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琴音乐最早在西方出现,随后又传入我国。经我国钢琴作曲家不断努力之,创作出了许多高水平的作品。中国钢琴作品是建立在本民族基础之上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同时中国钢琴作品又融合了西方钢琴音乐文化的内容,又带有一定的时代风貌。中西方演奏钢琴的方法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因此有必要重点分析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方式,侧重于钢琴作品演奏中的和声色彩,在对中国钢琴作品音阶、调式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掌握中国钢琴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民族化的钢琴作品之所以成为具有“中国化”的代表作品,离不开作曲家们独特的构思与扎实的艺术功底。本文在和声的使用与意义上着重分析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特色和风格特征,以此来感受在钢琴音乐中的民族美。  相似文献   

3.
对钢琴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是钢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钢琴演奏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敲击键盘,一个成功的钢琴演奏家要想完美的表现作品,需要在演奏之前对作品创作的背景和创作时代进行完全的分析。本文通过和声分析、踏板的使用、旋律分析、背景及时代分析,来阐述音乐作品分析对钢琴演奏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肖邦钢琴作品的旋律、复调、和声思维、踏板技巧及音乐形式等多方面独特表现手法的剖析,论述了肖邦钢琴作品独特的风格特征,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充满诗人气质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肖邦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5.
要运用和声与曲式分析解读钢琴作品,对于正确演绎钢琴作品有很大的作用与意义,首先要了解和声分析的对象是实际的音乐作品,通过分析看到和声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其次了解曲式分析的陈述类型与曲式的发展结构原则,运用和声与曲式的分析结果进而对钢琴作品进行诠释,达到快速解读钢琴乐谱,正确表达钢琴作品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充分体现钢琴作品的魅力和快速准确抓住和读懂作曲家的意图。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音乐家、作曲家黎英海先生的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和声语言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和弦结构,和声进行特点,和声功能与色彩的关系,偏音的处理,调性布局与转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新疆风格的钢琴作品进行探素和学习,重点从和声分析入手,总结出了新疆风格钢琴作品中的常见和声现象,对我们学习和演奏该类作品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音乐家、作曲家黎英海先生的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和声语言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和弦结构,和声进行特点,和声功能与色彩的关系,偏音的处理,调性布局与转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已逐步呈现创作风格多元化、音乐内容多样化的可喜。在百花齐放的中国钢琴音乐艺苑中.根据古曲移植改编的中国钢琴曲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现代气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创作题材上形成了一大典型的类别。正是其源于传统这条亘古不息的河流,因而许多根据古曲改编的中国钢琴改编曲深受人民喜爱,部分作品更是经受了长期的钢琴演奏艺术实践的考验,成为中国钢琴音乐精品。  相似文献   

10.
张瑜 《文教资料》2005,(29):148-151
本文首先探讨了印象主义乐派的发展背景,重点论述了印象主义乐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具体地剖析了其作品的特点和精华,并着重探讨了其和声色彩和演奏风格,以此讨论了在高等师范钢琴教学中如何恰如其分地为学生选用这些作品,以及如何解决这些作品演奏中所遇到的各种不同难点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d小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是一部代表性的钢琴室内乐杰作.作品中运用了传统结构及变化思维,结合现代特征的高叠和弦、非三度和弦、变音和弦等和声技法运用,融入了"半音音阶"以及教会"调式和声"素材,不仅发掘出钢琴乐器的丰富音响与变化色彩,还强化了钢琴在室内乐作品中的形象性、具象性特点,推动钢琴在"室内乐"中扮演着多样性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苏联作曲家季米特里·肖斯塔科雏奇(1906—1975),是前苏联声名显赫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以及社会活动家。同时,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交响乐作曲家之一。他的著名作品成为了各大艺术类院校音乐教育与表演专业学生在西方音乐史以及曲式与作品分析课上必听与必分析的曲目。本文主要从旋律、节拍以及和声这三方面,较为详细的分析了肖斯塔科雏奇弦乐四重奏的创作特点创作技法。  相似文献   

13.
《钢琴抒情小品》是格里格钢琴作品的代表作,他的作品不仅运用风格各异的挪威民间旋律,对于民族、国家的情感,也反应出了格里格独特的创作思维。本文将以作品中的《挪威舞曲》为例,从创作风格,表现手法,和声方面分析格里格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邵华  宫莉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5):99-103
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是一首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作品。这首作品集中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新原则,是钢琴改编曲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对《夕阳箫鼓》的改编背景、音乐分析及创作手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其创作手法的科学性、时代性、民族化是钢琴改编曲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郎静 《文教资料》2008,(4):51-53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在音乐艺术发展进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他的钢琴音乐开创了印象主义风格的先河,其作品以新颖独到的特色而备受赞誉.本文通过对德彪西<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进行分析,将德彪西钢琴音乐的特点、演奏技法以及他对色彩、和声、调式、节奏等音乐表现音素的独特表现方式一一作了论述,以此来提高我们对德彪西作品认识的深度,加强对其钢琴音乐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音乐思维和技能技巧,正确诠释作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王建中的钢琴独奏曲《百鸟朝凤》的曲式结构、织体和声、旋律发展手法、艺术风格继承并发展了同名唢呐曲中的典型特征,渗透着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是一首中国民间器乐作品钢琴化和钢琴织体民族化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7.
试论舒伯特钢琴小品中的抒情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舒伯特钢琴小品的创作特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与介绍,阐述了他对钢琴小品抒情性因素所做出的贡献和对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肖邦钢琴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他的旋律独具特色,其钢琴音乐非常富于歌唱性。他通过力度的层次安排及乐句的松弛控制,通过把手指沉到琴键里面的弹奏技巧,使钢琴真正地表现出了一种像弦乐乐器或人声一样具有呼吸的良好"歌唱"能力,即把声乐性的旋律自由地转化为器乐旋律,形成了一种和贝多芬的动机性结构完全不同的旋律结构。  相似文献   

19.
和声作为组织音乐作品的理性法则,直接关系到作品的音乐形象的塑造及作品音乐情感的表现.在面对一首钢琴作品时,要想对作品的音乐情感表现有较理性的把握,对作品的和声加以全面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文革"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钢琴创作在风格、题材和技法上受到很多限制.作品整体趋于保守,但在这样的背景下,民族化和声却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些民族化和声的应用不仅深化了钢琴作品的民族性,而且对钢琴作品能够在那个时代得以生存起到了关键作用.作者结合具体的作品从复合结构、多线并置结构及非三度叠置三个和声构成角度,探讨了这一时期民族化和声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