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协同创新机制促进高校参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是地方农业高校促进自身发展、服务地方建设的需要。地方农业院校应结合区域经济社会现状,积极构建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机制体制创新,聚集人才、整合资源、合力攻关,提高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科技资源共享在创新人才培养、提高科研水平以及服务地方企业与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科技资源共享的意义及其必要性,并提出了地方高校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新工科教育理念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目前地方高校融入区域经济创新体系的过程受到地方高校与区域的协调机制、科技创新资源使用效率、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为此,应通过创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完善校企与校地合作机制、推进制度和体制创新、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等措施,深化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服务的力度,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助力。  相似文献   

4.
地方本科高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就应把"校地互动"上升为学校发展战略。"校地互动"应遵循互惠性、主体性、层次性、市场性等原则,加强对地方和企业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及资源服务,并通过"校地互动"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水平、师资队伍水平。地方本科高校应建立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的联动机制,制订"校地互动"绩效评价机制,推动"校地互动"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方本科高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就应把"校地互动"上升为学校发展战略。"校地互动"应遵循互惠性、主体性、层次性、市场性等原则,加强对地方和企业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及资源服务,并通过"校地互动"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水平、师资队伍水平。地方本科高校应建立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的联动机制,制订"校地互动"绩效评价机制,推动"校地互动"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而科技服务平台已成为高校专业与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桥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应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的需求,通过科技服务平台提升高校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通过对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平台如何有效运行实践进行分析,认为目前科技服务平台存在服务能力、机制保障、建设方面等问题,必须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制定政策、保障平台为实现专业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同步、科技服务与行业发展同行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通过研究物质的组成及微观结构,来达到认知物质微观与宏观性能,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特殊而重要的手段,是现代高科技研究和发展的眼睛。建立有效的共享制度和机制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和前提,也是摆在我们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现结合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管理工作的实践,提出了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发展必须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要有观念创新意识;要有新的时代定位意识;要有把握发展新趋势意识,把握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发展的意识,必将使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发展进入新天地,从而真正成为高校产学研发展、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百姓民生,培养创新创业创优人才的关键性平台。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还处于低水平探索和起步发展阶段,还存在着建设总量少、规模小、布局不合理、前沿性研究弱、原始应用性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学科交叉、与社会需求脱节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地方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河南省作为我国人口大省,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本着"开放、合作、创新、共享"建设机制,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的科学规划与资源整合,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创新型河南建设,为河南经济社会创新型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高等学校作为思想文化、科技资源的集聚地,应积极搭建高校与地方对接平台,建立长效机制,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地方高校要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应用性学科为重点,加强学科建设;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基础,注重研究成果转化;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学生充分就业.地方高校要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要增强融入地方建设的主动性;要建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机制;要寻求办学使命与服务地方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要根据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科技创新发展需要,确定服务创新目标,打造服务创新"特色品牌",为提高地方综合竞争力、实现地方高校教学科研与区域经济建设共同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是高校转型发展当务之急.安徽科技学院在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实践中,转变办学观念,以服务求发展,创新运作机制,学科产业互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双能型"师资,有效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服务区域发展是地方高校永恒的历史使命。新常态下,区域发展要求高校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帮扶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助推地方文化产业。为此,地方高校应积极探索创业型大学体制机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服务型高校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服务地方既是高校的历史使命,也是高校实现自身发展的良好机遇,通过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建设、与政府及企业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力度,能够实现在服务地方中提升高校的科研能力,以实现高校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许岩 《华章》2013,(24)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占全国高等学校总数的半数以上,地方高校作为地方社会科技服务发展的源动力,应充分立足本校特点,结合地方社会科技服务业的现有基础和发展方向,以科学研究与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和对外交流与合作为纽带,以政府为依托,依靠企业支持,全面联合多方面力量,共同促进地方社会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为地方社会科技服务业战略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5.
习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重要思想,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服务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内容. 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扶持. 高校通过学科建设、科技服务、人才培养等方式为经济发展服务. 在本溪地方经济的新一轮振兴发展中,需要地方高校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开展学科建设、建设科技服务平台,产学研紧密融合、协同创新,塑造创新驱动力、建设符合本溪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提供服务地方发展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服务地方是地市高校的核心办学理念,学科建设的内容决定了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属性。地市高校的学科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是服务新农村建设与学校自身发展的结合点和互动平台。从建设新农村与地市高校发展的互动关系,提出地市高校服务地方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构建适合地方发展需要的模式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校新农村服务基地建设与社会服务功能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既能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也可促进自身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校地双方发展双赢局面,日益引起了校地双方的共同关注。地方高校依托新农村发展研究开展了多功能农业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和分布式服务站等新农村服务基地的建设工作,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在基地建设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地方高校在科技、教育、经济、文化等方面彰显了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但仍存在着经费不足、激励措施不力、校地协同性差和成效不显著等问题。地方高校今后要通过加快基础建设经费投入、进一步强化激励措施、组建校地协同服务机制来继续推进基地的建设及服务工作,以提升新农村服务基地工作的整体绩效。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应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对接地方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的职能。高校服务地方工作走融合发展的道路是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是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时代选择。高校与地方拥有不同的资源,通过整合校地资源优势,构建人才交流机制和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打造新型特色智库,进一步提升高校服务地方工作的效益,实现校地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两大职能的合理延伸与拓展。要充分发挥高校智囊团、思想库优势,切实履行地方高校的社会责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对提高我国整体科技实力,加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明确的关于地方高校科技工作的政策文件出现在2006年,随后的相关文件使地方高校科技体制与运行机制建立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体现出改革内容细致化、实施方式多样化、高度重视组织与领导工作等特点。从2007~2014年,地方高校科技体制与运行机制扎实发展,逐步推进。由此看到,国家对地方高校科技工作的"特别关注"是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地方高校科技体制与运行机制从观念到行动逐步落地;地方高校科技体制与运行机制理论基础亟待建立;地方高校科技工作需要在协同创新机制下运行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