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语文三册《阿Q正传》这篇课文148页正数第五行有段文字是: 阿Q轻轻的走进了,站在赵白眼的背后,……笔者认为,这段文字中的“进”字,可能是“近”字之误,其理由:从课文脉络推断得出。在这段课文的前一个自然段里,小说写道:“钱府的大门正开着,阿Q便怯怯的(?)进去,他一到里面,很吃了惊,……”这里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写宝钗做生日,有钗、黛、湘、宝玉四个人发生矛盾冲突,终于又重归于好这一段。《宝玉悟“禅机”》这段文字,其实是这件事收  相似文献   

3.
<正>如今打开电视,能看到各类探险真人秀,最有名的莫属英国人贝尔·格里尔斯主持的《荒野求生》了。毕业于英国名校伊顿公学的贝尔·格里尔斯,是电视探险界的"奇葩",在他的字典里,世界上似乎没什么东西是不可以吃的。沙漠蜥蜴、响尾蛇、  相似文献   

4.
《荒野求生》是一档在全球被狂热追捧的探险类节目。主持人兼探险家贝尔一次又一次的求生奇迹,令观众大呼过瘾,同时也缔造了一个个收视奇迹。而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荒野求生"的故事,只不过这些故事实在让人有些哭笑不得。最近的一个故事发生在广西。17名驴友擅自闯入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长滩河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进行探险。他们有没有效仿贝尔吃虫子、啃树皮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也算"天公作美",可能是为了  相似文献   

5.
探险,是一个想起来惊心动魄、说出来豪气冲天的字眼.在初中语文课本故事中,有斯科特一行五人去挑战南极大陆,有刘连满和队友征服珠穆朗玛峰,也有《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我"和小伙伴们去攀登悬崖.他们探险的目的不尽相同:有的人为祖国荣誉而战,有的人为个人价值而搏,还有的人为满足好奇心而行.  相似文献   

6.
《三峡》选自《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注》中的一节。这段文字在《水经注》中没有注明出处,它的作者一般人都认为是郦道元,但经过今人的考证,系转引自南朝刘宋时盛弘之所著《荆州记》。  相似文献   

7.
《论语·先进》篇有一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或简称《侍坐》.这是《论语》标题的惯例,以首句或首句中的语词为题.这段文字也有以"论志"为题的.这是根据内容命题.但细想一下,"论志"实在不能作这一章的独一无二的标题.因为《论语·公冶长》就有孔子与颜渊、子路的"论志".这次子路还反问孔子,"愿闻子之志",孔子的回答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另外,《韩诗外传》中还记载了两次孔子与弟子论志之事.一是孔子与子路、子贡、颜渊游景山,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言者何期愿,丘将启汝".于是各言其志.一是孔子与子路、子贡、颜渊游戎山,孔子喟然叹曰:"三子各言尔志,予将览焉."这些文字均可题为《论志》.因此,《论语·先进》篇这段文字的标题还是以传统做法为好.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编印的几套《语文》教材在《孔雀东南飞》一课后均有这样一条注释:“媒人去数日……承籍有宦官:这里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因此这四句没法解释清楚。”此注似可商榷。笔者认为,这段文字本来如此,不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综观全诗,作者“为焦仲卿妻作”,旨在伤兰芝的薄命,戒后世的人勿忘。故始终紧紧  相似文献   

9.
《太平御览》中的一段文字是黄州赤壁说的重要史料依据,但这段文字不是可靠记载  相似文献   

10.
池莉女士 :您好 !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读过您的多部作品。最近又看到您在《文艺报》上写过的一段文字 ,深有感受 ,因而来信相扰。这段文字表述的是人生的一些体验 ,而我本人也亲身有过类似的感受 ,也听身边的人们发过类似的感叹 ,想来这竟是大家都有的切身的体验与感受。所以 ,这段文字读来备感亲切 ,觉得能与您和广大读者产生一些共鸣。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长大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自然而然的 ,因为人总是会长大的 ;这个过程又是充满变化的 ,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昨天的我们 ,长大本身就意味着改变。事实的确如您所说 :人越来越大 ,心越来越…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眼睛和眼镜》一节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这段文字反映了眼睛工作的机能,并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做了重要铺垫.然而学生对这段内容的理解有较大的困难.为此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报刊上谈吃的文字很多,也从来不嫌多。中国人好吃,我觉得是值得骄傲的,因为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艺术。"这段话出自张爱玲的散文《谈吃与画饼充饥》。对于吃,张爱玲甚有心得,笔尖纸端或轻描淡写、或浓墨重彩,常见各种描述。《茉莉香片》,故事沉重压抑,开篇却是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恩格斯在论述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伟大历史贡献时,用了整整一段文字,这便是原文的第三自然段。虽然是一段文字,但却是一个复杂的长句。这段文字,由于修饰成分枝繁叶茂,给我们初学的人带来许多障碍,因而不易读懂弄通。首先,我们从它在全文中的地位来把握它的基本意  相似文献   

14.
小书虫     
我是一个爱看书的小姑娘,一看书就入迷。于是,妈妈送给我一个雅号——小书虫。读一本经典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读过一本经典好书,就像是交了一个益友。好的书籍往往包含着好的故事,使人穿行于优美文字的同时也经历精神的探险。每天写完作业,我不是迫不及待地去看动画片,也不是急急忙忙跑到楼下去玩,而是拿起书柜上的书,津津有味地读着。在我小小的书柜里,有各种各样的书籍,有中国四大名著、《格林童话》、《100位公主的故事》、《伊索寓言》、《三字经》、《论语》等。  相似文献   

15.
说“吃”     
“食色性也。”吃,在人类生活中既是最原始、最简单的,也是最高级、最复杂的。 古代文字中的“吃”,并没有“进食”的意思,而是指人说话结巴口吃。“吃,言蹇难也。”(《说文解字》)汉代有个著名的大臣叫周昌,《汉书》中记载“昌为人吃”,就是指周昌是个结巴,而不是被人吃掉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一、积累和运用(共2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吞噬()告罄()阴má(i)zīzī()不倦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答题。世界充满了起伏变化,它以不同的高度铺展着各异的风景,又已大自然的平衡之手,着意营造了险竣处的美丽。这一哲理也结晶在一句唐诗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①这段文字中有两个用错的字,找出并改正。(2分)两个用错的字是_________和________;改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②这段文字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找出并改正。(1分)3.下面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课文《伟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1.本课立意《新航路开辟》一课的立意是什么?仅仅是地理大发现吗?过去我们一味强调殖民主义的残酷掠夺;现在不少同行又偏好航海探险的大无畏气概。我以为一堂课的立意不仅取决于本课的历史内容,更取决于这段内容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作用和影响。史学界一般将新航路一、本课的立意与目标  相似文献   

18.
至道元年,牂柯王龙汉虢尧任命部下龙光进率一千多人的进贡团带着表演艺术赴东京汴梁供奉。这是第一次见于正史的关于牂柯进贡歌舞的记载。《水曲》是在宋杂剧影响下,既有演故事倾向,又有牂柯地方民族特色的歌舞节目,也可以说它是具备了戏曲因素的牂柯地方戏民族戏雏形。《宋史》的这段文字是一篇难得的关于古代牂柯歌舞(地方戏民族戏雏形)的批评文字。  相似文献   

19.
《太玄数》中有一段文字论及《太玄》筮法,在易学史研究中有重要价值。后代学者对这段文字的解释,主要有范望、苏洵、司马光、黄宗義等四家。这四种说法中,司马光完全错误,范望、苏洵的解释也不可取,只有黄宗義的理解符合《太玄》本意。  相似文献   

20.
一、阅读例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不仅比其他感觉器官多得多,而且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获得的。据研究,从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眼睛。(摘自《眼睛与仿生学》)对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在人和动物的各种感觉器官中,眼睛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B.作为感觉器官,人眼的重要性并不只在于获得的信息最多C.从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有一部分是只能通过眼睛获得的D.人通过耳、鼻、舌、身获得的信息不足进入人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