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发挥物理教学的德育激励功能,有效地对学生渗透德育因素,对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起着重要作用。物理教学发挥其德育功能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等。  相似文献   

2.
知识教育本身包含着思想教育。任何学科的内容,都蕴含着德育因素,中学物理也不例外。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不仅是世界各国教育制度的普遍特征,也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之一。因此,我们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  相似文献   

3.
刘妍 《理科爱好者》2023,(4):125-127
学科教学德育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新课标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数学课程的教育性质正在发生变化:除以往的专业知识教育之外,还强调重视数学中的德育。教师要立足新课标,研究新课标,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借由德育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必要性,探究将德育渗透至小学数学课程当中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显性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隐性德育课程往往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发挥着显性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探究隐性德育课程的价值功能,注重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的融合与渗透,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之下,德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逐渐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当中,于高中物理教学而言也不例外。德育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形成正确的观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适时渗透德育,可以使物理知识的学习更加透彻。基于此,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德育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课程,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五育融合”作为新课改背景下重要的教学战略,其主要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五育融合”强调按照相应的学科逻辑,设定科学的五育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实施方法,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对于高中物理而言,教师要充分意识到物理学科与学生生活的高度关联,从丰富的高中物理教学素材中挖掘有价值的教学元素,渗透五育内容,促进五育与物理课堂的深度融合,在正确认知高中物理课程育人功能的基础上改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基于此,分析“五育融合”要求与高中物理课程结构的融合策略,提出物理课程实践中教学活动渗透美育、劳动教育、体育、德育的方针策略,最后总结出“五育融合”背景下高中物理课程全面育人目标,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冯楠  高银莉 《物理教师》2023,(8):30-32+36
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的各学科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融合思政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融合思政教育要求,课程内容渗透思政教育元素,课程评价体现思政教育价值,要求在课程教学中以德育为先,发挥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与教育的共通性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海燕 《教育》2013,(9):49-49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把思想教育渗透教学全过程,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于一炉,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课程改革体现了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与方法,进一步发挥它的育人功能,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性美,使学生不仅“成才”,更能“成人”。  相似文献   

9.
孟凡昌 《家长》2023,(31):79-81
<正>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实践的深入分析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本文聚焦于德育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系,探讨德育在增强学生道德认知、法治意识、情感共鸣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分析了新课标下德育实践的具体路径,旨在发挥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今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实践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的青少年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内化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由于教学的开放性和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要掌握更加广博,更加丰富的知识,以提高教学能力.通过苏教版课程实施新课标的具体教学实践,我收获了以下几点.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和观察能力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的课程资源.物理教师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认识到实验教学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标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在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背景与意义、讨论了开展环境教育的一般形式、列举了环境教育在现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点,以供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此,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大教学目标之一,从而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较高的德育要求。本文对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弢 《湖北教育》2004,(20):57-57
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科的德育资源进行德育渗透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还担负着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14.
反思传统物理教学,对新课程教材中的物理前沿问题理解更深刻,物理前沿问题教学在发展兴趣、激励创新、渗透德育美育方面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有必要对中学物理中前沿问题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时代呼唤着德育,面向21世纪的教育期待着德育。德育功能是各门学科共有的,但地理教学的德育功能却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固有特点。它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固有的思想教育内容。也就是说,德育渗透于地理教学之中。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发挥地理教育本身所有的德育和智育两种作用,有目的地以地理事实、地理知识熏陶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上撒播做人的优良种子。  相似文献   

16.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的自然渗透,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思想因素,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材实际找准文化知识和德育结合点,上课时找准德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科教学和德育的有机结合,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54):59-60
传授语文知识和渗透思想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两大功能。本文主要从语言、内容、情感、教法、板书设计、课外延伸六个方面专门探讨初中议论文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挖掘,力求从多种方法中渗透德育教育,促进议论文教学,更好地发挥议论文体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陈恺 《时代教育》2010,(5):179-179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以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三项任务.针对怎样才能发挥好体育教学中应有的德育功能,本文试图从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不仅能够发挥传授知识的功能,而且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功能就是立德树人,从而让每个学生可以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属于母语教学,所学知识中包含着丰富的道德品质养成方面的内容,因此,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有效渗透德育。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识字教学、古诗教学以及阅读教学中,从而使学生懂得美德的意义,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就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0.
物理教材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只要善于发掘,善于引导,就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方面得到发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描述,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是切实可行的.我们在教学中应积极总结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经验,利用物理学所特有的德育资源和德育功能,将德育融入物理教学中,在提高学生智育因素的同时,也使学生德育素养得到同步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