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商洛学院学报》2017,(3):35-37
邰科祥教授的新著《陕南孝歌文化考察》对陕南孝歌进行了全新的研究,把孝歌看作是寻根认祖之歌,是移民文化的产物,并对陕南孝歌的起源进行了研究,对传统文化中的孝义做了创造性的阐释与发挥。全书体例完备,表达简雅,是深刻理解孝歌文化的指导性读本,是一部研究陕南孝文化的瑰伟之作,对研究和了解陕南孝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汉水文化研究逐渐形成气候,但对汉水上游鄂西北地区的春秋古庸国、麇国却缺乏足够的重视,汉水文明的发端起源于汉水上游,古庸国、麇国作为汉水上游古方国的代表,系统地考证其历史渊源以及它们与楚国及百濮部落的关系,是汉水文化研究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乌蒙山是彝族六祖分支的地方,是东部彝族的主要聚居地。在乌蒙山区彝族丧葬仪式上必有"恳合呗",毕摩唱诵彝文经书、孝子跳铃铛舞和唱孝歌。关于"恳合呗"中的铃铛舞起源有多种说法。通过汉、彝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结合"恳合呗"的历史传承和地理分布进行研究,通过汉文文献、彝文文献、口碑文献、丧葬仪式中的铃铛舞等,探析彝族丧葬习俗和"恳合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汉水上游主要分布在陕南、鄂西且以陕南为主,其文化地理区域当包含在《诗经》"二南"之中,又处在三秦文化、巴蜀文化与荆楚文化的交汇地带。在多重文化因素交互作用下,汉水上游成为了秦楚、巴蜀文化的过渡地带,起着文化中介作用,从而使得《诗经》"二南"与汉水上游文化具有多区域文化融合的特征,为中华文化多元文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汉水流域的《沔水》与《江水》、《渭水》一样,均占三卷篇幅,将汉水视为文化大河,更为重要的是郦道元曾在汉水上游考察过。因此,《水经注》中的诸葛亮遗踪文化价值,远在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之上。郦道元虽是北朝人,以曹魏为正统,但对南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格外崇敬。在汉水中游的襄阳,郦道元着重描写了诸葛亮隐居待时期间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在汉水上游的汉中,郦道元则重点考察了诸葛亮北伐曹魏时期的山川形势。总之,《水经注》对汉水流域诸葛亮文化遗踪的考察和记述,完全可以弥补陈寿的《三国志》中无"地理志"的缺憾。  相似文献   

6.
孝道思想是屯堡人文化心理的重要内容,它主要通过丰富多彩的佛歌、孝歌、丧葬仪式及地戏、花灯等民俗文化活动来展示。在自明初至今600多年的文化传承中,屯堡人孝道思想表现出强烈的儒学精神和宗族情怀,不仅促进了屯堡文化的发展,而且也维系着屯堡族群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7.
孝道思想是屯堡人文化心理的重要内容,它主要通过丰富多彩的佛歌、孝歌、丧葬仪式及地戏、花灯等民俗文化活动来展示。在自明初至今600多年的文化传承中,屯堡人孝道思想表现出强烈的儒学精神和宗族情怀,不仅促进了屯堡文化的发展,而且也维系着屯堡族群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汉水滔滔,在绿色苍茫的秦巴腹地流淌着,她以甘甜的乳汁,浇灌出了春秋战国时期汉水上游文化多维交汇的五彩斑烂之花。秦汉以后,随着我国长江流域文化的逐步发展和繁荣,特别是“天府之国”蜀地文化的兴盛,汉水上游以她南北交融之区的雄姿,矗立在中国地域文化发展史上。  相似文献   

9.
孝既是人性自然也是文化情结。孝歌分为“阴”“阳”两大类。商南阳类孝歌的主题是传达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导子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行孝。阴类孝歌有着俗成仪式套路,贯穿阴阳理论和善恶报应思想。商南孝歌是原生态的地域文化,有独特的文化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0.
孝既是人性自然也是文化情结.孝歌分为"阴""阳"两大类.商南阳类孝歌的主题是传达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导子女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行孝.阴类孝歌有着俗成仪式套路,贯穿阴阳理论和善恶报应思想.商南孝歌是原生态的地域文化.有独特的文化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