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许你不会相信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 ,正潜伏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话语套子”。所谓“话语套子” ,亦即说话的某种套路和模式。这种套路和模式很有“引力” ,以致于我们陷入其中而不自觉。无论是对课文的解读 ,还是对作文的评点 ;无论是词语的调用 ,还是句式的选择 ;无论是教师的讲解 ,还是学生的发言 ,语文课上的“话语套子”总是如影随行 ,挥之不去。且把常见的分析课文的语言作些归纳 :只要提到人物形象 ,诸如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之类的评价会“一拥而上” ;只要说起景物描写 ,诸如抓住特点、层次井然、情景交融、比喻…  相似文献   

2.
也许你不会相信。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正潜伏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话语套子”。所谓“话语套子”,亦即说话的某种套路和模式。这种套路和模式很有“引力”,以致于我们陷入其中而不自觉。无论是对课文的解读,还是对作文的评点;无论是词语的调用,还是句式的选择;无论是教师的讲解,还是学生的发言,语文课上的“话语套子”总是如影随行。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3.
《沉香屑第一炉香》虽然借用了传统小说的题材,并且给它装上传统的小说惯用“套子”,但无论是思想主题,还是叙述话语,都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古典小说,更不同于通俗小说,其思想与艺术具有明显的现代性,体现张堂玲对“纯文学”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4.
这里所说的"套中人",不是契诃夫笔下那个挟着黑色雨伞、永远把自己裹在长袍里的别里科夫。何为"套"?思维、情感和话语中的种种程式、套路、模式与惯性也。这些"套子",非常深刻地影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研究中有一个奇怪的话语,即“把语文当语文教”。并由此衍生出~系列的相关话语,“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把诗歌当诗歌教”,“把文学当文学教”,等等。也许人们会认为这是一些正确的废话,通过这句话不仅会让我们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大量的工作“没有把语文当语文教”,“没有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研究者著书撰文表达对一线教师教学的忧思,  相似文献   

6.
在谈论小学作文教学的不足时,我们意识到“文学化”、“成人化”的问题,却很少注意“模式化”的倾向。小学生作文所表现出来的“千人一面”的题材以及“惊人一致”的话语,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所造成的危害比“文学化”和“成人化”的危害更严重,甚至可以说是“模式化”制造了“文学化”与“成人化”。正像一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所讲的那样:“师生的表达,大体都有统一的套子。如,写青松,必须联想到先烈;写石子,必须联想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我们年纪稍大一点的人,都是上千堂语文课‘培养’、‘训练’出来的。我们可以沉静下来,深入…  相似文献   

7.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和“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地斫损了。翻阅文本,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思维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斫损了。翻阅文本,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致思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长期的个性钳制,窒息了学生…  相似文献   

9.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斫损了。翻阅学生作文本,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致思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  相似文献   

10.
邱轶先 《考试周刊》2007,(12):101-102
每每批阅高年级学生的考场作文,我总是感到无趣、乏味,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致思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他们说套话,人云亦云;说  相似文献   

11.
关于这堂课,我们首先思考一个问题:这是语文吗?这是一堂语文阅读课,还是一堂学生思想教育的活动课?我想,我们以往对语文的认识,是不是被一种传统的思维模式支配着,不把语文课看作是一个开放型,是一个传统定义需要解构的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重新定义我们的语文课。我以为课堂上只要是老师引领着孩子们就语言这个问题,或者就语言文化这个问题在进行着学习交流,在习得,那么就是语文课。我们不必把语文课理解得那么规范,他今天用的文本不是教材系统的文本,是个课外的阅读材料,这使我们不由想起叶圣陶的一句名言“: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咱们…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教材还是读本,文言文都占有较大的比重。近几年来,全国高考语文部分的考试题型、难度、比例也几乎形成一定套路模式。明白这些,对我们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必具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和“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人格已经人为折损了。翻阅作文,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一致的“精神套路”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一味宣扬“立意要新”的衡量标准。 在作文教学中“立意要高”这…  相似文献   

14.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斫损了。翻阅文本,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致思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了学生的母语感悟和文学才情,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从“统一说话”滑向“双重人格”。究其缘由,大致有三:  相似文献   

15.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阐述了“规矩”的重要性,并告诉人们不只要有规矩,而且要守“规矩”。道理明了之后不妨把“规矩”比作“套子”,把“成方圆”比作社会稳定,则可以引出一句话:“没有套子,社会乱套。”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离不开审美,审美渗透在语文课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知识的学习。内容的把握,还是情感的归结,语言的分析都是如此。“语文课是语言的艺术”.一节语文课自始至终都应该有审美的积极参与才能产生完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不小心我们自己也有许多套子,而且钻进套子还不自觉,最显见的就是话语方式的套话连篇。俄国作家契科夫的短篇小说《套中人》一度作为高中语文课文,小说主人翁别里科夫拥有许多的套子,他自己各个方面都有套子,他就生活在套子里面。每每上到这篇课文,同学们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上怎么还会有这样的奇人、怪人?但是放眼看去,生活中的套中人却比比皆是,一不小心我们自己也有许多套子,而且钻进套子还不自觉,最显见的  相似文献   

18.
摆脱议论文写作惯常的"套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作文教学与训练亦离其本真越来越远,正在风行"技术化"操作与"套路化"训练.如此一来.中学生的作文,尤其是议论文,没有作者的思想,而是异口同声的"思想套子";没有创新的思维,而是统一模式的"思维套子":没有新鲜独特的论据,而是习惯搬弄的"材料套子";没有灵活多变的结构,而是一成不变的"结构套子";没有鲜活有味的语言,而是一种腔调的"语言套子".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的整个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古典文学都被选人了教材,走进了课堂。如何运用这些古典文章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我们语文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也是历代教育家们提倡的“传道”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从对问题的审度入手,经由能力结构、话语结构、母语启示乃至认知模式解剖多版块的理论处理,得出:只要必须认知的内容在“习得”过程中得以“固定”,我们就可以从直觉水平上操持英语会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