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侗族村寨受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形成了典型的"团体格局"社会结构。以侗族传统文化的"金三角"九洞地区为分析对象,认为作为侗族传统文化标志的鼓楼是团体格局的象征物,"款约"是团体格局的制度保证,"吃相思"则是以村寨团体为单位的社会交往体系。团体格局中,注重公共性和集体利益,利用共同规则维护区域内社会秩序,使九洞地区侗族村寨社会在转型过程中较为和谐有序。团体格局社会机构能够给侗族地区乃至更为广泛的民族地区社会转型提供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前,许多民族地区仍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社会组织。“寨老”、“侗款”是侗族地区主要的传统社会组织,在传统的侗乡村寨治理中居于主导地位。通过对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调查发现,在国家介入的推动下,传统的“寨老”、“侗款”在经过结构功能的创造性转化后,变成了与现代乡村治理相契合的“老年人协会”,这对于其他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教育》2004,(4):41-41
侗族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的地区,其中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地。侗族源于中国古代百越的一支。侗族人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粳稻为主,并善于稻田养鱼。侗族人还从事林业,以种植杉木、油茶著称,以油茶待客是侗族人热情好客的习俗。在侗族人民居住的地方熏那些鼓搂最为引人注目。鼓楼是侗族独特的楼宇建筑形式,遍布贵州、广西等侗族地区。一般以村寨或家族为单位建造。侗族民歌唱到:“未建寨子,先建萨坛和鼓楼”。侗族人民每建一个新的村寨,首先要建造高大雄伟的鼓楼,之后以它为中心,在它周围盖吊脚楼。因…  相似文献   

4.
"款"和家族组织是侗族传统社会重要的社会组织,在侗族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款"和家族组织尽管性质不同,一个是地缘组织,一个是血缘组织。然而两者在侗族传统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相同的组织形式和功能,两者均是为了维持侗族社会的内部秩序,整合内部资源,并调解与外部的关系。家族组织是"款"的组成部分,"款"是若干个家族组织的联合。"款"组织有助于调解家族与家族之间矛盾和冲突,以及联合各家族解决家族所不能解决的事情。"款"的基础是家族组织,"款"只有通过这一血缘组织,才能调动最底层的民众,并使其"款约"真正在社会被实行。  相似文献   

5.
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它根植于文化土壤之中,以音乐的形式传播文化,既是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媒介,又是对民众施以文化濡化的重要途径。同时,这种音乐的展演方式具有浓厚的仪式化色彩,其中的仪式精神在侗族村寨社区中起着凝聚族群、整合社会文化的功能。所以从功能主义的理论视野探究侗族大歌的社会功能及其现代嬗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政权组织形式是构成国家权力的核心部分立法、司法、行政等要素之间以及公民与政权之间的关系及其组合问题,其要旨在于哪个部分的权力处于国家权力的中心或者国家权力如何组织,决定整个国家权力的运作及其过程。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锦屏县九寨社区是一个古老、美丽、神奇、有着悠久历史的侗族聚居地,这里山川秀丽、风水钟灵、人文蔚兴,民族风情浓郁,是北部侗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九寨社区的侗家人独具特色的传统生活方式联系着整个社区的居民,使得村寨、村民的交往甚密,从而形成了和谐的社区文化。在对锦屏九寨社区的传统节日活动“重阳鞍瓦”的研究中看到原生态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和谐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九寨人社会交往的美好品质。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是古时靖州辖地,性格鲜明、动作古朴的侗族芦笙舞在这里流传至今,仍是当地侗族人民生活的重要部分.2009年10月28日在通道县城举行的侗族芦笙文化艺术节,将现代化舞台表演与传统侗族村寨芦笙队表演呈现在同一个时间、空间,展现出古老的侗族芦笙舞在日益变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社会功能、艺术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变化,生发出众多新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都柳江流域侗族村寨具有高度的整合性和同质性,即侗族的家庭、家族和开寨始祖崇拜整合于同一村寨内部,以姓氏符号构成村寨来源的同一性;并在“破姓开亲”的婚姻制度下,将婚姻圈限制在具有同一姓氏符号的村寨内部,同姓又同婚。南部侗族村寨社会关系的高度同一性,表现在村寨空间结构上就是强化以“公”为中心的集体空间,如萨坛、鼓楼为中心的“寨心崇拜”和寨门、花桥、古树为标志的村寨边界,强化侗人社会的内外之别。  相似文献   

10.
榕江"三宝"侗寨是中国侗族村寨地域最大,人口最多、最密集,历史文化较为悠久的侗寨群之一,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榕江侗族萨玛节及侗族琵琶歌的核心保留地。本文在目的论指导下,对"三宝"侗寨译名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行考证,尽量减少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  相似文献   

11.
乌江流域土家族村寨的社区教育发展经历了传统社区教育主导期,传统与现代社区教育交融期以及现代社区教育探索期三个阶段。现代社区教育探索期,村寨社区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传统社区教育生发根基的消解,新型社区教育基础不牢固,社区教育精英力量的缺位与新型社区教育的科学性不够等问题。立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研究认为乌江流域土家族村寨社区教育的重建需要重审村寨社区教育的价值,重塑村寨社区教育的基础,重组村寨社区教育的力量,重建村寨社区教育载体与重回村寨居民的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12.
以伯顿·克拉克在其专著《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所提三个核心问题——"谁统治高等教育?众学术群体如何清晰表达他们的利益?工作和信念的分裂力量是否为(学术)权威的整合形式所平衡?"为脉络,介绍并剖析克拉克的"学术权力"概念及其内容,指出其"学术权力"是包含"为了学术的权力"和"学术本身的权力"的宽泛概念,强调应从三个主要方面理解克拉克所讲述的"学术权力":回归大学的中心信仰,学术组织中的"消极权力"和"权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为主的黔东南州生态园,有一座古老的村寨,里面的居民清一色全是汉族人.这座村寨,是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并且保存完好的古军事屯堡.它就是被誉为"汉文化孤岛"的隆里古城.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各类民间慈善组织在上海社会救济方面长期发挥着实质性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育了这些民间慈善组织的自主意识。这种自主性传统随着20世纪初国家力量的式微而日益增强。但1927年国民党政权建立以后,其在社会事务中所表现出来的干预与扩张势头,使得各慈善组织的自主性传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过程中,民间慈善组织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不断调整,时而合作,时而冲突。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社会"在与国家互动中究竟是维持对国家权力的制衡,还是寻求在功能上与国家的耦合,相当重要的一个变量是其自身的利益诉求。这说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模式,并非是一个恒定的历史范畴。  相似文献   

15.
佤族村寨是血缘、地缘的结合体,是村寨居民终生相守的家园,是佤族传统文化赖以传承的生活空间,村寨意识是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木依吉"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以及以各种民间禁忌和传统伦理道德为载体的民间信仰中。村寨意识使村寨成员与村寨的利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内聚力,并通过这种内聚力强化了村寨成员对村寨的认同感。只有村寨意识得到村寨成员的广泛认可和遵从,村寨才能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萨岁"是已去世的祖母或先祖母的意思.侗族人民认为,"萨岁"神通广大,能战胜任何敌人和灾害,不仅能保护村寨的安全,而且主宰着人们的祸福,是他们心目中地位最高的神.文章从祭祀"萨岁"活动中的侗族舞蹈和以"萨岁"为核心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两方面分析了"萨岁"对侗族舞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学组织结构——权力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文 《高教探索》2006,(3):12-14
权力是大学组织结构重要的组成要素,权力要素影响其他要素的功能和作用。文章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权力在大学组织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大学组织结构的基本内核、不同组织结构形式的权力特点,最后对大学双重结构形式和双重权力形态的权力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社区体育概念的界定出发,指出体育的社会化与活动的地缘性是社区体育的本质特征,社区体育的研究包括农村和城市两部分。分析了自组织理论在我国社区体育的应用情况,虽然社区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是我国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载体,但在群众体育的组织、管理上,我国表现为“自上而下”的“强政府”他组织形式,忽视“自下而上”的“强社会”自组织形式,且对如何有效推动社区体育自组织建设的理论研究匮乏。因此,本文以长株潭新城市群建设的契机,分析了我们体育发展新时期下,长株潭社区体育自组织形式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2000年由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和贵州大学西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所共同合作,一个为期9年的侗汉双语教育实验项目在贵州省一个名叫宰荡的侗族村寨举办。项目推行至今已有5年。一年前,笔者对项目进行考察,考察结果认为,双语教学成果较好,它在保护侗族传统文化方面是一种有效形式。如今,又一年过去,双语教学进展如何,侗、汉双语教学接轨成效怎样,项目是否继续发挥其保护传统文化功能,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再次前往宰荡进行考察,本文即为此行的考察报告。  相似文献   

20.
宗族组织在历史上一直是湘西土家族社区传统的社区组织形式,对当前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必然产生影响。笔者根据调查,认为当代残存宗族组织与新农村建设既有兼容性也有非兼容性,其产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对这种利弊皆存的传统社区组织,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对其组织原则、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进行调适,使宗族功能朝着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