教师进修学院(校)承担着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和科研指导的重要任务,满足基层学校教育改革需求是提高学院(校)工作效率的基点和深化改革的方向。如何提升区县教师进修学院(校)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深化区县教师进修学院(校)改革,是区教师进修学院(校)发展中亟待关注的问题。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提出三有效教育之理念,将有效教研、有效培训和有效科研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出增强教研实效、培训实效、科研实效,切实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基层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在此,本刊愿意提供一扇窗口,让更多的人透过此扇窗口了解三有效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中小学校本研修的困惑 以校为本,立足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培训进修,已经成为众多学校的共识。但操作起来却是大多数教师因为校本研修而疲于奔命,效果大打折扣,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  相似文献   

8.
周慰  薛婷彦 《上海教育》2006,(11B):16-18
学历补偿教育的完成,拨款方式的改变,教研员队伍的青黄不接,高校、教科院等相关专家越来越倾向立足实践研究等情况的陆续出现,使得区域教师进修学院一度陷入发展的困局。 研究并主动适应基层学校的实际需要,探索和转变师训工作方式已经成为区域教师培训机构为求重新焕发生机所作的必然选择。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靠“以研促训、以校为本、区校联动”的实践尝试逐步走出困局,因此获得教育部表彰。[编按]  相似文献   

9.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06,(10B):12-14
当大学附校“各就各位”时,区县教师进修学院附校正展现出强劲的势头,典型范例频出。范例一多就成了现象。附校现象值得我们重新审视。[编按]  相似文献   

10.
教师要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创设的良好环境,更需要区域层面的大力推动。在这一点上,各个区县教师进修学院(校)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里,我们请到部分区县教师进修学院(校)的院(校)长回顾他们2008年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上的重点工作,其中既有思考和认识,也有行动和实践,还有模式和策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专业发展正在朝着扎实有效和多元并进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教师进修校是培养教师的园地,是教师知识更新,业务进修的重要基地,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科技信息的窗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教师的知识也需不断更新,教师的素质是学校办得好与不好的关键。而教师素质的高低与善不善于充分利用图书馆是密不可分的。但是,教师进修校图书馆建设距离教育改革形势要求相差甚远,远远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当前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我是第一次来到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立达中学,为学校的历史所惊叹。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立达中学的前身是“立达学园”,校名取自于“论语”,即“立人立己,达己选人”。它是1924年新教育思想的研究家和实践家——匡互生先生在上海与陶栽良、刘熏宇、丰子恺、朱光潜五人共同创建的。先后在立达任教的有:周建人、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朱自清、夏丐尊等人。坊间也一直有“武有黄埔,文有立迭”的说法。这所学校的过去能给我们启示和反思,那就是一所名校之所以有名不是因为它们的校园大、校舍好、设备精,而是因为学校有着一大批名师和泰斗级的人物在此当过教师。可见一所学校要有知名度、有影响力,靠的是名师,不是大楼。所以我们一直强调,教师是办学的第一资源。所以各级领导、校长格外要关注教师。一个校长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学》2012,(9):6-8
这是一所上海市新优质学校。在短短5年的办学过程中,上海市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小学以办一所有灵魂有信仰的学校为目标,以多元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以丰富的课程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和快乐成长,还以多方位的家校互动,使学校成为了让学生家长信赖的学校。  相似文献   

14.
以校带校:教师进修学院通过"名师工作室",在区域内部分学校实施"一室两校"工程。一个"名师工作室"联结两所学校,建立两校的联动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5.
名牌大学为中小学挂上附属学校的牌子,其作用与影响是明显的。如今,区一级的教师进修学院也办起了附校,这块牌子的含金量本不算高,但办出了很好的社会声誉,这就需要好好研究教院附校的生存价值。附校的昨天:是需求更是挑战教院附校的产生是本地区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挑战。区教师进修学院(包括教研、培训和信息资源等部  相似文献   

16.
城区教师驻校模式应芝加哥城区薄弱学校的困顿状态而孕生。在城区学校领导学院、芝加哥公立学校系统和伊利诺伊州州立大学领导下,城区教师驻校模式通过专门的教师培训和系统的学校改革来引导薄弱学校转型。经过十余年的运行,该模式已经帮助25所薄弱学校实现转型。该模式启示我们应该将重建作为薄弱学校转型的核心,要以校长作为薄弱学校转型的灵魂,把社会支持当做薄弱学校转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顾泠沅 《上海教育》2006,(10B):14-15
名牌大学为中小学挂上附属学校的牌子,其作用与影响是明显的。如今,区一级的教师进修学院也办起了附校,这块牌子的含金量本不算高,但办出了很好的社会声誉,这就需要好好研究教院附校的生存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当大学附校“各就各位”时,区县教师进修学院附校正展现出强劲的势头,典型范例频出。范例一多就成了现象。附校现象值得我们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学》2008,(11):37-37
莘光学校作为一所人口导入区的新建学校,一度是区内有名的薄弱学校。2005年,莘光学校参与了闵行区教师进修学院开展的区域推进教研组建设伙伴合作项目之后,教师、教研组和学校的发展都获得了助力。  相似文献   

20.
仲小敏 《天津教育》2014,(19):85-85
众所周知,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轮岗”政策是解决当前教育资源均衡问题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农村校、薄弱校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相对较少,这不仅是这类学校自身发展的问题,同时也与农村校、薄弱校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存在向城镇校和优质校“单向流动”有关。所以,实行政府统筹下的“教师轮岗”政策就是要引导城镇校、优质校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流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包括“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两种,天津以保留轮岗教师人事关系在原学校不变的“柔性流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