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学生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学生及家长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量,证实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应付方式存在高相关,学生的应付方式与其家长的应付方式存在一定的关系。建议学校设计一系列的心理教育活动,以影响家长、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付方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应付方式问卷,对377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焦虑、抑郁与“解决问题”、“求助”应付因子呈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应付因子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开展大学生焦虑、抑随等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注重学生应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应付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对470名中学生的测量结果表明,中学生对挫折和应激情境以“成熟型”和“中间型”应付方式为主,首选“期望”、“升华”、“压抑”、“解除”、“幻想”等应付策略;“成熟型“和“中间型”应付方式的使用高中生显多于初中生,“不成熟型” 付方式随年龄而变化的趋势不明显;初中生两性间应付方式的差异较小,高中生两性间差异显增加,但中学生总体在应付方式上的性别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4.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学生在其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来自学习,生活及社会方面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压力,如果对之处理不当,就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学生面对心理压力时,应该采取有效的应付技能来减轻其对自己的不良影响。学生心理压力的应付技能有:正确认识引起心理压力的挫折情景及事件本身;采取正确态度;积极面对压力,采取积极行动,努力解决引起心理压力的挫折情景或事件。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大学生进行测试并以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研究发现:在面临压力或应激时,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付方式;男生“解决问题”因子得分高于女生,女生“求助”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学生在“合理化”应付因子上的得分存在差异;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改善学生的应付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国内教师应付方式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教师应付方式的研究发现,教师应付方式具有跨情境性,表现出以积极应付为主的特点。教师在应对压力时采用何种应付方式,与个体的工作压力、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人格特征、性别、年龄、学校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所遇到的内外部紧急状态而陷于极度的焦虑、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相当数量的中学生存在负面心理情绪;中学生因心理疾病退学的,达到退学总人数的50%以上,心理危机已成为影响中学生个体发展和学校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学生应付方式、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安徽省306名高职生进行测量,考察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应付方式及其相互关系.不同应付方式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应付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职校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及其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促进职校学生自我和谐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依据.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应付方式问卷对770名职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职校学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上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应付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分量表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不同类型应付方式对职校生的自我和谐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为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有助于促进职校生的自我和谐.而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付方式对自我和谐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山东省某两所高职院校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当前高职生的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调查,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通过心理测评,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教给学生有效的应付策略,提高学生的应付能力;引导学生善于建构和利用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不同年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某高校57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优秀生313名,普通学生261名。结果显示:优秀生的应付方式以工具性应付方式为主;在性别和城乡两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的优秀生应付方式比较研究发现,艺术类学生在自责、退避、合理化因子上与其他专业学生存在差异;心理健康的优秀生与心理异常的优秀生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和解决问题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应付方式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付方式是应激与心理健康的中介机制,对人的身心健康起着调节作用。大学生常用的应付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类:一类是自我防御机制,包括积极的自我防御机制(合理化、压抑作用、否认作用)和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白日梦、倒退、投射和发泄);另一类是自我调节机制,包括调整心态、调节情绪、总结经验、转换视角、放松和倾诉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初中阶段聋生的自我意识和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中阶段聋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与他们的应付方式有显著相关。表现在自我意识水平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正相关,与退避呈负相关;自我意识水平对应付方式有一定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与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随机抽取浙江温州4所农村初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研究了农村初中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生活事件,及生活事件对心理症状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初中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感”“焦虑感”和“情绪不稳定”;农村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应激主要有“学习压力”“丧失”和“人际关系”;除了强迫因子外,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学生;生活事件应激方面,贫困生的人际关系和其他应激显著少于普通生;贫困生的生活事件对其心理症状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应付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某高校2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应付方式以工具性应付方式为主;男生与女生在求助与自责这两个应付方式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2、p=0.01);农村大学生与城镇大学生在求助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4);理科与文科、工科大学生在自责(p=0.03)、退避(p=0.03)因子上存在差异;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与心理异常的大学生在解决问题(p=0.00)、幻想(p=0.00)、自责(p=0.00)、退避(p=0.00)应付方式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应付方式之间有相关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压力应对与心理健康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综合性大学大二、大三学生压力源与应付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大学生压力源情况调查表,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二、大三的386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13项压力源的发生频率都在14%以上;多数大学生能采用积极的或综合型的应付方式,一部分大学生仍然使用消极的应付方式。应付方式与压力源之间有相关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解决问题、求助积极的应付方式,有时需要相辅相成,会更利于问题的解决;在强迫、焦虑、精神病性因子维度上大二、大三年级学生与国内青年常模比较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大二、大三大学生群体的压力源与应付方式对心理健康状况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教师心理健康、应付方式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应付方式特点及二者的关系,提高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笔者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对洛阳市、南阳市五所高中的20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高中教师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他们使用最多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高中女教师更多地使用求助和幻想的方式,老教师更多地使用合理化的方式;相关结果和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存在着高度相关,彼此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交往是学生实现自身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在初中阶段这个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不良的社会交往倾向:在学校不能与老师得体、大方地交往,与同学不能友好相处;在家对家长的管教有逆反情绪,与父母出现“代沟”问题,等等。 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承担的四川省教育厅普教科研项目《初中生社会交往良好心理状态与技能的培养》,就是针对当前初中生在成长和发展中的人际交往现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探究其社会交往良好心态与技能培养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对初中生进行交往心态(交往意识、动机、情绪、…  相似文献   

19.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C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扬州职业大学的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568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其中贫困生276人。高职贫困女学生、文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付方式是主要影响因素,高职院校要引导贫困生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维护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提出提高临床准医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应付压力能力水平的建议和对策,了解临床准医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应付压力的能力水平现状。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06年与2007年入校攻读临床医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临床准医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影响临床准医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主要为年级和性别。临床准医师的应付压力的能力水平较好,影响应付压力的能力水平的因素主要为临床准医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对自己身体的关注。结论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人员应加大对临床准医师应对实践所需能力的培养,并在教学中强调临床准医师对自己身心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