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徐霞客游记》的作者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别名,明南直隶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马镇人。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人,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探险家、文学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不满明末的腐朽统治,毅然放弃任官,以毕生的精力从事艰苦卓绝的科学考察事业,是我国古代罕见的旷世独步的奇人。在旅游考察中,他主要以日记的形式,撰写了我国历史上篇幅最大、最为杰出的游记著作——《徐霞客游记》。钱谦益曾称:"徐霞客千古奇人,游记乃千古奇书。"国际著名科技史权威李约瑟博士赞美他有"惊人"的地理考察能力;我国学术界名流梁启超称他为中国学术史上的创新者;毛泽东曾在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号召大家学习徐霞客的求真考实精神;李先念则在纪念徐霞客诞辰四百周年之际欣然题辞:"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徐霞客游记》有多少版本?各有什么特色?它们是怎样演变的?这是深入研究《徐霞客游记》这部历史名著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徐霞客游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日记体鸿篇旅游地理历史巨著。文章以旅游文化融合为着眼点,就《徐霞客游记》中旅游文化融合的表现形式以及在出境旅游方面给予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徐霞客游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日记体鸿篇旅游地理历史巨著.文章以旅游文化融合为着眼点,就《徐霞客游记》中旅游文化融合的表现形式以及在出境旅游方面给予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徐霞客游记》中的野生动物史料档案价值入手,首先详列《游记》视域中的历次虎迹寻踪,进而对徐霞客行叙中的人虎之间的种种冲突进行了分析,最后就自然档案史学如何进一步"发潜德之幽光"的可能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徐霞客游记》自成书以来因其对所游经地区,特别是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区地质、水文、动物、植物、居民生活、风土人情、民族分布、土司之间的攻伐征战等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记载之情事的详细记载,成为人们研究明代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社会和地理情况的重要参考史书。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徐霞客游记》一书作者的生平、创作的时代背景,以  相似文献   

6.
徐霞客与王士性,被著名历史地理专家、复旦大学教授谭其骧先生誉为明末两大旅行家。前者留下了《徐霞客游记》一书,后者留下了《广志绎》等著作,都是现在研究明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为了方便广大文史工作者利用《广志绎》,中华书局在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出版了铅字点校本。吕景琳同志在《点校说明》中说: “《广志绎》五卷,明王士性撰,王士性,字恒叔,号太初,又号元白道人,浙江临海人。万历五年进士。他在北京、南京、河南、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山东等地都作过官,而且喜欢游历,足迹几遍于全国。著有《五岳草》十二卷、《广游志》二卷、《广志  相似文献   

7.
徐霞客是明代旅游的一个先驱人物,他经30年的实地考察写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从这本巨著中可折射出明朝旅游在不同时期的盛行情况,旅游热盛行的城市以及明朝旅游者们在旅游思想上的进化。  相似文献   

8.
像明代末年徐霞客那样,大半辈子泡在大自然中,问奇证胜、探幽阐奥,还留下浩若六十余万言的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徐霞客游记》,这在整个历史上确是鲜见的。现在更多的学者把目光盯在徐霞客及其《游记》上。1991年徐霞客逝世  相似文献   

9.
魏瑞娟 《兰台世界》2012,(36):131-132
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中,用他的亲历、亲见、亲尝,详细描述了明代云南的饮食情况。《滇游日记》描述了明代云南地区的主食、肉食、副食和饮品等饮食情况,介绍了云南特色美食和饮食礼俗,展现了云南饮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山杉 《兰台世界》2013,(10):36-37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云南当地文化痕迹已经消失,无从考证.因此,研究《徐霞客游记》能更好地了解云南的区域特征以及人文背景.  相似文献   

11.
<正>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年)农历八月九日,偏远的边城云南省云州(今云县)迎来了一位千古奇人,他就是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和游记文学家,“一代游圣”徐霞客。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省江阴人。他从22岁开始出游考察,先后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历经34年考察著就集科学性和文学性为一体的《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人文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江坪 《新闻实践》2007,(11):49-50
300多年前,徐霞客在广西考察。一天,他入住太平站(驿站)。此地孤零零地依傍在一座小山麓,三间房间只有围墙,没有屋顶,而且围墙是土墙,已坍塌零落,茅草夹杂。屋内没有桌椅,没有床铺。这一夜,徐霞客在这个破烂的地方,感觉犹如在"冰壶"中洗澡。五更时,山风酷寒,叫人不能忍耐,他只得"以被蒙面而卧"。这是徐霞客千百次在野外考察中的一种情景,其艰难程度,可见一斑。读《徐霞客游记》,深感这位明代的伟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境界之高尚,品德之优良,成就之卓著。他一生用30多个春秋,历  相似文献   

13.
陈敬芝 《兰台世界》2012,(18):41-42
徐霞客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游家,其著作《徐霞客游记》通过其亲身旅游经历,描绘了我国各个地区的人文地理风貌,特别是对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特色化"衣食住行"文化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和描绘。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不自量力,曾连续应嘱,为学界友人的专著作序。首次所作的,是我的师友、北京大学中文系陈贻掀教授的《杜甫评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后有几位比我年龄稍大、可称为我之学兄的,如南开大学中文系罗宗强教授《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相似文献   

15.
晚起的电视游记,以迅猛不及掩耳之势,闯入人们的生活,《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万里长城》,以及许多精巧的短片,一部又一部,使人们观之着迷,美不胜收。陕西电视台拍摄的电视游记系列片《蜀道》(十集),就是我国电视游记崛起的浪潮中诞生的。它内容清新,顺畅自然,古今交融,历史性、趣味性、知识性兼备,富有感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是一部比较成功的系列游记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二版)索引》是由《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主编。其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80年第二版和《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1982年第二版的索引,以下简称《索引》。  相似文献   

17.
云南丽江木土司等封建统治者在明代初期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就和汉族人士发生联系.在天启、崇祯年间有一位木增(1587-1671)木知府,这人字生白,他和汉族人士的交往更为频繁.崇祯十二年,徐霞客到了云南,这位木知府把他请到丽江,住了十三天.为木增所辑的《云( )谈墨》一书校订作序,并教他的四个儿子作文,又编《鸡山志》.徐霞客又重返鸡足山后,用三个月时间把志修成.因为脚坏了,不能走路,木知府派了"笋舆"把他送回,走了一百五十天才到达黄岗,从这里换了船回到江阴,第二年徐霞客就死了.木知府对徐霞客的盛情款待,这在《徐霞客游记》中有详尽的记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云南当地文化痕迹已经消失,无从考证。因此,研究《徐霞客游记》能更好地了解云南的区域特征以及人文背景。  相似文献   

19.
马军  张媛 《兰台世界》2013,(24):23-24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从22岁开始,开始外出游览神州名山大川,历经16个省,历时三十余年,写下了六十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研究中国山川地貌、探寻明代社会历史、启迪人们开拓旅游事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0.
《出版经济》2001,(8):46
为了反映世界最新地名信息,以满足社会上各领域、各专业涉外工作和翻译的需要,本书编辑委员会在首版《世界地名录》的基础上,在众多翻译家和地图专家的帮助下,经过几个春秋的努力终于将该部大型工具书增订而成。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编篡《中国大百科全书》,本书编委会组织力量,翻译编辑了首版《世界地名录》。中国地名委员会、新华社、总参测绘局、海司航保部、中国地图出版社、国家测绘地名研究所等单位组成了地名译写小组,对《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