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站起来”与“举起来”○李德山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听了某校小学六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检查作业时,甲班的老师要未完成作业的同学“站起来”,于是,没完成前课作业的学生三三两两地低着头站了起来,课堂气氛骤然沉闷。而乙班的老师要完成作业的同学把手“举起来”,...  相似文献   

2.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听了某校小学六年级两个平行班的语文课。检查作业时,甲班的老师要未完成作业的同学“站起未”。于是,没完成作业的学生学生三三两两地低着头站了起来,课堂气氛骤然沉闷;而乙班的老师要完成作业的同学把手“举起来”,一时,教室里齐刷刷地举起了许多小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是检查学生作业,一个“站起来”,一个“举起来”,虽只一字之差,但效果截然不同。“站起来”,有着强烈的贬抑色彩,是变相体罚,不利于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情感时,必须重视情感的创造。学生没完…  相似文献   

3.
学生迟到,罚站;上课不听讲,罚站;回答问题不出,罚站;缺交作业,罚站。一些老师戏称之为“买站票”。 “站”之苦,人人都有体验,何况在众目睽睽之下,在自己有所过错而又带有自责的心理状态之中,其“站”之难堪,可想而知了。 能不能以其他的教育方式来代替“站”呢? 能。从“站”的目的来看主要是教育,其次才是惩罚,与其惩一警百,不如教一引百。所以,我们对那些违犯纪律的学生应以“教”代“站”。其方法有三:(一),以目示意。对课堂上不守纪律的现象,投以专注的目光,以引起学生的警觉,即使是当事者还没注意到,旁边的同学也会帮助制止,一般不会造成逆反心理,使一些偶发事件,在融洽的气氛中处理完毕。(二)点名警醒。班级建立出  相似文献   

4.
【镜头一】一年级音乐课,老师的问题刚一提出,下面的小朋友纷纷举起小手。老师叫了一个举手最快的小朋友,他站起来却一脸茫然地什么也说不出。【镜头二】六年级音乐课,老师问:“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演奏一下竖笛曲《怎样才能把门打开》?”除了个别学生举手外,其余的立刻把头低下,做思索状。老师叫完了那几个举手的同学后,也抽查了其他几个同学,发现没举手的同学吹得也很不错。以上情形相信你也曾在教学中遇到,为什么高年级的同学有成功表现自我音乐才能的能力却不勇于举手,而低年级的小朋友未加思索就会争取这样的机会呢?究其本质:大多数学生…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上的是四年级的美术课《动物装饰——鱼》。课堂上,我特别多讲了装饰鱼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让学生讲了许多。学生做作业了,我在教室里巡视着。正在为自己按照课改的要求将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而高兴,突然教室的后排举起了一只小手,原来是李岭智同学。“你有问题?”我问道。“老师,他不画装饰鱼,他在作业纸上画F16战斗机。”李岭智理直气壮地指着前面的靳争同学。还有这样的事,我心里嘀咕着,将信将疑地示意靳争同学把作业纸拿起来给我看。靳争同学一边举给我看他的作业,一边站起来争辩道:“老师,我画的不是战斗机,而是装饰鱼。”看着靳争同学手里的作业和不服的表情,我的心里明白了八九分,便不紧不慢地说:“你画的是鱼形战斗机,飞机的外观就是一条装饰鱼,是吧?”靳争同学点了点头。“继续画。”我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复,并示意他坐下。  相似文献   

6.
小齐变了     
上课铃声响了,我走上讲台,把日记本放好,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在我身上,他们期望着老师的讲评。“今天的日记大部分同学写得不错,字写得工整,内容也很丰富。但是有一位同学却没有交。”一个扎小辫的小组长站了起来:“老师,齐××同学没有交。”“是你没交吗?为什么?”我向齐××问道。“老师,我交了,—进教室,我就把日记本放在组长的书箱里了,她准是给我弄丢了吧!”话音刚落,周围六七个同学,举起了手。我心里明白他们一定是要为这位认真负责的小组长鸣不平了。此时,我在考虑着,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使小齐受到教育,也使其他同学提高认识,若生硬  相似文献   

7.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克服学生说英语的心理障碍
  作为老师,我们要克服孩子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开口。一个班里的孩子存在着各种差异,总会有一些孩子在老师提问时表现得很胆怯,不敢举起手回答问题。这些孩子有的性格内向,有的先天口语条件不如其他同学,有的家长在家不能辅导,这些原因都有可能造成学生对说英语失去信心,还有一些孩子害怕自己回答错误会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对于存在这些情况的孩子,老师首先要表示理解。其次,我们要展现亲和力和对教学的激情,以平等的姿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给孩子们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如在一节二年级的英语公开课上,一位老教师让孩子开小火车回答”Whatcolourdoyoulike?”,第一个站起来的小月想说”Ilikepurple.”却把purple读错了。旁边的孩子有的积极地举手想要帮她回答,有的则发出了嘲笑声。这些都让小月紧张了起来,左顾右盼想要寻求同学帮忙,似乎想要放弃回答的机会。上课的老师并没有批评她,而是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她,一遍一遍地教她读purple一词。小月终于回答正确时,这位老师满脸笑容地捧着她的脸,对她表示赞许,在座听课的老师都被这位老师的耐心和对孩子的爱感动了。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对学生的亲和和关爱,营造出的课堂气氛又怎么会让孩子惧怕开口呢?  相似文献   

8.
幽默     
“这是什么形?”父亲指着长方形图案问儿子。“长方形。”儿子答道。“这是什么形?”父亲又指着正方形图案问儿子。“短方形。”儿子很认真地回答说。A记得有一次去听一年级的语文课,做课后练习时,老师叫了一位同学站起来读题,此题为“小溪流进()里”。这位学生站起后,大声读到“小溪流进括号里”。B要交作业了,老师说:“还有没交作业的‘漏网之鱼’吗?”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能明天来自投罗网吗?”C医学院某班进行口试。教授问一学生某种药每次口服量是多少?学生回答:“5克”。一分钟后,他发现自己答错了,应为5毫克,便急忙站起来说:…  相似文献   

9.
指挥官郭老师这回又不走寻常路了,他带着一班同学来到了真人秀互动节目“非你莫读”,郭老师站在台上举起一张纸,面对台下的同学和观众。  相似文献   

10.
情景再现   [情景一]一年级音乐课,老师的问题刚一提出,下面的小朋友纷纷举起小手,老师叫了一个举手最快的小朋友,他站起来却一脸茫然地嗯了老半天也说不出.   [情景二]六年级音乐课,老师问:“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演奏口琴曲《送别》?“除了个别学生举手外,其余的立刻把头低下.老师叫完了那几个举手的同学后,也抽查了其他几个同学,发现没举手的同学吹得也很不错.……  相似文献   

11.
国庆七天假回来的第一天,我在办公室一边改着学生的周记,一边跟大家谈论着不少学生不做或漏做假期作业的问题。突然,王老师快步走进办公室,嘴里生气地嚷道:“这还了得!大家快来看,看我们教室门前站的学生。”果真,教室门前站了一长溜学生。王老师继续“控诉”着:“我本想了解一下假期作业完成的情况,便让没写完作业的同学站起来,凡是主动站起来的不惩罚。没想到一下子站起来这么多。84个人中只有24人按时完成了作业。我都下不来台了!”孔老师听到这里也生气地说:“这帮孩子真是反了,等会儿语文课我就不讲课了,挨个查语文作业,只要没写、漏做的,罚每天把7课要求背的部分抄一遍。”  相似文献   

12.
学习《动物装饰——鱼》(人美版教材)时,教室的后排举起了一只小手。“你有问题?”我问道。“老师,他不画装饰鱼,他在作业纸上画F16战斗机。”有这样的事?我心里嘀咕着,示意这位同学把作业纸拿起来给我看。“老师,我画的不是战斗机,就是装饰鱼。”“你画的是战斗机形的鱼,鱼的外观就是一架战斗机,是吧?”他点了点头。“继续画。”我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复。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让我感动不已。上课内容是《锄禾》,老师利用多媒体营造了非常好的学习气氛。孩子们边看图边欣赏老师优美的朗读,学得轻轻松松,兴趣盎然。在教学生字“知(zhī)”时,老师先让自己认为有把握读准字音的学生来读。全班36位学生,有30位能借助拼音正确地读出知(zhī)音来,然后老师组织同桌相互读。在经历了自读、互读之后,老师又随机点了一组同学来读。第一位、第二位……一直到第四位,每个同学都读得非常准,第五个同学站起来了,她轻轻地念到:“chī。”老师一听,问道:“她读得对吗?”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回…  相似文献   

14.
多次听到老师们叹息,说批改议论文时,对学生不会用事例论证束手无策:一个班四五十名学生,举的例子都差不多,而且都是老一套,比如,论勤奋必定说谁,谈锲而不舍肯定提谁,呆板到一无可看.我记得有一届的高一,上讲评作文课,忽然来了许多外地老师要听课,我那节课真不想让别的老师听,但既然大家远道来了,也就不见外.我让一个小组11个同学轮流读自己的议论文,我站在讲台前,什么话也不说,让他们自己感受.第三个同学读到“哥白尼”的事例时,已经有人笑了;到第六个“哥白尼”出现时,听课的老师已经忍俊不禁;到了第十一个同学站起来时,这个同学说:“老师,我能不能不读了,我也……”全班大笑,听课的老师也都笑起来.怎么会有那么多“哥白尼”的?我真的不明白.请想,一位教师改两个班的作文,一晚上遇上几十个“哥白尼”,有可能梦里也有“哥白尼”,他的精神能不崩溃么?  相似文献   

15.
案例: 上课铃响了,年轻女教师走进了教室。她意外地发现后面坐着区教研员,年轻女教师用微笑与教研员作了眼神的交流后,开始上课了。上课采用了“问题教学法”梳理知识点,教师循序渐进地设问,学生们积极呼应,尽管没有同学举手,但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效果。到第三个问题,最后一排的一位同学高高举起了手,年轻女教师的眼中显得很诧异,犹豫了一下,第三个问题没有让他回答,但他仍不依不饶,并把手举得更高,第四个问题仍没让他回答,但他还是高高举着手,回头望了望听课的教研员,脸上表情意味深长……年轻女教师走到学生面前面带微笑充满鼓励地说:“请某某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顺着老师的声音,其他同学惊异地回头望着这位学生,举手的同学异常兴奋地站了起来,但却答非所问,而学生脸上是洋洋自得的表情。教师依然面带微笑用充满真诚的口吻说:“看来,老师刚才提问时,声音不够响亮,以至于某某同学听成了另一个问题了,下次老师一定注意,也请某某同学督促,如不清楚可再问老师一次,以便帮助老师改正错误。这位同学能勇于举手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要向他学习。”学生满脸羞愧地坐了下去,课堂并没有因这段小插曲而受到影响,后面的教学在更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很多同学积极举手发言,这位同  相似文献   

16.
荟萃着全班优秀习作的一本小册子终于在今天早晨与学生们见面了。这半个月来我没有休息一天,课余时间修改、排版、印刷,忙得我腰酸背痛。下午的最后一节语文课,我让学生们拿出发到手的小册子,准备检查一下是否有漏页错页等装订问题。这时,一个同学举起了手,问我:“老师,有个字印错了。”他的话  相似文献   

17.
一位年轻的女老师精心准备了一堂语文公开课,课题是《林冲棒打洪教头》(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十八课)。老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句。读了之后,很多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也一一进行了回答。老师感到这一环节进行的差不多了,刚要转到下一个环节,这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问:“老师,书上说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这里的东京是日本的东京吗?”老师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不是。”并示意学生坐下,这时又一个同学站了起来:“老师,我认为东京就是北京。老师这时有点不耐烦了:“大家注意,东京就是东京,不是日本的东京也不是…  相似文献   

18.
老师数错了     
上课铃响了,我端着一摞作业本走进教室。来教室前,我已经仔细数过作业本,49本。全班50个同学交来49本作业,很显然有一个同学没有交。这个班是个优秀班集体,少交作业本的现象几乎没有过。出了这样的事,我认为应该认真对待,防微杜渐,避免这种现象再次发生。当时,我想得很简单。认为上课后,我问一下,弄清谁没有交作业,为什么没有交作业,然后根据情况进行教育就行了。谁知意想不到的事情却发生了。在准备上课前,我站在讲台上,扫视一下全班同学说:“谁这一次没交作业请站起来!”我原以为,这句话说完,就会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承认,没想到全班同学你看…  相似文献   

19.
葛运英 《辅导员》2012,(Z2):113
有节课让人感动。数学老师当面给学生批改作业,第一个同学交上本子,老师发现页脚卷了,遂停笔抹平,接着批改。第二个同学的作业本也卷了,老师也细心地抹平了。第三个学生交作业时,他扑闪着机灵的眼睛,赶紧抚平自己的本子,并小声提醒后边的同学,后边的同学提醒后边……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悄无声息。同样感动的还有一次。物理老师借别的班上公开课,先课前试放了一部与本课内容无关的投影片,  相似文献   

20.
“好心”浅析周俊德近日,我校老师学习一份通报,引起一番议论。某乡村小学的一位教师,对迟到、缺席、缺交作业的学生动辄罚站、罚抄书,甚至让学生胸前挂个书包,书包里放砖头,面壁而立,结果有个学生因难受此皮肉之苦,人格之辱,厌学而逃,在外久而不归。县教育局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