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为教育经费的最主要来源渠道,政府对教育投资的财政政策选择,包括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加。教育经费预算体制的改革、教育投资结构优化等,将是关系到新时期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 一、依法规范和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明确各级政府教育拨款的负担比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大幅增加了对教育的投人量,财政性教育经费从1978年的81.24亿元上升到1999年的2287.18亿元,20年来增长了28倍多,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年均增长率高于10%。但财政性教育投资的相对比重和增长率却未真正符合法律规定的要…  相似文献   

2.
教育财政偏好及其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财政偏好是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流向的倾向性与喜好,在价值选择标准上受教育投资收益、教育财政收入来源、政府角色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的教育财政偏好经历了短缺性偏好向制度性偏好的演变,追求短期效用最大化,大力支持强势组织的教育发展,教育财政中立程度较差。秉持公益价值优先的教育财政偏好理念,依法纠偏,实施教育财政投资偏好的民主与科学决策,建立教育信息独立和公开披露制度,是教育财政偏好回归理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育投资的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沈百福 《教育科学》2003,19(2):11-15
我国教育投资的进展:一是教育经费持续快速增长,增长速度超前于经济增长速度,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不断上升;人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二是初步建立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形成了非义务教育阶段个人分担教育成本的机制,办学体制改革逐步推进,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大幅度增长。三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实施教育财政重大系列工程,最大程度发挥教育财政的杜杆作用。各级教育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差异逐步缩小,财政教育拨款在各级教育的分配正在向更为合理转变。但我国教育投资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我国教育经费总量、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仍然偏低;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的政府承担比例偏低;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指数较低,城乡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差距较大;中等发达地区个人分担教育经费的比例偏高等。  相似文献   

4.
教育财政是教育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教育行政体制顺利运行的关键。教育财政作为整个教育行政制度的一个方面.它的发展除了受教育行政制度制约外。还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传统的影响。本文主要对英美日韩教育财政的特点进行比较,使我们不仅能够看出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教育文化传统等因素对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分配方式等的影响,也可以对我国教育财政政策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在乡村教育经费问题上实际发挥作用的主要是两股力量:政府和以乡绅为主导的乡村社会。乡村教育在政府教育财政体制上的缺位和乡村社会对教育投资的冷淡,直接导致了民国乡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政府在乡村教育管理职责上的失职渎职、土豪劣绅在乡村教育管理中的腐败更进一步加剧了乡村办学经费的紧张。  相似文献   

6.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偏低,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其主要原因:一是教育管理体制和分税制财政体制带来的教育经费负担责任的划分不合理;二是有关法律法规对教育投入的规定未能有效落实.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的对策:一是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构建公共教育财政制度;二是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建立省级政府统筹的教育经费分担机制;三是建立公平科学的教育经费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7.
了解教育财政体制的特征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有助于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教育经费多渠道投入、居民负担较重,政府间教育经费分担重心偏下,公共教育经费分配行政主导,学生资助还不完善,教育投入和使用的问责制度缺失,是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主要特征。近20年来中国教育财政充足性有很大提高,但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不高,教育投入与教育质量要求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城乡间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有显著提高,但地区间、区县内学校之间生均经费差异巨大,不同阶层子女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很不平等。由于基础数据的缺乏,难以对教育财政效率做出全面、可靠的评价,从就业看高等教育配置效率近年在下降。需要通过调整政府与居民、各级政府间教育经费负担责任,改革公共教育经费分配方式,建立教育投入评价和问责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提高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充足、公平和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8.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拨款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经费一般是指投入到教育领域中的资金。从概念所体现的数量关系讲,它小于教育投资和教育成本。教育经费的构成可分为两部分,即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其中教育事业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由于我国社会的性质,教育基本上由国家承办,所以建国后长期以来教育经费的绝大部分由国家财政负担。其中高等教育经费更主要是靠政府拨付。而本文所述教育经费拨款正是指国家财政每年对高等教育事业所拨付的经费。  相似文献   

9.
教育财政能力的概念框架由两方面构成 :一是从中央政府、省政府、地方政府等教育投资主体入手 ,建立分析近代教育财政能力的框架 ;二是教育财政能力由教育财政汲取能力、教育财政合法化能力、教育财政调控能力组成。中国近代教育财政汲取能力逐渐增强 ,近代公共教育经费主要源于地方教育经费 ,在财政中所占比例较低 ,教育财政规模小 ;中国近代教育财政合法化能力逐渐发展 ,但在税收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 ;中国近代教育财政调控能力加大 ,但由于教育财政投资逆向发展 ,使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处于不利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美国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变革教育财政政策。教育财政政策改革体现为:加强州政府统筹,增加州教育财政支出;学区为主筹措教育经费,强化学区责任;政府倾斜配置教育经费,支持贫穷学区。美国教育财政政策变革后,出现了教师工资提高,教师培训增多,教育技术更新,教育项目拓展,教育设施改善等效应。分析发现,制度合法性是财政政策变革的潜在影响因素,拨款预期和政策稳定性影响财政政策的变革,促进教育的改革是财政政策变革的首要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