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转变,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纠纷也日益趋多,文章试从法律角度探讨、梳理校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与法律定位,并提出相应建议:加强外部立法及监督机制;明确细化法律关系范畴,规范工作;构建高校维权机构,加强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社会中,高等学校通过先赋角色、次属首属化、伦理本位、同质文化来构建学校秩序.在社会转型期,高等学校管理自主化进程加速,这一态势促使高校与学生之间由单一的行政法律关系发展为行政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并存.一系列新的秩序要素和秩序机制的契入与创新,使得高校内部秩序出现了新的变化,原有的秩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校生冲突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利益重分和规则重建的产物,是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解决校生冲突、重构高校秩序必将成为教育管理研究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高校校生矛盾时有发生,深刻影响了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而学生参与不足经常成为校生矛盾频发的主要原因。高校现有的学生参与机制法制化存在诸多缺陷,是学生参与不足的重要原因。学生参与机制法治路径的革新与完善,有利于尊重学生利益诉求的表达,是提高高校校生关系“回应性”治理水平的优先选择。学生参与机制革新的法治路径包括,充分完善学生参与相关立法和高校章程,确定学生参与范围,完善学生参与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校生关系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现阶段我国高校校生关系呈现着行政关系、民事关系、民事关系与行政关系同时并存的多重关系的局面.适应校生关系这种由行政关系向民事关系的转变,高校应树立教育服务办学理念,增强教育服务消费意识:改革教育教学管理体制,逐步推行学分制:不断优化教育服务供给体系,提高求学者满意度:尊重学生市场主体地位,维护受教育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代理父母地位说和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曾分别是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高等学校校生法律关系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这两种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盛而衰或不断演变,在实践中对校生冲突的司法救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揭示国外校生法律关系发展历程,探寻校生冲突救济的演变规律,对于我国高等学校校生冲突的救济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与大学生的各种矛盾关系中涉及法律领域的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受教育权、大学生的人格权、大学生的财产权、大学生学业评价权、大学生的程序性权利等。正确处理这些法律关系,对于减少校生矛盾,提高高校声誉,深化高校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教育以人为本的范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以人为本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以人为本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确立学生思想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创建新颖的师生、校生关系,以及增强工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与大学生法律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学校与大学生都是具有多重角色的综合体,要理清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首先必须明确二者各以什么角色去形成法律关系。概言之,高等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组织成为民事主体,与大学生之间因教育教学活动缔结成民事法律关系;以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名义成为行政主体,与大学生之间缔结成行政法律关系;因作为校生共同体的利益和秩序的代言人成为集体法人,与大学生之间缔结成特别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为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以人为本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确立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创建新颖的师生、校生关系,以及增强工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人为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以人为本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确立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创建新颖的师生、校生关系,以及增强工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The Italian school and university system is going through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school system, the exam that all students have to take at the end of upper-secondary education has been reformed, while at the university level, a law has been approved for reorganising higher education. It is thus a fluid situation in which the new demands have to come to terms with the traditional framework and in which change is not always devoid of contradictions. This article will try to illustrate how the shift from school to university education is influenced by the new legislation and will highlight the problems that this transition poses for Italian students embarking on university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2.
法学远程开放课堂面临着教学角色与教育场景分离、案例教学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相矛盾、实践性教学缺乏这样的教学困境。有意义的法学课堂应该能使法学知识最大程度被学生感知并最大程度被学生操作利用。渗透"翻转"理念的课堂成为法学开放教育的新途径,其操作模式包括教师的准备环节、学生课前学习、学生课堂探究、教师反馈总结四个环节,通过变互动角色、变互动场景、变互动方式、变互动媒介,最终实现变互动效果,即学习者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研究者"。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出现的新情况对高校学生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作者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的形成、学分制、弹性学制的实施、就业方式转换和学生就业压力增大、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等方面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提出了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创新,主要有: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发展服务;建立教育型、服务型工作模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工作法治化;学生工作手段现代化等.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的渗透,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眼界,还能提高实际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然而联系实际发现,时事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还不够,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加强时事教育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时事教育的作用与开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崔涛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4):106-107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法制观念和心理健康的内在需要,并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而现实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法制教育应采用新方法,构建新体系,增强师资力量,加强网络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法学基础教育侧重于将法学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知晓法学的基本概念、构成要件等等。这种传统基础教学有利于学生短期内强行具备一定的法学理论功底,但是这种教学的弊端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学生跨入社会后的应变能力不强,作为法律教育的受众特征不明显,在应对社会问题方面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法律素养。基于此,在法学本科教育阶段,特别是行政法这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中,应改变传统填鸭式的理论灌输教学方式,侧重于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运用,真正实现法律教育作为社会精英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浅谈如何上好高职法律基础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基础课是高职学生必修的理论基础课,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根据高职教育的德育目标和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成才的实际需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法律意识,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法制观和道德观,选择正确的行为,走好人生之路。因此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如何上好高职院校的法律基础课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教育法》颁布以来,以其为核心,其他的相关高校管理的法律法规也陆续颁布.在这个倡导依法治教的大环境下,教育素质化、人性化、法制化成为各高校发展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成人高校在管理中必须走依法行政之路.但成人高校的法律地位如何确定、高校与学生是何种法律关系、如何依法行政等诸多问题是高校在实施依法行政时所要明确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注重学生法律意识课外渗透秩序的构建,具有深远意义。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针对性,决定了高职学生法律意识课外渗透必须贯彻职业性原则。文章基于职业导向原则,对高职学生法律意识课外渗透秩序的构建进行了设计,具体包括专业社团职业法律意识渗透、学生创业公司职业法律意识渗透、职业法律课题参与模式职业法律意识渗透、专业实习前中后职业法律意识渗透,以及其他环节中的职业法律意识渗透。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与学生的争讼案件频繁发生,转型中的高等教育暴露出的高校管理法律缺陷使得高校的管理工作处于"难管"的尴尬境地。采用"重要性"理论正确界定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加强对高等学校的管理和监督,规范高等学校的管理,实现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