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企合作在轨道类专业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也在不断的更新,现在"校企合作"的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本文分析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学院轨道交通类专业教育的现状,指出加强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提出轨道交通类专业加强实践性教学、开展"校企合作"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的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的现状,改革的目标在于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应从转变办学理念、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模式、改善教学内容、编写实用英语专业教材几方面入手,进行英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内容涉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办学目标定位、培养方式以及外部制度环境的保障等方面.文章在对我国当前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的文献分析基础上,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内涵进行解读,就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办学目标定位、培养方式以及外部制度环境等的研究进行梳理,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4.
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 《教育探索》2007,(7):74-75
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特色日趋明显,已成为各地教育发展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在依法治教、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实施"双证"并重工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工程、产学研结合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5.
要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定位问题,必须全面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认清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从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办学特色三方面来考虑.新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大批实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6.
《成人教育》2020,(1):71-74
2019年高等职业教育大扩招有两个政策动因:经济领域的稳增长与转型发展;社会治理方面扩大就业、缩小贫富差距,建设和谐社会。"大扩招"可能会导致高等职业教育传统生源状况更加恶化,传统招生制度与办学模式难以应对新形势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在办学理念上实现从"选择性教育"向"全纳性教育"转型;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从"就业技能培养"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型;在办学模式上从"一元主导"向"多元参与"转型。  相似文献   

7.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按照社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专门人才规格培养的"合格产品",不是"半成品"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按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特征定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教育改革为核心、教育质量为生命的办学思想,有一批适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创建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能实训的培养模式与环境;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严格按照教育计划、大纲培养适合岗位能力要求的合格人才.近几年来,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来看形势喜人.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难以适应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自身定位、办学和教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高等职业院校从问题出发,有针对性的强化自身特色优势,改变传统的办学、教学模式,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健全良好的培养机制,从根本上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实现自身使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9.
"以就业为导向"是新世纪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当前,推进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就是要从学校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与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等全方位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才能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持续健康地发展,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是全国仅有的几所举办地学类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之一.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更好地培养地学高职人才,我们进行了充分调查研究,根据社会需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双师型"教师为主体,完善的野外实训基地和"订单式"培养的办学特色;并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