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古典诗歌重“意”尚“神”的特点。对陶冶情情。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美的心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与积累。小学语文如何进行诗歌教学?杨斌老师执教的古诗《游园不值》,可供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游园不值》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教学理念:诗歌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情感丰富。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感悟文本的形象,在对  相似文献   

3.
课前预热———(学生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接着,师生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随后,教师出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并引出“推敲”的典故。)师:我们还学过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请读读,注意读出古诗的味道啊。生“:松下问童子……”(老师辅以手势,学生读得很有味道)师:像这样“不遇”的诗很多,比如邱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李白的《访戴天道士不遇》。(课件出示这几首诗)除了古诗,还有古文《雪夜访戴不遇》。读读题目,你发现了什么?生:题目都含“不遇”这两个字。师:有意思…  相似文献   

4.
《游园不值》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 诗歌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情感丰富。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感悟文本的形象,在对语言的玩味和人情入境的想象中体味诗人的情感。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理解诗的意思,打破古诗常规死记硬背呆板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朗读与吟诵中了解诗意,在品读中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  相似文献   

5.
学习语文,自然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这是语文教学之本。窦老师执教古诗《游园不值》便紧紧抓住了这个根本,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字、词、句的学习。她教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不是简单地就词解词,就句论句,而是让学生反复“推敲”。  相似文献   

6.
很小的时候我在上海看过一次昆曲,那是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梅兰芳回国首次公演,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我随家人去看的,恰巧就是《游园惊梦》。从此我便与昆曲,尤其是《牡丹亭》结下不解之缘。小时候并不懂戏,可是《游园》中《皂罗袍》那一段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曲调,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以致许多年后,一听到这段音乐的笙箫管笛悠然扬起就不禁怦然心动。  相似文献   

7.
《游园不值》一课的教学设计武汉市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袁晓珍六年制第十册第一组共有三篇课文,《游园不值》是《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为《大纲》)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没有对话就没有沟通,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优秀古诗是集语言、意境、情感为一身的语言模块,是语文教学的极好资源。古诗教学能让学生在整体感知、领悟、储存这些感性语言模块的过程中,让学生与古诗的作者直接对话,从中得到古代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这首诗情景交融,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是一篇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那么,怎样激发兴趣,发展想象,引导学生与“古诗文本”对话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9.
(生齐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伴着美妙的旋律,师生唱起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相似文献   

10.
游园不值     
时间:一个春天的早晨地点:私人花园门口人物:叶绍翁书生旁白乐队若干人布景:一条长满了青苔的小路一直延伸至一座私人花园,一枝红杏从园内伸出了墙外(叶绍翁迈着轻快的步伐上)旁白:你可知叶绍翁?你可知叶绍翁是如何写出《游园不值》这首诗的?请听我细细道来。叶绍翁:(兴高采烈)今儿个,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正是踏青的好日子。我也该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欣赏一下艳丽的春景,也许还能找到写诗的灵感呢。(叶绍翁一路赏花观景,心情舒畅)(一书生上)叶绍翁:(作揖)仁兄,请问此处可有美景观赏?书生:(思考后)前面有一座林家花园,听说…  相似文献   

11.
《游园不值》有文可做一、从人物角色出发,抓住诗句,要求学生合理想象.在这首诗中,诗人从伸出的一枝红杏领略到满园春色,但作者并没有写出想象中的满园春色是怎样一番情景。“请你来当一回诗人,出来想象一番,把你所想象的说说看,再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游园不值》是九年义务小语教材第十册《古诗三首》中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诗中描述了诗人想游园赏春景,不料轻敲柴门却许久未开,于是便猜测是园主人怕自己的木屐鞋践踏了青苔,破坏了春景。正待他扫兴地准备离去时,猛然发现一枝粉红的杏花越墙而出,诗人因此而惊喜异常,刚才失落的心情一扫而光。整篇诗的重点是训练学生有感情、有韵味的朗读。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堂《游园不值》的教学课。在学生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授课教师出示了一张幻灯片用来创设教学情境。幻灯片中,诗人沿着一条长满青苔的石板路走向一座园子的柴门,他来到柴门前轻叩门扉。  相似文献   

14.
小语教材每个年级都编有古诗。因此古诗教学不能总是停留在理解单一诗篇,教给零碎的学习方法的状态。教师应根据《大纲》及教材编排,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一般学法,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学法体系,从而逐步形成自学古诗的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对老师提出的最大挑战是要求教师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无论是课程结构的调整,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变化,无不渗透着现代教育的新理念。语文教学过程就是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杨丽丽 《黑河教育》2012,(11):59-59
教学内容龙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游园计划我来做》。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怎样启动“计算器”程序,如何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人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同时为探索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带来了便利。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和使用了计算器,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子计算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惊梦》是我国古典名剧《牡丹亭》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折,本文试对其前半部分《游园》进行审美鉴赏,品味其中包涵的文学质素和美学情趣。  相似文献   

18.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 ,这是一首赞美春天景色的诗。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门 ,本来是一件扫兴的事 ,但他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想象出满园的春色 ,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心情由扫兴转为欣慰。怎样让学生读懂这首诗 ,即怎样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所表达的情感呢?我是这样设计教法的 :一、从题入手 ,自然切入本首诗的题目是《游园不值》。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我让学生自读课后的注释。课后注释为 :园 ,指私人花园 ;不值 ,没有遇到要访的人。那么 ,谁来讲讲题目的意思?(同桌讨论)有的说 :“诗人去游私人花园 ,没有遇到要访的…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教学古典诗词,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诗词的特点设计教学流程。对《游园不值》的教学,可通过为诗配画、推敲文字、发挥想象和总结提升等环节,让学生走进诗歌、对话诗人、了解诗意、感悟诗情,实现古典诗词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有幸欣赏窦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获得的是艺术的享受、精神的洗礼。至今,我仍无法走出那份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