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从具体实例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2.经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过程,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的推理过程。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流程】活动一:自学课本师: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自学课本,仔细看图,认真读书,边读边想。(全班展示交流"12的因数和倍数")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1页的例题以及第72页想想做做的1~3题。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与因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70-72页内容和"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比较、归纳、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想象拼长方形,并利用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以及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个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以下错误:一是把因数和倍数混为一谈;二是求一个数的因数时出现遗漏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没有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提炼,使学生对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产生泛化;二是学生对表内乘法口诀不够熟练,导致在练习过程中无法迅速灵活地进行口算;三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注意力不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以及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倍数与因数个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人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因此,经验丰富的教师总是精心选择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再通过精心地引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疑难点,并找到解决疑难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以便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提问. 一、围绕教学中的难点设计问题 在教学中通常有一些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受固有思维影响而模糊或错误的知识点.针对这些知识点可以设计归谬性的问题,让学生先是根据自己固有的理解或意识走到一个明显错误的结论上,然后教师再及时引导,从错误的结论入手,通过推理分析找到正确的结论.在教学"求因数和倍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比较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的大小."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一个结论: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自己.  相似文献   

9.
<正>“因数与倍数”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首先引导学生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并要求他们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的摆法。接着,借助写出的乘法算式介绍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同时通过底注说明“研究因数与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在此基础上,安排两道例题分别教学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在列举、比较的过程中归纳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0.
周振锋 《教师》2011,(1):91-92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2)引导学生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和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2)引导学生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和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3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计算,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经历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一个数的倍数的过程,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本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本特征。2.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金玉莲 《小学生》2013,(2):53-53
在明晰目标中指导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倍数和因数的概念的过程,发现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一、经历过程,组织学生体验"倍数"和"因数"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组概念,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经历概念的产生过程,准确理解并掌握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本节课老师精心组  相似文献   

15.
李红 《青年教师》2008,(1):40-41
【案例】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这一单元中,第一课时是数学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学习找一个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认识倍数和因数不再像过去那样从整除概念入手,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通过学生的操作,利用整数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寻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时,也是引导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运用已有的乘除法知识,自主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其中,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5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除法认识倍数与因数,体会倍数与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3.渗透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积极探索的精神,从而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  相似文献   

17.
课前思考:“因数和倍数”是陈述性知识,思维跨度不大,凭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稍微“跳一跳”便能轻易摘到“果子”。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发展仅仅定位于“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上,则失去了教材应有的功能和价值。鉴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把教学目标重新定位:让学生经历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和方  相似文献   

18.
本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内容。教材第一个例题要求学生分组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为讨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提供素材。随后教材结合一道具体的乘法算式,向学生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第二个例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第三个例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想想做做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对倍数因数的理解,进一步体会确定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32页例1~例3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摆长方形的操作中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理解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特征,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五下《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整除(整数乘法)算式,认识冈数和倍数,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能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实现"双基")2.在探寻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总结出一种"不重复、不遗漏"的方法,经历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感悟有序思考以及数学知识之间存在联系的思想。(上升为"四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