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鲍斯威尔的《约翰生传》的出版和启蒙时代文学理论的推动,19世纪英国传记文学理论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文章从传记的本质、传记作家的资质、传材与传记、传记伦理等方面,梳理了英国19世纪传记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莫洛亚认为传记是一种表现的手段,传记家选择传主是为了迎合他自己本性中的秘密需要。艾德尔认为莫洛亚的说法就是移情,而传记家要避免移情,应当对他的传主给予更多的同情。然而,在约翰生的《塞维奇传》中,既有约翰生站在自己的立场,把自己的情感投入传主塞维奇,通过传主来表述自己的移情成分,也有约翰生站在传主塞维奇的立场,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更深入地理解他的同情。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传记创作呈现繁荣局面。对这些作家传记进行深入研究,显然有利于现代文学研究的拓展,同时也有利于当代传记文学的发展。现代文学传记写作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传记作家对传主的态度、传记作家的对话意识、价值判断、文体意识等几个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传记作家的主体意识,树立当代传记观,才能推动中国传统传记向现代的转型,建设具有当代性的传记诗学。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虽然不是职业传记作家,可是他的传记数量可观,影响巨大。他的传记写法新颖,特色鲜明,在中国阐释性传记中独树一帜。“政术为第一义”、“世界之人之眼光”和“以造时势为究竟”是粱启超传论的三大特点。可是,它们也是梁启超传记的主要问题所在。倚重历史事实,忽略传记事实,这是梁启超的传记阐释的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5.
茨威格是杰出的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传记作家。他的作家传记成就斐然。他创造性地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结合时代背景和作家个人经历来探讨作家独特创作风格形成的原因,并建构起一系列富于张力的作家传记体系,形成了以文学价值为本的本体论批评立场。  相似文献   

6.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1947年用英文完成的一部历史传记。他用个人主义甚至无政府主义的观念对苏东坡的生活及其年代进行了解读,他的这种史观又与浪漫主义的文学批评相结合,使他在解读历史的同时失去了历史传记作家必须的叙述者的身份。比起建设社会的功德,林语堂更关心生命的理想及人类的品性,他的解读又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的理论暗合着,成就了《苏东坡传》被读者喜爱和流传社会的一个助缘,同时也构成了对历史真实的某种偏离。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20世纪上半叶英国传记的发展轨迹,将整个20世纪可分为4个阶段,上半叶两个阶段,下半叶两阶段。上半叶传记发展的总体特点是反传统,重实验,注重传记作家的主体性。亚传记从自省式发展到回忆录和自我辩解式。小说理论催生了传记理论的发达,导致传记文学化。这一时期重要的传记现象是"新传记"。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下中国传记文学缺乏经典的现状和传记作家主体性的缺失,论文提出了传记文学叙事中的八"荣"八"耻"之文类意识.在这里,耻感是创作主体的一种积极道德情感,也就是说,只有当代中国传记作家把传记叙事中的"八荣""八耻"作为自觉的文类意识,并且上升为其创作主体的美德论范畴,当代传记创作才能不愧于祖先司马迁而走上与世界传记文学大师对话或比肩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9.
艾因哈德所著《查理大帝传》是中世纪欧洲文学中一部著名的传记.该传记详实描写了查理大帝的一生,并高度概括了他的丰功伟绩;但由于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环境,传记作家陷于“视域遮蔽”的困境.其实,这部传记模仿古罗马时代人物传记的写作风格,遵循并反映了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的风尚.人物塑造虽具有统一性和生动性,但缺乏复杂性和立体性.尽管如此,该书仍然不失为欧洲中世纪传记文学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六年来的传记文学研究取得了新的实绩,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传记研究著作的新收获;二是传记理论/批评的新突破;三是传记作家/作品研究的新拓展;四是自传研究的新深化。  相似文献   

11.
在17世纪的英国传记中,托马斯·富勒的立传原则具有开创性.他对传记发展的重要贡献是在传记理论中提出传记应当注重娱乐性,并在人物描写中通过多样性和个性实现趣味性,因此推动了英国传记从历史和宗教领域独立出来.当然,富勒的传记依然无法摆脱为宣教和道德教化目的服务的传统,因此他的娱乐功能常常服务于道德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人类群星闪耀时》为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相似文献   

13.
英国19世纪诗人和教育家马修·阿诺德形成博雅教育的理念之时,他极力推荐约翰生的《诗人传》作为学习的教材。不可否认,《诗人传》本身是一部饱含思想深度和广度的作品,然而,这与阿诺德和约翰生在教育观、批评实践和审美情趣以及文学功能等方面的契合是密不可分的。约翰生在教育理念上把道德修炼和心灵改造放在了比科学更为重要的位置,这一点正与后来人阿诺德反对自己所处社会中"科学至上"的观点如出一辙。阿诺德关注诗歌形式及其风格,特别欣赏约翰生在《诗人传》中的批评方式:能够指出诗歌存在缺陷,并提供例证;完全认同约翰生所强调的诗人诗作的道德教育功能,即诗人及其作品应该对人类有益,对社会有用。  相似文献   

14.
对于茅盾这样一位有着不平凡的经历,著作丰赡的作家,他在世之时和过世之后,研究者都曾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接近他、认识他,但由于“接近”和“测试”的方式方法不同,在所得到的同时,常常隐显着一种失落感,人们总感到缺少点什么。尤其是对今天许多青年朋友和文学爱好者来说,他们需要一座茅盾的雕像,希望我们传记作家能够说明茅盾这位“一代文豪”作为普通人的内心动机,需要了解他的精神世界。而这方面又恰恰是多少年来所“缺少”和“失落”的。李广德先生的《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填补了这个空白。尽管他自谦此书为“有关茅盾生平事迹的故事”,而非“一部茅盾全传”。可以说该书为茅盾的传记研究作了拓荒的工作,一座雕像在李广德先生之手诞生。  相似文献   

15.
现代和后现代文学对传记的真实性原则提出质疑和进行颠覆。大众文化的流行致使一些传记家忽略了这些原则;文学批评中"自传死亡"、"传记死亡"之类的说法从理论上对传记文学进行了消解;图像和影视成为传记的载体,以其特有的形式和价值标准在淡化传记的真实性诉求。面对这类挑战和危机,传记家应当坚守原则并抵抗商业大潮的侵袭和浮躁的社会心态,同时又与时俱进,进行方法的革新。鉴于传记对国民教育的重大意义,社会对传记写作应当给予更多扶持。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别从名人传记的文体特征和文体功能,从读者对名人传记的文体期待和对名人的崇拜心理,以及侧重名人传记对青少年读者的影响三个方面,论述了名人传记的阅读功效.阅读名人传记,既是向书本学习,又可以了解某种成功的人的人生经历,读者可以获得一举两得的收获.尤其是青少年读者阅读名人传记,不仅可以丰富历史、文学知识,而且对激发人的志气,培养健康的人格,增强克服困难与挫折幻勇气,增长应事接物的智慧,提高专业水平、写作水平,都会有一定的借鉴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复旦大学博士后、解放军报记者李健2011年创刊《立传》,以其全媒动漫时代的传播手段、洋洋大观的双月书刊,在专家队伍、传记作家、题材开拓、艺术手法等诸多方面有所突破,将传记这一古典文学形式在新千年历史征程上引入现代化元素而昭示出新特色,彰显出新活力,创造出新生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出版了五部关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传记、评传。作者虽然极力想呈现出伍尔夫的风貌,但是伍尔夫的传记所塑造的伍尔夫形象并不一定符合她本人的样貌。传记是作为接受者的作者对伍尔夫的一种认识,其塑造的形象又会影响到读者对伍尔夫的接受。因此,伍尔夫的传记既是接受伍尔夫的表现,也是其传播的途径。考察传记对伍尔夫形象的塑造,可以了解到中国接受伍尔夫的一个侧面,从而管窥不同时期人们心目中的伍尔夫是怎样的形象,进而揭示不同时期的文化语境和心态。  相似文献   

19.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采用第一人称旁观者的叙事视角,为以画家高更为原型的思特克里兰德作传。众多评论家指责小说是一部失败的传记,因为叙事者从开始的作传记到讲故事再到最后的讲神话,没有能为读者刻画出一个真实可信的形象。毛姆假借叙事者之手,故意拉开读者与主人公和与自己的距离,以此说明解释天才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读过一代物理大师杨振宁传记的读者,除了敬佩他的学术成就外,必然对于杨先生秉持中国传统的家庭生活,更是赞赏不已。尤其杨振宁的父亲曾亲训他与其妻抗日名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