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贺诗歌文辞色彩斑斓,意象变化多端,其独特的意象表达广受赞誉,也引来许多批评之声。本文从李贺诗歌的意象构成、意象组合以及意象元素入手探讨李贺诗歌的意象结构特征。意象是李贺诗歌的主要表达手段,它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带有诗人独特的主观感受;李贺诗歌的意象组合并非随意铺陈,而是通过暗合的形式组合成完整的意群,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心理感受。此外,独特意象元素的使用也使李贺诗歌的意象更加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2.
诗歌的意象是组成诗歌的重要内容,是形成作家风格的重要因素。李贺诗歌中的"鬼神"意象的艺术特点,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诗歌意象以及李贺诗歌意象的概说,二是李贺诗歌中的鬼神意象分析,三是李贺诗歌鬼神意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诗歌意境构成与艺术风格表现的核心与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李贺诗歌中诸如由“昌谷意象”、“落魄者意象”、“劳动者意象”构成的描述性意象,由“剑意象”、“竹意象”、“马意象”构成的比喻性意象,由“神鬼”、“游仙”构成的象征性意象三类不同意象及其与我国传统诗歌理论中“赋、比、兴”的内在联系的深入而具体的分析,指出李贺诗歌意象精采纷呈的鲜明特点,以及此正是形成李贺诗歌独特诗风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解开李贺诗歌之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李贺诗歌的独特之处是多方面的。鉴于诗歌的意象最能体现诗歌的风格。本文试图从意与象的关系、意象的色调、意象的词语结构、意象之间的关系,以及想象对意象的生成影响等诸方面来说明李贺诗歌意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张晓芳 《天中学刊》2005,20(4):83-85
“鬼才”诗人李贺在中唐诗坛上不过是一匆匆过客,但他却以高超的艺术水平和引人注目的创作成就而异军突起,独树一帜。从诗歌意象的角度看,李贺诗歌中突出运用幽冷意味的意象,如露、寒、愁、死等运用频率之高,可谓空前绝后。贺诗中的幽冷意象形式多样,兼以通感,涂以色彩,形成阴冷的意境。这种幽冷意象的形成与李贺所处时代及其自身境遇、悲观心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李贺诗歌风格特征论——以意象研究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意象在诗歌创作中的特点,从意象的选择、性状与意蕴出发,研究李贺诗歌的意象特征,作一次从微观分析到宏观研究的尝试。通过对意象的系统分析,得出“冷艳’是李贺诗歌基本风格的结论。“冷艳”诗风的形成,源于李贺对传统“女性化”象喻的改造与丰富,展示了他对诗歌艺术与生命意义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7.
因时代、出身、个性、遭际等的不同,李白和李贺的诗歌意象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本文从意象的基本特点、仙意象与鬼意象、意象的疏密度、意象的跳跃性及意象的塑造等方面对李白和李贺的诗歌审美意象进行了比较,并指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审美意象的差异,才造成了李白和李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李贺的诗歌因其别具一格,后人颇有非议,贬之"欠理"、"费解"、"无逻辑性".其实这类"令人费解"的诗歌同样生动奇妙,诡幻幽丽.本文试图探究李贺意象诗风格形成深层原因,归纳其意象诗歌的类型,并且总结其李贺意象诗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李贺诗歌的情感特征是恨,恨人生不得意,推已及人,也恨天下不公平,为苍生鸣不平。对恨的解脱使李贺对时间特别敏感。恨使李贺的诗歌形式独特,李贺诗歌代表性的意象是“玉石”。  相似文献   

10.
晚唐诗人杜牧曾以诗人所独有的艺术敏感力,用诗的语言,形象地指出李贺诗歌意象的丰富性及其奇崛冷艳的特征。意象美是李贺诗歌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诗歌意象,乃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有机融合的产物,它渗透着诗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因此,透过意象这一审美层次,我们可以了解李贺心灵深处的情感活动,进而把握其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一个有个性的诗人总有他独特的感觉和想象习惯,从而在意象使用上也会有自己的侧重面”。下面我们试从李贺诗歌意象的选择、组合与创造三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李贺歌诗的三点不足来谈李贺被称为"诗鬼"的原因。首先是其诗歌大量运用怪谲的意象来营造鬼怪凄苦的氛围,超越现实而陷入幽冥世界,与传统的观念相抵触;其次是由于李贺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不是很丰富,使得诗歌缺少广度和深度,即"理"的不足。第三点是辞藻的繁缛,"百家锦衲"炫目却无用。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诗要用形象思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确实,李贺诗歌意象精采纷呈,具有其鲜明特点,杜牧《李长吉歌诗叙》对此曾作过十分精当而形象的描述,可谓至论。但另一方面,李贺诗歌一直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千古不解之谜,读者、注者往往见仁见智,令人莫衷一是。笔者试图转换一下考察研究的角度,从分析李贺诗歌的意象切人,以探索其与众不同的艺术风貌,求得对李贺诗歌的科学理解与准确把握,使我们的研究更切近诗人创作的客观实际c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有人认为:“在我国,踢怄部较早的著作中…  相似文献   

13.
屈原、李白、李贺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三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但是由于他们身处不同的时代,且身世经历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他们在创作上有着显著的区别。在抒情主人公的塑造上,李白和屈原倾向于积极浪漫主义,而李贺则明显带有颓废、消极的特点;想象是浪漫主义作家的必备素质,屈原和李白的想象带有明显的连贯性、统一性,而李贺的想象却变幻莫测、跳跃性极强;在象征意象的运用上,李白的意象比屈原更加丰富且两者都注意通过意象的运用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褒贬之情,而李贺的意象由于个人经历的坎坷显得更加虚幻荒诞;为了增加诗歌的浪漫主义气息,三位诗人都注意了神话传说的运用,并通过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感受。尽管三位诗人的创作各有千秋,但是从三者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李白、李贺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他们共同发展了浪漫主义这种古老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4.
李贺的诗歌兼取众长,熔铸古今,呈现出奇崛的独特风貌。其特殊的身世,不幸的遭遇,焦灼的精神煎熬以及独有的天才灵智和奇诡才情在诗歌中对苦闷而压抑的焦灼人生进行了大胆地放逐。本文从李贺创作诗歌时的用典、意象和语言入手,阐述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李贺的诗歌兼取众长,熔铸古今,呈现出奇崛的独特风貌。其特殊的身世,不幸的遭遇,焦灼的精神煎熬以及独有的天才灵智和奇诡才情在诗歌中对苦闷而压抑的焦灼人生进行了大胆地放逐。本文从李贺创作诗歌时的用典、意象和语言入手,阐述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在名人辈出的唐代,李贺的名字闪耀其中,多数人们在探讨他时多同情这位短命的天才,李贺用惊叹的文字勾勒出离奇的色彩,编织着独属于他自己的诗歌世界.李贺的诗歌具有构思独特、意象内涵多样、用词用字精巧等特点,他曾师从于多人,风格受李白杜甫等人的影响,而他又受屈原的作品、汉魏六朝乐府、齐梁宫体诗的影响.李贺的诗歌被后来的诗人学习...  相似文献   

17.
李贺与李商隐在唐代诗坛上以其独特的经历和独特的诗风引人注目。本文对他们的诗歌意象进行比较,相同之处有三点:1.意象密集;2.意象凄艳;3.意象时空超越。不同之处在于李贺诗意象凝重而奔突;李商隐诗意象轻柔而变幻。  相似文献   

18.
唐代的诗人们堪比想象力丰富的画家,他们在诗歌中灌注了纷繁复杂的色彩,使得诗歌具有了画的内涵.李贺就是其中一位热衷于通过奇特的想象,出神入化地运用色彩的诗人.他将色彩词与意象高度结合起来、有时善于用色彩替代意象,并创造性地使用了色彩词+叠字的搭配方式,从而创作出许多色彩繁杂的诗歌,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9.
李贺诗歌具有凄艳诡激的美学风格,这一方面是源于李贺偏狭敏感的气质、卓绝不伦的才情、飘零不遇的人生遭际;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李贺对意象、词彩、修辞、声律的陌生化追求。  相似文献   

20.
黄超楠 《考试周刊》2013,(32):21-22
艾米莉·迪金森诗歌自然意象中,水、花、果实等意象具有反复出现的关键性意象特点,因此对这3类意象的理解是从宏观角度把握迪金森诗歌各类自然意象深层含义的关键。本文探讨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的自然意象群,旨在为全面深入理解诗歌意象提供一个背景与路径。利用这种方式加强了各种意象之间的联系,这样读者在理解诗歌意象时能够从宏观角度把握各类意象的深层含义,从而拓展理解诗歌创作的视阈,提升对诗歌理解的精神高度,深刻认识迪金森诗歌与西方传统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