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档案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了。因此,在信息网络时代,档案信息必须实现数字化,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更好地为各项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2.
李敏 《档案天地》2007,(3):46-47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业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档案服务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各项事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方式向全面的档案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方向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利用服务。拓展档案工作的思路,加大编研工作的力度,已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档案宣传工作作为我国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受到各级档案部门的重视。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新世纪,档案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影响,它既包括档案事业角色的定位,又包括人、财、物等客观条件和社会方方面面对档案工作认识、了解、关心的程度。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地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采取生动、活跃、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创造性地做好档案宣传工作,同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大档案宣传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孙小虹 《兰台世界》2007,(3S):29-30
档案工作必须以时代变革为已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时期档案工作的任务就是如何使档案得到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使档案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推动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对此,笔谈谈以下几点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社会档案意识简单来说就是指人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当今社会,档案工作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档案意识已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这种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社会档案意识,依法管理档案事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档案部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日益明确,档案部门的服务已经从馆内走向馆外,通过宏观调控本地区的档案工作,促进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充分发挥在经济工作中的作用,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档案部门在社会经济工作中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档案工作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进入21世纪,面临新课题,新挑战,笔认为档案部门在提高服务,争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及时进行必要的人才资本投资和积累,是21世纪档案工作能够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已成为一种世界发展的大趋势。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信息载体的不断出现使信息变为社会化,社会进入信息化,给档案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使档案工作面临着许多新任务:  相似文献   

8.
信用问题是目前各行各业的热点话题,讲诚实、守信用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信用和社会信用的建设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抓好信用档案工作已成为档案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工作中的重要性谈几点建议,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9.
陈萍  张勇 《兰台世界》2005,(10):47-47
档案信息开发是实现档案价值,充分发挥档案作用.为社会服务的工作。目前档案信息开发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开拓档案信息开发的新局面,必须进一步明确档案信息开发的方向,加大开发工作力度,根据档案信息的特点,做好档案信息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0.
整合档案资源 创新档案编研——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认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机遇 1.湖北省档案信息资源现状 湖北省拥有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据统计,截至2005年年底,全省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存量档案已达到近2196万卷(件),而且每年还在快速增长。这些宝贵的档案信息资源既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也是全省各行各业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紧密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社会所需,切实加强全省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资源整合与编研工作创新,最大限度地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既是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改变档案部门封闭落后面貌、实现新时期全省档案事业与其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档案馆服务功能社会化,就是档案馆打破围城对社会开放,采取有偿无偿服务的方式,接纳社会的借阅者,查阅馆藏中已开放的各种档案信息,为他们提供服务。通过档案社会化服务,满足社会对档案工作、档案信息的需求,使档案社会化服务与社会融为一体,档案事业才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在建国后五十多年时间里,档案工作在民国档案整理工作中,遵循档案形成的客观规律,依据全宗原则、利用原基础原则,对全国民国档案进行了案卷级整理工作,逐步建立了包括全宗目录、案卷目录、人名目录、地名目录等在内的民国档案目录体系,部分档案馆还建立了馆藏民国档案案卷级机读目录数据库。不过,随着民国档案开放力度增大,对档案内容信息的揭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民国档案整理成果已难满足现有的民国档案工作需要,对民国档案信息作进一步开发,即开展民国档案件级整理工作已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但这项工作对我们来说是崭新的,我们需要对其必要性、和案卷级整理工作的衔接、应结合档案馆数字化工作开展以及在整理人员启用上如何谋求社会力量的支援等等问题加以认真思索。  相似文献   

13.
《档案与建设》2007,(10):55-55
档案宣传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连云港市档案局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了档案宣传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档案工作的社会认知度,推动了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树立了档案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正以势不可挡的速度进入平常百姓的生活,也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这不仅仅是生活质量的改善,而是一种生活理念的革新。档案部门作为科研资料文献信息中心,收藏了大量的珍贵资料。随着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档案部门向社会开展全方位的远程服务,已成为一种趋势。制作自己的主页,向用户发布档案信息、提供档案利用,既是档案部门扩大影响、宣传档案工作的途径和窗口,也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知识型社会的到来以及学习型企业的出现,将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然而,作为社会知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工作,如何在推进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已成为档案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知识管理的理论,阐述了知识发展和档案工作的关系,提出了知识经济时代建立企业竞争性档案工作的必要性、以及竞争性档案工作的特点、企业竞争性档案工作的内容、竞争性档案工作的实施等。从档案工作的外部环境到档案工作者要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必须做好功能转变、机制转变、手段转变、思想理念转变。才能把档案工作溶入到企业知识管理这一系统工程之中,并发挥良好的作用,才能做到有为有位,才能彻底改变大部分档案工作人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关于现阶段个人信用档案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个人信用档案工作已开始从经济领域逐渐向社会其他领域发展,该文对我国个人信用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工作的难点、设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社会各方面工作服务,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达此目的,首先,广大档案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破除为收集而收集、为整理而整理、为保管而保管的狭隘思想,树立档案资源来自社会、服务社会和“用户第一,用户至上”的利用意识.认清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其次,要认清档案利用工作开展得好坏,是关系到整个档案工作能否很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自2002年“居改社”以来.社区已成为城市的主要构成部分;国家民政部颁发了《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件;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社区建设越来越重视;做好社区建设工作,对稳定社会.改善人民群众生活非常重要。建设明社区,是社区建设的工作目标,建设明社区,离不开档案,档案是社区各项工作的基础,是社区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为了推进社区档案工作,我认为应采取建试范点,以点带面、以面带片的方式,全面推动社区档案工作。做好社区档案.我的经验和看法是。  相似文献   

19.
目前,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正在普遍开展已公开现行件利用工作。笔认为,机关档案室也应开展现行件利用工作。 一、机关档案室应当向社会提供档案利用 1、机关档案室向社会提供档案利用是法定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在观念上总是认为机关档案室主要是为本机关提供档案服务。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开展现行件利用工作等背景下,机关档案利用工作应当有所突破,要依法有序地开展向社会提供档案查询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0.
董君 《兰台内外》2007,(4):12-12
档案的生命在于利用,只有通过利用,档案、档案工作、档案工作者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在社会档案化已初露端倪的今天,如何发挥高校档案的服务功能,使之与学校、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仅就发挥高校档案服务功能,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