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通信技术造就了手机报这一新型媒体。自2004年我国的第一份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诞生以来,经过近9年的发展,手机报已走进大众生活,成为各界人士阅读新闻、获取资讯的新途经。因其不受时空限制的便捷传播,以及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表现方式,手机报自诞生之日,就显示出了强大的市场需求。相对其他媒体,手机报的编辑工作强度大,编辑技巧独特。笔者结合编辑《昭通手机报》多年的经验,认为在具体工作中把握好以下五点,或许能让手机报编辑更加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15日上午,随着开通仪式上大型模型彩信手机铃声响起,河北省第一家手机报--河北手机报正式开通.就在同一天,河南报业集团的手机报也举行了开通仪式.由于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成熟,现代人须臾不离的手机已成为被世人广泛应用的电子阅读显示器和信息载体,并逐渐成为人们未来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信息阅读终端,被冠以"第五媒体".  相似文献   

3.
陈力峰  夏文 《今传媒》2007,(11):55-56
"手机报"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近两年来,国内各报业集团推出的"手机报"终端正不断探索着其未来的商业模式与发展方向,有专家甚至将"手机报"定义为继"第四媒介"--网络媒体后的"第五媒介".本文试就纸质媒体借助"第五媒介"拓宽发展空间进行可行性探析.  相似文献   

4.
一份手机报要"出彩",需要的是编辑的精编细做,去粗取精,自觉为读者提供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的信息内容。笔者结合编辑《普洱手机报》的工作实践,认为手机报的编辑工作需要注重三点:一是开门见山、精编文字;二是注重时效、即时制胜;三是双方互动、更接地气。除了做好这几点外,更需要的是编者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要有为他人做嫁衣的服务精神,要勤勤恳恳,不计个人得失,甘愿奉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手机报质量的不断提高,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很多手机报出现同质化严重、个性化不足,受众定位模糊泛化、缺乏清晰盈利模式等问题,受众急需的信息被大量无效信息淹没,"贴身"的手机报并没真正做好"贴心服务",影响了手机报的传播效果和受众认可度.  相似文献   

6.
不对称     
盐城到合肥没有直达火车,所以从盐城去合肥中途要在南京倒车。网上查了火车运行时刻表,盐城早上7点半发车,中午11点40到南京,再从南京乘12点半的动车去合肥——这样的安排就是铁道部部长看了大概也不会说有什么问题。所以买票时,我除了买了盐城到南京的票外,还多付5元钱的"异地购票"费,买下了南京到合肥的动车票。可是自以为安排妥帖的我  相似文献   

7.
韩美林 《出版参考》2005,(17):31-32
我时时刻刻都是一个快活的大苍蝇,这一生什么羞辱没受过?尚且仍是滴溜溜的大眼睛,头发不秃牙不掉,上楼下楼都是三台两台不含糊,要不是心脏换了零部件,还不就成精了!其实都很清楚,每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文艺界朋友叫我"铁蛋"、"大男孩",说到底我也不"铁",更不是"孩",换个活法就是了.没心没肺能活百岁,问心无愧活得不累.其实真累!我还有一个优点,说改就能改,即使是口头语也能改.这来自我坎坷的生活,用达尔文的话来讲,这叫"适者生存",只要你说得对,我就能改.不对就笑一笑,别让人失了望.这一写猛一看,我还是个精人,精什么,吃亏上当的也"玩"了不少.我想只要不给别人亏吃、不坑害别人就行了,做人不就是要的这个标准嘛!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呀!善可以善,但是不要善得太窝囊,我就是属于窝囊之流的人.黄永玉说:"韩美林说的坏人一定很坏,因为他轻易不给人下结论;他说的好人你千万别相信,才不一定哪!"这样的结论我只有不自在地笑一下,因为他说得蛮对的.  相似文献   

8.
手机报是最新的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结合的产物,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在2004年7月18日正式开通,手机用户实现了在每天第一时间通过手机阅读到当天报纸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9.
地方手机报尤其是州市一级的手机报大多处于"看上去很美,赔本赚吆喝"的境地.目前,通信运营商重点推广自营手机报,加上3G技术大力推动手机上网,州市手机报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0.
手机报运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靠下指标,营销模式单一 目前,手机报营销途径单一,主要依靠运营商运用自身资源推动发展.例如,运营商对各省下达考核指标,省公司再向各市加压.这些营销方式的弊端已初露端倪,大量被"圈进来"和被"绑进来"的用户到期后不再额外花钱订阅,用户流失率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1.
手机报:有待深入挖掘的金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平 《传媒》2007,(5):31-32
手机报的概念及发展形式 近年"手机报"在全国不少地方纷纷问世.所谓"手机报",是最新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手机报作为手机出版的一种新形式,发展速度迅猛.从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起,手机报就显出强大的生命力.2005年底,全国手机报用户达到100万;2007年底,这一数字超过3000万;而到2009年底,全国手机报用户已达到1.5亿,付费用户达7000万.  相似文献   

13.
3G时代手机报发展的新态势——以《世博手机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手机报的发展现状 所谓手机报,就是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彩信手机上,从而在手机上开发发送短信新闻、彩图和WAP(上网浏览)等功能.但是,由于受到技术层面等因素的限制,我国现行主流的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制式手机报(2G)尚存在传输速度慢,服务项目单一;各家手机报新闻内容重复率高,缺乏原创性;受众定位模糊等问题.3G通信时代的到来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为手机报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电子通信技术的手机媒体被人们称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报从创办的第一天起,就决定了它不可能采用传统媒体的经营模式。对通信技术的依赖以及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手机报必须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和赢利模式,而3G技术的应用也会给手机报的经营模式带来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自2004年<中国妇女报>在国内率先推出第一份手机报后,截至2008年底,全国报业已推出涵盖新闻、娱乐、体育、财经、旅游、健康、饮食、双语、教育等领域的手机报约1500种.作为当下报业经营的一大亮点,手机报被赋予了传统报业战略转型和数字化推进的"排头兵"角色.  相似文献   

16.
现代通信技术造就了手机报这一新型媒体。自2004年我国的第一份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诞生以来,经过近9年的发展,手机报已走进大众生活,成为各界人士阅读新闻、获取资讯的新途经。因其不受时空限制的便捷传播,以及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表现方式,手机报自诞生之日,就显示出了强大的市场需求。相对其他媒体,手机报的编辑工作强度大,编辑技巧独特。笔者结合编辑《昭通手机报》多年的经验,认为在具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各类媒体的新闻大战中,手机报作为第五媒体也成功参与到"两会"新闻报道中.新华社和中国移动联合推出特刊<两会手机报>,3月3日~3月12日第一时问连续直播两会盛况,图文并茂,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话语权?说得通俗点,就是人对社会发生现象的"说话权"、"解释权"和"发表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一个社会中,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将"自己的利益"反映出来,谁就能将"自己的意志"表达出来,谁就能引导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  相似文献   

19.
当下,手机报的发展进入一个两极分化的状态:个付市场的萎缩,和行业市场的稳定、小幅增长。这也说明,行业手机报在企业(政府机构)端是有市场需求的。三大运营商正在力推5G消息,传统的彩短信业务将被重构和升级。手机报业务,以及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行业手机报也必将在技术和内容上迎来全面的迭代更新。这将助推行业手机报业务持续稳定地发展。行业手机报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和运营,更离不开编辑。一份行业手机报办的怎么样?看的就是内容。所以,内容编辑工作是行业手机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创意设计?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则寓言:上帝为人间制造了一个怪结,被称为"高尔丁"死结,并许有承诺:谁能解开奇异的"高尔丁"死结,谁就将成为亚洲王.所有试图解开这个怪结的人都失败了,最后轮到亚历山大,他说:"我要创建我自己的解法规则."他抽出宝剑,一剑将"高尔丁"死结劈为两半.于是他就成了亚洲王.这个寓言深入浅出地道出了"创意"二字的真谛.也许,创意本身就是个怪结,而怎样来解开它也就成为设计师长久以来苦苦寻求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