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茜  刘芳男 《新闻知识》2012,(10):64-65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个人电脑的普及,网络媒体在社会中逐渐演变为一种强势媒体,空间以及网络空间的特性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外学者对传媒、空间与社会三者关系的探讨以及国内一些学者对网络空间的虚拟性、扁平化、网络舆论空间特点的论述,多集中于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命题的网络建构方面。本文借鉴相关理论研究网络空间公私领域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网络空间公私领域现状给社会带来的现实影响及公众应有的认知和态度。  相似文献   

2.
网络空间既是虚拟的,又是与现实空间密切相关的,其间的信息传播行为需要技术支持、道德自律,更需要法律规制。我国网络法律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远不能适应和满足需要,因此,必须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加速我国法律体系建设,以建立网络空间的法制秩序。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新闻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新闻形式,同时由于网络空间的无界性,用户在获取网络新闻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复杂的新闻信息所迷惑。借助于网络新闻中的"新闻标签",用户可以借助于关键词来准确及时地获取新闻信息,同时还能够提升新闻阅读的速度。但同时网络热点事件中的"新闻标签"也会滋生负面问题,一些不符新闻事件的主题立意等虚假、低俗的标签的产生,存在着欺诈、诱导用户的行为,不利于网络空间的净化,不利于网络新闻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孔燕  杨洋 《青年记者》2012,(26):20-21
Web2.0时代的到来使社交网络(SNS)不断普及,它以实名制为特色,以社区化为核心,突破了传统的匿名网络空间模式,让现实的人际关系网络化,也让网络上的人际关系更真实。大学生这一群体极易被这种形式的网络社区所吸引,因为这种新媒体形式允许网民在网上进行意见表达以及与网络好友互动,如腾讯QQ、人人网等就是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5.
网络空间的特性 要探讨网络案件的管辖问题,首选应当了解网络空间的特性。当然,这里所列举的特性并未囊括网络所有的特性,而是侧重于与网络案件的管辖或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一些特征。 全球性。Internet网络是连接全球的网络,全球性是其最主要的特性。可以看出,网络这一特性与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6.
(华盛顿美联电)美国国防部网络司令部司令亚历山大指出,美军缺乏应对网络攻击的专业人员及法律授予的权力;一旦发生网络危机,美军将无力应付。亚历山大星期三在国会表示,若要评分,他会给美军保卫五角大楼网络的能力打个丙级,但是他也表示,情况在不断改善。我们还非常虚弱,一场危机可能很快使我们的网络力量无力应付。我们不能允许网络空间被现实的和潜在的对手利用来集结力量,对付我们和盟国。这绝对不是假设的危险。美国政府宣称,其网络可以承受每天数百万次的入侵和攻击。电脑罪犯、恐怖分子和一些国家越来越擅长侵入政府和私人网络,从事间谍活动,窃取重要数据或是侵袭诸如输电网等重要基础设施。亚历山大对美国应对电脑攻击能力的评估,与早前国土安全部官员及分析师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传播中的文化现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尝试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国际互联网络空间的文化现象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从90年代开始,国际互联网以空前的速度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的进程。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粉墨登场,网络传播活动的出现促进了网络文化现象的出现。本文认为,网络空间的文化现象的产生是建立在传统的受众获得了空前的传播自由以及网络空间的信息交流的巨大自由度基础之上的。网络文化是一种群体化、多元化、多层次和极具创造性的文化形态。根据网络文化的这几个特点,可以对网络文化分别进行分类。本文对根据网络文化的群体化所区分的两种文化形态——网络媒介文化和网络亚文化群体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对大众文化在网络传播时代的命运及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发展早期就有学者关注到了互联网技术对网络空间治理的影响.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公共政策和法律层面的网络空间治理,并对网络空间治理模式产生了分歧,尤其是"互联网自由"和"政府管制或法律规制"方面的争议.弥尔顿·L·穆勒的《网络与国家》提出政府-国家主义、网络-国家主义、政府-全球主义、网络-全球主义四种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网络空间属于公共空间,网络秩序是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实社会在网络空间的延伸,网络社会也应是法治社会,而非"法外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空间的法治化,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法律是要由人来遵守、人来实施的。现在提网络空间的法治化、"依法管网"有两层含义。第一,是要严格  相似文献   

10.
网络计量在局部Web空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计量学的研究领域之一是通过对网络信息本身或网络结构单元的计量,从虚拟的Web空间反映现实空间的社会问题。这类研究将Web视为一个人和组织的网络。对目前网络计量在局部Web空间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将局部网络空间划分为学术空间、商业网站空间、政府网站空间和特定主题网络空间,研究重点主要体现为共链分析、网络影响因子、简单链接统计等方面,由此推论现实空间中的社会现象。数据可靠性和有效性较低以及分析工具的缺乏是当前研究的主要不足。   相似文献   

11.
在"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个人作为社会的细胞被互联网全面激活.随着网民话语权的逐渐开放,因体育赛场冲突事件所引发的编造、传播和助长虚假信息的网络伦理失范情况频发.规范网络伦理已成为营造健康网络空间和修复和谐网络生态的重要内容.基于当前网络伦理的相关研究现状,通过分析2017年辽宁女排赛后球员"冲突"事件,思考总结了其中所体现出的网络伦理失范之处,以期提出一些有助于今后规范网络伦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空间的范围由传统的自然空间延伸至认知空间,网络空间认知域安全面临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情感等诸方面的挑战,网络空间认知域已成为国家安全防护的新领域。从网络空间、网络空间安全和认知域的相关概念出发,分析网络空间认知域的特点和当前所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提出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网络空间认知域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徐贺兵 《传媒》2016,(20):79-80
网络空间业已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空间,关乎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从全球网络空间发展格局来看,中美作为当今世界最强和最大的网络主权国家,网络空间竞合关系相当微妙,问题处理涉及面广、影响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来看,如何在互异的网络治理观中"求同存异"、共破"修昔底德陷阱"、重构中美网络空间博弈新态势已成为增强双边互信、推动国际网络空间规则制定进程的大国新担当.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推动网络空间成为意识形态斗争和舆论争夺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在网络视域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性、现实性、实践性和隐蔽性特征显著。网络空间中舆论场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场所,但也给予了西方意识形态进行网络渗透的空间。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从实践和理论层面正向引导网络舆论,加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资源空间,培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转化。以更好地增强网民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向心力。  相似文献   

15.
平台在网络空间治理中的重要角色愈加凸显,其基于技术优势和法律赋权形成的网络信息内容规制私权力,行使了原本由国家行使的权力。本文着眼于网络平台信息内容治理实践,探讨国家公权力与平台私权力、平台私权力与用户权利之间的关系,试图厘清平台信息内容规制的权责边界,寻求网络私人规制与公共治理中的权利保障与治理效率之间的平衡。提出为了实现网络良法善治,应当清晰界定平台的信息内容管理义务,防止平台履行义务中的任意加码或减量,限制平台私权力任性;实现平台内容审核处理的透明、可责和正当程序,规范平台的信息内容处置行为,推进网络信息内容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实现中国特色网络治理模式下的“个人-平台-政府”三元规制结构的均衡协调。  相似文献   

16.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新时代下,我国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要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长期以来,我国网络文明建设已取得良好进展.但目前我国网络空间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网络文明建设的需求依然迫切.当前,网络空间治理除了要着眼于立法与监管层面外,还应从提高各主体媒介素养的角度入手,切实提高网民对网络信息的批判筛...  相似文献   

17.
孙立 《东南传播》2012,(1):83-84
现在,在视觉已经占有"霸权"的时代,对网络空间的视觉样式研究显得迫切和必要。笔者将以四大网络社区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得出其空间视觉样式;进而对这类网络空间视觉样式进行理论深入探析,以期挖掘其视觉样式背后的现实根源和理论依据,希望对正在不断出现的新的网络社区空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小梅 《新闻传播》2009,(8):105-105
本文针对网络空间公信度偏低的现状,通过典型的网络事件分析了网络公共空间公信度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提升网络公共空间公信度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信息安全"概念的出现和发展,依据近年来全球信息安全领域的文献资料,并结合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阐述"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三者的联系与区别。信息安全可泛称各类信息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指称网络所带来的各类安全问题,网络空间安全则特指与陆域、海域、空域、太空并列的全球五大空间中的网络空间安全问题。三者均类属于非传统安全领域,都聚焦于信息安全,可以相互使用,但各有侧重;三者的概念不同,提出的背景不同,所涉及的内涵与外延不同。厘清三者的关系,有助于在信息安全研究与实践的逻辑起点上形成清晰的认知,在信息安全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形成业界内外公认的学术规范。图1。表3。参考文献34。  相似文献   

20.
网络流言是在网络上传播的关系人们利益的不确定的信息,网络流言的扩散能产生非常大的危害性,不仅使网络空间人心惶惶,严重的还可能造成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所以,政府部门要坚持信息公开的原则,在面对突发事件、热点事件时及时公开信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消解网络流言产生的空间,为网络舆论引导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