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应当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呢,还是应当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呢?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至今尚未解决的最重大的理论问题。黄楠森先生在近年发表的多篇文章里不仅顽固地坚持和宣扬斯大林的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旧哲学自然观),而且坚决否认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我与他的观点、立场和价值取向完全相反,认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自然观)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而是斯大林哲学世界观和旧哲学的复辟,完全认同和坚决支持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建议国家应当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为指南,依据马克思原著文本的哲学话语言系统,重新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为建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创立新世界观和新哲学过程中有几个重大的历史事实和理论问题必须搞清楚、弄明白,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开始,而异化劳动理论则是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新哲学开始形成的重大标志;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本质和精髓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核心和归宿;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和超越发展了抽象的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形成自己现实的人本主义本体论和人道主义价值观,创立了以现实的个人为本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新现实世界观和新哲学。黄楠森先生提出的"不能以人本主义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没有马克思哲学原著和文本的事实依据;他因没有读懂、读明白马克思原著和文本而误解、曲解和批评马克思的正确论述,成为一大历史笑话。  相似文献   

3.
黄楠森先生在中共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之后,连发三篇系列文章,提出"不能以人本主义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其实质是被斯大林曲解的冒牌的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翻版,是旧哲学的复辟。旧哲学复辟的原因很复杂。究其思想和认识原因,归根结底,就是黄楠森和斯大林一样不是实事求是地研究马克思文本,或没有读懂、读明白马克思文本,或错误地理解和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实事求是地讲,在马克思的全部著作里不仅找不到"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这一表述,也没有这个精神。黄楠森先生在文章里讲:"马克思有一个从人道主义历史观向唯物史观的转化过程,他的唯心史观的主要形态就是人道主义历史观,即劳动异化理论。"把马克思创立新世界观的艰辛历史过程,做了极其笼统简单的错误的概括。其实,如果要简明扼要地概括马克思创立新世界观的艰辛历史过程,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从黑格尔出发,经过费尔巴哈,最后形成自己的以人为本的新现实世界观。具体地讲,就是马克思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出发,后来转向信奉费尔巴哈的自然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抽象人本主义本体观、抽象人道主义价值观,最后又超越费尔巴哈的自然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抽象人本主义本体观、抽象人道主义价值观,转变到创立自己的以人为本的新现实世界观,即创立现实的个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的人和物有机统一的现实人本主义本体观、现实自然主义人化自然观、实践唯物主义社会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现实人道主义价值观五位一体的新现实世界观和新哲学。可以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开始,而劳动异化理论则是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新哲学开始形成的重大标志。本篇拟对马克思与旧哲学的关系进行探讨,以说明马克思从旧哲学出发,后来又与旧哲学彻底决裂的历史过程;进而说明黄楠森先生因没有读懂、读明白马克思文本而曲解了马克思哲学史,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仔细地研究马克思文本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具有特别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楠森先生的《政治其形,学术其神:对〈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的一种新解读》一文,从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那里为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找到了理论缘渊,找到了否定马克思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理论依据,但是,只要我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实事求是,就会发现他找到的是错误的理论缘渊和理论依据,却丢弃了列宁著作里对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正确论述。当我们打破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本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科书体系的束缚,重新认真研读马克思哲学的原著文本,就会发现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新世界观有自己的独特结构;它为现实的个人自觉地解决人在现实世界中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人(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有力的思想武器。马克思哲学史的事实与逻辑,有力地证明黄楠森先生否认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只是盲目的頑固的为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辩护。今天我们只有对斯大林主义哲学这种假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复辟开展一场新的革命,才有可能回到马克思,还原马克思,重新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为建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哲学教授黄楠森先生在今年最新发表的文章里提出辩证唯物主义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根本原则,其实质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根本原则的误解和歪曲,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旧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复辟。马克思在创立新世界观和新哲学时,批判超越了旧哲学抽象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超越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旧哲学原则,创立了自己的以现实的个人为根本原则的新现实世界观。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的以现实的个人为本的新世界观作指导,排除辩证唯物主义旧哲学世界观的干扰,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早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杨文极 《文化学刊》2011,(3):103-110
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和哲学解放。思想解放唤醒了人的主体性,哲学解放要求哲学范式转变。从哲学思维方式上讲,哲学范式的转变,就是从"主客二元对立"的旧范式向"主客二元统一"的新范式的转变。它主要表现在:从远离人的空洞的抽象的旧范式向"以人为本"的充满人间气息的新范式转变;从领袖的"独白"的旧范式向领袖与群众"对话"的新范式转变;从静态的、横向的、共时态旧范式向动态的、纵向的、历时态的新范式转变,即从联系向发展的转变。这个哲学范式的转变,使近代哲学发展到了现代哲学。作为现代哲学的马克思哲学,它已实现了这种哲学范式的转变。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没有区分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特别是1924年以后的斯大林主义,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的应用直接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把对"文本"的应用直接等同于"文本"本身,这样就造成了许多误读和混乱。我们要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改变"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改变斯大林式的旧哲学的观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主客二元统一"的新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7.
黄楠森先生在中共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之后,连发三篇系列文章,其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提出"以人为本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不能以人本主义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其实,黄先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并非真正的马克思的新世界观,而是被斯大林曲解了的马克思的世界观,是斯大林的世界观(自然观)。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和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上创立起来的。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现实的个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观,是人和物有机统一的现实人本主义本体论、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实践唯物主义的人化自然观三者一体化的全新的现实世界观,它正确地解答了现实世界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在人类哲学史上实现了一场伟大的革命,首先,它是人类哲学史上研究主题从古代哲学本体论到近代哲学认识论再到现代哲学现实世界观研究转变开始的标志;其次,它实现了本体论、历史观和自然观三个方面在新现实世界观里科学的有机的统一,彻底批判了旧哲学世界观;再次,它实现了哲学功能从解释世界向改变世界的根本转变;最后,它为共产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创立新世界观后,黄楠森和斯大林一样还一再重复旧唯物主义哲学把世界观片面地简单地归结为自然观的观点,很显然这是旧哲学的复辟。我们在批评来自"左"的方面的黄楠森先生所代表的斯大林主义的见物不见人的机械唯物主义的非人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自然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观的同时,也要警惕来自右的方面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见人不见物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抽象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和人本主义本体论的干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它不仅科学地发展了马克思的新世界观,而且开始对旧哲学的复辟进行一场新的哲学革命,开始实现马克思哲学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只有在科学发展观发展了的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指导下,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健康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玲玲 《文化学刊》2011,(2):112-116
女子教育是"关东州"殖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关东州"的日本女子与中国女子所受的教育是有差别的,一个接受的是殖民主义教育,一个接受的是殖民奴化教育。同时,同为"女性","关东州"的日本及中国女子又接受了同一种"教育"——成为"贤妻良母",以这种区别于男性的身份,承担为国家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两新组织已成为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体制内党建工作不同,外派党务干部与党群工作者无法进入两新组织管理决策层,进而难以以传统方式开展有效的党建工作,这就对新时代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HL药业党建工作为例,系统阐释如何在两新企业中找准党组织定位,以党建引领两新组织业务发展,进而为当前两新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是马克思的人和物一体化的以现实的个人为本的新现实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质上与马克思的新现实世界观是同一的。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有一个形成和完善的历史过程。它的主要原理是:现实自然界是人与之发生直接现实关系的自然界,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是现实自然界的基本规律,资本主义生产是造成现实自然界新陈代谢断裂的社会原因,共产主义是恢复现实自然界新陈代谢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黄楠森先生坚持和宣扬斯大林的见物不见人的非人的只知斗争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自然观),是造成当前环境污染、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直接的思想和理论原因。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见人不见物的主观唯心地否认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也是对马克思的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的背离。这两种倾向都是马克思哲学的异化。我们正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哲学的人和物一体化的以现实的个人为本的新现实世界观和现实自然唯物主义观作指导,杨弃马克思哲学的这两种异化倾向,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实现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部分,缘起于马克思对"历史之谜"的探索。新发展理念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以人民为中心,从发展的动力、发展的平衡性、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的开放性、发展的整体性这五个维度,指明了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用新发展理念引领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要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正确处理社会基本矛盾,把握好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池田大作教育目的论的核心观点是"为了人的幸福"、"为了世界和平",其教育目的论具有终极性特征、人本性特征。池田大作的教育目的论以人为出发点,注重人的精神层面,坚持这一理念,可以避免教育因一味地追求物质性的技术层面目标而步入歧途。  相似文献   

13.
伴随现代社会结构转型所凸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之矛盾如何化解"的时代疾患作为黑格尔国家与法哲学中的核心论题被深刻指认,并为马克思所洞见和承袭,其作为马克思哲学中持续在场的问题视域与价值范导,构成了促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概念最为根本的问题背景及马克思转入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深层动因。同时,这一哲学问题的接力过程无疑亦显示了黑格尔哲学对于马克思哲学建构难以截断的启发性关联,并使马克思哲学中隐在的政治哲学资源由以因之开显。  相似文献   

14.
高宁 《文化学刊》2012,(6):86-90
马克思使用的"文化"概念具有多重涵义,其文化理念在文化的本质、理论基础、价值目标等方面都具有区别于以往文化理论的鲜明特征。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深入分析和考察马克思的文化理念,对于推动我国的先进文化建设、实现我国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青少年德育面临社会环境变化,深化改革,生活背景变化等一系列挑战,面临青少年自身出现的新情况。德育教育作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以德治国的重要方面,必须迎接新挑战,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以适时促进青少年德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欣萍  杨晓春 《职业圈》2007,(10):198-199
新时期青少年德育面临社会环境变化,深化改革,生活背景变化等一系列挑战,面临青少年自身出现的新情况.德育教育作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以德治国的重要方面,必须迎接新挑战,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以适时促进青少年德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武欣萍  杨晓春 《职业圈》2007,(5X):198-199
新时期青少年德育面临社会环境变化,深化改革,生活背景变化等一系列挑战,面临青少年自身出现的新情况。德育教育作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以德治国的重要方面,必须迎接新挑战,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以适时促进青少年德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朱穆之 《对外大传播》2009,(5):15-15,24
曾担任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的朱穆之同志,是中国新时期对外宣传事业的开拓者、推动者。今年已93岁高龄的他,一直心系中国的外宣事业,2008年先后接受了《对外传播》采访、亲自为本刊撰写稿件,他的观点给我们外宣工作者以启迪——针对传播效果问题,他鲜明地提出"以我为主,就是不能被人牵着鼻子,随人家的意思转。有的放矢就是要弄清对象,对象不明,就是无的放矢。放矢还要中的,放矢不中的,等于没放。"针对外宣工作者素质培养问题,他特地将为国务院新闻办《青年通讯》创刊撰写的文章转发给本刊,从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青年外宣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19.
周均 《对外大传播》2013,(8):31-32,1
我们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军魂",让西方国家难以接受和理解。增强对我军"军魂"的国际认同感,是亟需我们破解的一道难题。增强我军"军魂"的国际认同感必须从增强其对"军魂"的认知力和理解力入手:一是注重自我反省和检视,同时坚持"该说则说"的原则,坚持把我军"军魂"这个精神支柱树立起来;二是把握宣传内容,同时注重正确运用宣传形式,开辟我军"军魂"对外宣传新道路;三是坚持"低调消声",同时不放弃"高调发声",合理掌握我军"军魂"对外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即《巴黎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5月至8月写成的,这部手稿是一次巨大的艰难的综合创造。在此部手稿中,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学说,并把它分析为四个规定。也提出人的本质为思考中心的哲学批判,以及扬弃异化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批判,最后对黑格尔哲学全面清算。虽然马克思赞同并维护费尔巴哈的基本观点,然而,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联结点和分歧点已经体现出来,且在人和人道主义两个方面有一定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