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原经济区的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了1985—2014年中原经济区县域粮食的生产变化.结果发现:粮食增产的县市占调查县市的78.22%,减产的县市占调查县市的21.78%,粮食大幅度增产的县市占调查县市的7.92%.从时间序列看,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农业技术投入等.从空间分布来看,影响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水资源、耕地面积等.最后提出优先扶持中东部县域粮食产区,加大惠农粮食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金融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增长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目前,中原经济区金融发展普遍存在经济贡献度不足、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缺乏金融创新及金融生态环境欠佳等问题,区域金融结构和金融体系有待完善。为了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构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支撑体系,应加大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推动中原经济区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以及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张元 《河南教育》2011,(1):23-23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呈现多元化、特色化趋势,河南省委、省政府把握时机,适时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战略,为中原崛起提供了新思路。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全国区域经济格局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和各种发展矛盾,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发展难题,有利于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王冬生 《考试周刊》2015,(15):104-105
中原经济区的提出和建设将进一步提高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将迎来春天。本研究通过讨论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加强体育在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功效: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优化体育产业布局;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完善体育产业政策;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拓宽社会融资渠道;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谋划体育产业功能区;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培养体育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5.
中原经济区发挥农业优势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的河南,其省情特点和资源优势均集中于农业和粮食,建设中原经济区就要充分突出河南农业和粮食优势;但河南农业和粮食优势进一步发挥仍面临着粮食比较效益、经营制度、农业投入、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约束.因此,必须增强机遇和忧患意识,创新发展思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在强基础、壮产业、...  相似文献   

6.
自河南省委发出"中原崛起"的口号以来,中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在必行,而以"三化"为标志的中原崛起则对中原地区的金融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立足于中原经济区金融业发展的现状,通过个人观察、实证分析以及参考大量的文献对中原经济区金融业的现状作出评析与建议。中原经济区金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资金供给不足、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够、金融市场发展缓慢、金融存在结构性问题以及缺乏金融创新和好的适合金融发展的社会环境等。本文在提出这些问题的同时,对这些问题做出一些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和方法,对上述问题一一作出了回应,如加大对中原经济区的信贷支持力度、优化中原经济区的资金分配、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鼓励金融创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措施。在文章的最后,并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出总结,表明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两者共同促进,不可分割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高等院校应紧紧抓住建设中原经济区这一大好时机,改革发展创新办学模式,充分认识培养人才战略的地位和作用,探索有效服务途径,提高高校创新能力,加大高等职业教育推进力度,更好地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在此大背景下河南农村教育的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议题。依据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发展农村教育重要性,以及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农村教育发展优势。提出了中原经济区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战略。各级领导要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增加经费的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资源培育。  相似文献   

9.
文化既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大推动力量,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主要内容之一。“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一个崭新的命题,其概念、内涵、外延,以及与其相关联的中原与华夏、中原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华夏族与中华民族、传承与创新等问题,都亟待从学理上予以梳理。  相似文献   

10.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尽管近年来河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成绩显著,但是相对于6234万的农村人口而言,还显得相对滞后,不能充分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11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成为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因此,利用有利时机,加大投入力度,设立省、市、县三级农村文化发展基金,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优化中原经济区文化生态,推动"文化强省"战略早日实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食学是研究不同时期、各种文化背景人群食事行为现象及其特征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问,是自从人类走出蒙昧以来就对自然和人生充满着热情和挚爱的至高无上的学问。中国既是饮食文化与饮食文明的历史大国,同时也是现时代食生产、食生活、食文化的大国。长时间以来,烹饪学、食品学、历史学、文献学、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文化学、农学、营养学等多学科专家学者的交相关注,既汇聚成了庞大的食学研究队伍,也累积了十分丰富的研究成果。食学研究在中国已成为国际瞩目的食学高端学术高端平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学名家。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能够产生多种独特的物理和声化学效应,在包括食品工业在内的诸多领域受到广泛重视。本文对超声波的分类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概述,并针对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包括:无损检测、提取、结晶、灭菌、干燥、熟化、乳化、破乳分离、解冻、除泡、切割、雾化、辅助过滤,筛分、嫩化和挤压成形,并简要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这要求我国政府变革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本文通过对我国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比较,总结出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中的不足与缺陷,创新提出了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文通过对现代食品中出现的各种新型食品概念的辨析 ,简单对现代食品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的介绍 ,使我们对现代食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并在此基础上对它们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意义上的粮食安全不仅包括数量安全,还包括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尽管我国目前粮食产量很大,但从长远来看,我国的粮食安全还存在着很大隐患,还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产品召回制度起源于美国1966年的汽车召回制度,食品召回制度是产品召回制度不断完善的结果。食品召回制度在我国建立相对较晚,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这不利于我国食品召回工作的开展。文章以完善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必要性为切入点,对该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完善我国食品召回制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泰州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在泰州市零售食品中的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监测、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标方法,对泰州市出售的生畜禽肉、熟肉制品、蔬菜、水产品中4种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2006年-2008年共检测样品695份,检出致病菌91株,总检出率为13.09%。其中沙门氏菌检出28株,检出率为4.03%;单增李斯特菌检出44株,检出率6.33%;副溶血性弧菌检出19株,检出率2.73%;未检出空肠弯曲菌。结论泰州市生畜禽肉、熟肉制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病菌污染,其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较严重,应加强监测和检查。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江苏省食品安全的形势。认为江苏省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采用"联合执法"的方式,虽比以前有很大进步,但其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监管体系中存在着六大问题,要完善江苏省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仍需全方位联合出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讨论美食概念的源头和流变,从而认定其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20.
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辅料,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章要推动力、木文从食品添加剂定义、种类,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如何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食品添加荆的未来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