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9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两国基础教育都由地方负责管理,基础教育经费具有分散配置的特点。美国的州政府作为公立中小学经费的主要供应者,为给予儿童平等而充分的教育,不断改革发展对于学区的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中国公立中小学经费的省内差异十分显著,市场力量的介入和有偿教育的发展又在加剧教育不平等的程度,省组政府有必要根据本省教育发展的现状,借鉴美国州政府对于基础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2.
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国立清华大学和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出现教育收费风潮。在教育收费风潮中,政府、学校、教授和学生角色各异;国立大学教育收费风潮促使国立大学形成统一的教育收费制度,促使国民政府普及教育理念在高校具体化,促进高校就学援助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清末教育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教育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比较研究●商丽浩田正平中国清朝末年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是两国新旧教育的交替时期。19世纪中叶,西方的兵轮伴随西方文明鼓浪而来,势不可挡。1842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迫使中国门户开放;1853年,美国培理舰队驶进日...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主办,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年会,于2005年10月31日到11月2日在浙江金华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教育史研究者有百余名,共提交论文65篇.与会代表主要就以下专题展开了热烈的"争鸣与交锋".  相似文献   
5.
一、调查方法笔者在走访和收集了某县几所中学平时以及寒暑假的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分别对该地区的普高、重高和职高高三生的补课心态进行实证性的问卷调查。一是探讨学生对学校补课的认识、认同感和表现,主要从学生对学校组织补课时间范围的认识、对学校补课的赞成程度和对学生在补课期间的实际表现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二是探讨学生对学校补课各方面的主观体认,主要从学生对“学校补课”效果认识、学生对“学校补课”组织者的认同感、学生对家长期望的理解这三方面进行分析。上述项目由若干问题构成,问题分选择题和自我…  相似文献   
6.
薪酬制度的确定是推动大学教师职业化的前提,也是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术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民国初期国立大学在吸纳新式知识分子时遭遇政府竞争,难以聘得优秀学者,此种情形反复引发教育部、学界与大学对于国立大学教师是否纳入官僚体系的争论。为保障大学质量,教育部逐渐限制官员与专任教员相互兼任,国立大学教师的薪酬也从依附于官僚薪酬体系中逐步独立出来,且薪酬水平得到提升。随着大学学术性的增强,区别于官俸的大学教师薪酬结构要素不断拓展,学术研究要素日益突显,大学教师职业自主性也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7.
试论优秀传统道德教育——以浙江版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为例杭州大学教育系商丽浩世纪之交的道德教育承受着多方面的冲击和洗礼。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人们意识到一个重要的社会新时期已经来临。在以经济和市场为重心的时代里,一些人游离出既定的价值系统,造成文化的失落和...  相似文献   
8.
教育财政能力的概念框架由两方面构成 :一是从中央政府、省政府、地方政府等教育投资主体入手 ,建立分析近代教育财政能力的框架 ;二是教育财政能力由教育财政汲取能力、教育财政合法化能力、教育财政调控能力组成。中国近代教育财政汲取能力逐渐增强 ,近代公共教育经费主要源于地方教育经费 ,在财政中所占比例较低 ,教育财政规模小 ;中国近代教育财政合法化能力逐渐发展 ,但在税收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 ;中国近代教育财政调控能力加大 ,但由于教育财政投资逆向发展 ,使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处于不利状态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中国 ,教育日益成为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中央政府以财政为中心推进教育发展的机制逐步建立。近代中央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经费来源及支出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国家教育施政能力的变化 ,对中国教育近代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江南地区同一城市重点大学争普通大学的案例比较研究发现:两类大学基于各自特点实行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后,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大学学术声望等级与大学教师岗位津贴水平不一致的现象.大学教师岗位津贴制度进一步改革须关注薪酬的外部公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