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被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既承认矛盾、冲突和差异,又解决矛盾、冲突,使诸多异质要素、各个不同的事物在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求同存异,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合作,把斗争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吸取各要素的优质成分,择优汰劣,促使新事物的产生,即由旧的和合体发展为新的和合体,从而促进事物的不断发展。将"和合"文化引入思想政治课堂,有利于使课堂活起来,课堂效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承认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其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促进新事物的产生。在和合思想的影响下,教学生活中有望生成和合教学文化,它具有尊重差异性、相互融合性、追求整体性、动态生成性的特征。建构和合教学文化的主体是教学文化共同体,它包括教师文化共同体、学生文化共同体、师生合作文化共同体、教学管理文化共同体。要顺利建构和合教学文化共同体需要正确处理教学文化环境和教学文化主体之间的关系,需要改革控制性的教学管理方式,生成人文性的教学管理方式,也需要巧妙地采用共差发展的策略与合作建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黄芸 《英语教师》2024,(1):62-67
介绍小学英语“和合”课堂提出背景。阐述小学英语“和合”课堂的内涵界定。以外研版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第8册Module 5 Unit 2 He’s drawing books and birds为例,探索小学英语“和合”课堂的实施策略,即整合多维目标,实现“五育”融合;统合意义语境,协调学习过程;整合结构,运用语言,融合价值感悟。认为“单元育人蓝图”视域下建构小学英语“和合”课堂,需要以体现核心素养的单元目标为统领,整合课程内容,融合“五育”元素,设计具有整合性、融合性、系统性、逻辑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活动,建构紧扣课程目标和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以实现学生学科能力、综合素养和价值观念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它们分别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精神、道德理性、人格追求、和合理想。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现代管理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弘扬“和合”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是现代管理的至高追求。打开和合思想的文化宝库,现代管理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将数学课堂置于“和合”的视角下,师生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能尊重差异,珍视个体的独特感受.在观点分享和碰撞过程中思想共振、闪现火花获得新的发现;在选择和比较的过程中,建构新知.课堂活跃灵动但又不失和谐有序,在冲突—和合中—冲突—和合中一次次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6.
“两型”课堂是指“低耗高质”“和谐共长”的课堂,研究假设理论为“教学共振”原理和“教育生态学”原理,所持观点为“教学共振”原理的运用是实现教学低耗高效的良好途径,“教育生态学”原理的运用能实现教学双主体的和谐共长。实践证明,“两型”学科课堂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可以改变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师生教学相长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7.
"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运用"和合思想"指导数学教学,教师可以从数学知识之"和合"、数学教学之"和合"、学生生命之"和合"三个层面展开,通过过程性、生成性和具身性教学,"和合"知识的过程与结果,"和合"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和合"学生的感知与思维。  相似文献   

8.
李锦旗 《考试周刊》2013,(20):117-118
构建魅力政治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如何构建魅力政治课堂?本文主要从师生要和谐与共,具有包容性;教和导要灵活多样,具有吸引性;教学素材要鲜活,具有开放性;教学发展要关注学生,具有人文性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和合”文化主张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具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它决定了我国历史上对于国家统一的诉求。西方近代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结束了西方各国内部的长期分裂状态,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对这一历史进程的思辩表达,它与中国文化中的“和合”观念有很多暗合之处。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它与中国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一起构成了我们构建和谐世界的理论渊源。揭示西方文化中的“世界历史”理论与我国文化中的“和合”思想的内在关联,能为我们正确处理各种现实问题提供一个新的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0.
"和合"与"和谐"辨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来看,和与合不仅不完全同义,而且还有内在抵牾之处;和合容易导致对和或和谐思想的严重误解,不能说和合学是对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正确理解和科学继承。和合与和谐之间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和合起来的结果并不都是和谐。以和合为核心概念而建立起来的繁复的和合学体系是不牢靠的,很难指望它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韦麒麟的《百鸟衣》是壮族民间叙事文学的经典之作,蕴含着深刻丰厚的壮族生态思想。叙事长诗《百鸟衣》以动物及其关系为中心,通过人—动物—自然—天地这四要素之间的和谐运动关系,构成多重的叙事层级,从而传达了壮族“和合共生”的生态观念。究其根本,动物及其关系是生态整体主义下的“生命本体论”的集中呈现,即对自然万物生命的普遍尊重与呵护,这为壮族生态和合思想体系奠定了理念基础和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课堂教学是激发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师生精神共生共长的地方。我校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呆板教学模式,着力优化课堂结构,大胆实施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和合导学"五步曲"课堂模式,扩大小组合作的效应,从而让教师使用最优的教学技能,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数学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是中国文化特有的理论形式和总的特征。数学交流中融合“和合文化”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发挥所有学生个体的智慧与长处,学思并进,为数学教学带来高效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2022和合文化全球论坛”于2022年11月29日在浙江天台山和日本东京、西班牙马德里同步举行,论坛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专家、驻华领事等参会。他们围绕“和合文化与共同发展”主题,对话参会学者,共论和合之道。本届论坛着重讨论了中华优秀文化对外传播、构建和合文化话语体系、天台山和合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等问题。与会专家学者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增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深化了和合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是由宏观的“太和”、中观的“协和”、微观的“中和”三个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对立统一的“和合”大系统。  相似文献   

16.
汉民族“和合”文化观与社会和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和合"文化是中华的精髓,它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完整的内容体系,对于形成良好和谐的人和自然关系、人际关系,提供了一种卓越的指导思想。"和合"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文化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基础,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标准》强调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合”文化,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学生要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标准》的诞生,是数学教育改革深化的标志。我们要深刻理解《标准》的实质,认真按《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确保数学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8.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精髓,其要旨在于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自我身心的融通与和谐,这种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素玲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15-117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精髓,其要旨在于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自我身心的融通与和谐,这种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钟梦瑶 《学周刊C版》2019,(8):162-162
"和合"教育以"和"为价值导向,以"合"为途径和手段,通过营造一种自然、和谐、全面、稳定、平衡、有序的教育环境,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得到优质均衡的和谐发展。基于"和合"教育理念,教师从班级管理团队的培养和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两方面,探讨"和合"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