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古代早期的珠玉崇拜和水崇拜联系在一起。神话中的珠意象往往伴随出现水及水族动物 ,索珠、赠珠神话的神灵角色都是水神。早期的玉神话和水崇拜密不可分 ,玉和水的渊源极深 ,玉神话突出表现水的润物功能。早期珠玉神话沿着优美的方向发展 ,出现众多女性神灵。到了后来 ,珠玉出现阴阳之分 ,受到传统哲学的影响。神话中的珠玉意象往往寄托先民的长生之想 ,而珠玉作为美饰意象则是后来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好的电影往往包含着语言学习的重要要素,能更直截了当地向学生呈现西方国家的人文、风俗等,本文以影片欣赏与英语语言文化学习为出发点,探究西方电影在英语教学中所能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理白族本主庙的对联是本主庙的组成成分之一,本主庙对联与大理地区人文风俗、宗教活动以及民间神抵崇拜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本主庙对联,不仅能领略大理优美的自然风光,也能感受到白族的传统文化,还起到教化规劝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参与性观察、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创造性使用了录像回放与典型动作截图分析、原始身体动作文化符号归纳与解释等体育人类学身体动作分析法,全面分析了纳西族摩梭达巴舞蹈身体动作文化符号的文化意蕴、动作形态;同时,以达巴舞蹈为中介初步分析了早期自然崇拜、晚期自然崇拜及鬼神崇拜时期原始宗教舞蹈与原始身体动作互为发展的内在关系,为原始身体文化起源研究积累了具有中华民族独特原始文化价值的类比性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泰国同属东方文化圈,在文化习俗与信仰方面有相通性但也有差异,如在动物崇拜中,中国崇拜龙,泰国崇拜大象,两国文化中均存在大量有关龙和大象的动人故事、传说与谚语.以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为基础,从集体主义、男性气概、权势距离、长期定位、不确定性规避等方面,剖析与比较中国龙和泰...  相似文献   

6.
《文化学刊》2009,(6):120-120
伏来旺在《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7年第3期撰文指出:生态文化是尊重自然、维护自然的文化。在古老的蒙古人意识形态中,天地是父母,水草是衣食。从而形成了天地崇拜、山地崇拜、树木崇拜、水草崇拜等自然崇拜。这是一种与游牧相适应的大生态观。  相似文献   

7.
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 ,对风俗文化进行了区域划分 ,描述了区域风俗文化的特征及内部差异 ,分析了区域风俗文化形成、演变的原因。其原因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政治经济背景、历史传统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杨辉 《文化学刊》2009,(5):98-102
荀子倡导“移风易俗”的深刻内涵不止于概括音乐的社会作用。他以风俗之善为“美”,认为风俗美恶是国家治乱的重要表征且影响着人性发展方向,主张将礼乐教化作为主要途径,以礼教统一群体风俗,又依据声有哀乐论,论证了音乐和谐的情感在教化风俗方面的感性优势及其对礼教理性、刻意性之偏的补济作用,提出了以礼乐并举实现“移风易俗”的文化构想,标志着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开端,也为汉代文化政策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上古有丰富生动的风神文化 ,风神起源可追溯至伏羲 ,商代的风神四位 ,分布于东南西北四方 ;周代增至八位 ,分布于八方。风神崇拜产生了两大系列的文化成果 :一是由风与生物生长关系的崇拜 ,产生了天文历法文化 ;二是由风声的崇拜产生了文艺。此外 ,楚人与风神文化有特殊联系  相似文献   

10.
大运河苏北区域层面的空间认识与架构不仅关系到自身人居生态特色打造,更关乎文化带建设的整体格局。通过对苏北水文化景观格局形成过程及成因的分析,建立苏北水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的认识统一性。苏北水文化景观系统是以大运河开凿、维系为引擎,经历漫长历史进程形成的。大运河以及与之有着密切关联的水利、聚落、农业等遗产以及水系、历史地貌要素都是苏北水文化景观系统的重要构成和历史基础。同时,这个系统也是见证大运河发展及其影响的物证条件和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空间依托。苏北水文化与大运河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融合,可以更好地实现彼此涵括构建、内涵诠释以及建设绩效的释放。  相似文献   

11.
谐音是汉语常用的修辞手法,是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作为汉语的一种重要语言手段,谐音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更蕴含着重要的文化内涵。本文从禁忌文化与谐音、崇拜文化与谐音,以及谐音禁忌与谐音崇拜产生的原因三方面深入探讨了汉语谐音修辞艺术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时代,滨水区的综合利用与再开发对建立滨水城市多元价值共识、传承城市历史文化以及激发滨水空间活力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梳理滨水区发展历程及趋势的基础上,从目标导向、遗产空间、更新要素、机制保障四重维度提出城市滨水区“滨水空间更新目标—建成遗产空间梳理—存量更新要素介入—空间更新机制保障”的更新框架,并以重庆市长嘉汇大景区弹子石片区城市设计为例,通过建立重庆滨水多元价值目标、延续南岸滨江历史空间格局、赋能南岸滨水空间要素、编制滨水地段实施手册来探讨城市滨水区存量更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右江流域瑶族民间信仰图景的形成是瑶族原始崇拜与儒释道文化交融的结果,道教、佛教的进入并与儒家文化以及瑶族自身的原始崇拜交融涵化,迭代生成了儒、释、道和原始崇拜四位一体的民间信仰格局。儒释道文化是右江流域瑶族与其他民族共同构建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在实践中既要突出中华民族的一体性营造,也要注意对各民族场域的关照,推动各民族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晋东南成汤崇拜的巫觋文化意蕴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东南古上党地区的成汤崇拜是现代社会里原始遗风犹存的特殊民俗文化,其表现形态是神庙群落众多,扩布范围广泛,以阳城析城山为核心形成了一个"成汤祭祀文化圈",包含着深厚的巫觋文化意蕴.这些丰富的原始文化意蕴是以男权为主导的农耕文化的产物,其渊源却是对殷商先祖——母系氏族社会习俗的承续.本项研究结合田野调查资料,以"成汤祷雨"为论述中心,探讨成汤崇拜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丰富样态.我们认为研究成汤崇拜不应以现代国家行政区域划分的概念去诠释,而应以历史地理观念,把它置放到其产生形成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去解读,方可接近其发生发展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15.
在湄公河此区域各国,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那珈信仰。这种文化现象代代相传,已经融入该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成为该地区宝贵的文化财富。老挝语中关于那珈的词汇较多。如■等。因其身似中国龙,因此我国翻译界常将它翻译为龙王、那珈龙等。在老挝的传统风俗与节日中,有部分是与那珈信仰相关联,本文将选取老挝几个风俗节日,进而剖析其隐含的与那珈信仰相关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王琴 《文化学刊》2011,(1):76-82
凤、夔常常出现在中国古代关于古乐起源的神话传说之中,这并不是无端的想象或偶然的巧合,而是以象征的方式表达远古先民的乐观念,体现出以巫术信仰、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为中心的原始宗教文化对乐观念形成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现代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含义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筛选与提炼形成的人本管理理论.它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最高目标、企业精神、优良作风、礼仪风俗、行为规范、标识、英模、环境、传播网络等为主要内容,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8.
武侠崇拜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影响着中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中学生武侠崇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充分挖掘武侠崇拜在中学生群体中产生的积极效应,为武术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9.
同心结是用锦缎等编结成的一种装饰品。在古代中国,相爱的男女之间,有互赠同心结的风俗。这一风俗在唐诗作品中被充分表现,由此可知同心结的外形、佩带方法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同心结因可以表达男女相爱之情而成为护符或吉祥符,在古代宫廷中成为广受欢迎的一种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在当时的宫廷美术中也成为常见的表现题材,包括金银器、铜镜、染织品等有不少作品以鸳鸯、喜鹊叼同心结为纹样。含绶鸟纹是唐代美术中非常典型的纹样,实际上就是在此文化土壤中孕育出来的。古代的美术的表现与文学的精神密切关联。通过对二者的对照研究,古代世界丰富多姿的事物更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20.
“绕三灵”是白族特有的民间节日,节目期间有许多宗教和娱乐的活动。这些活动与相关神话传说、风俗和信仰仪式等,构成了白族文化的一个特殊子系统。通过这个节日文化系统,白族人民巧妙地处理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在对节日来源与性质的神圣叙事中,王权与民俗、白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也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作为一种节日文化,“绕三灵”集中体现了白族人民高超的文化创造力和巧妙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