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黄山学院学报》2006,8(4):176-176
“休宁理学九贤”是指休宁县宋元明三代九位著名理学家:程大昌、吴儆、程若庸、陈栎、倪土毅、朱升、赵汸、范准、汪循。这九位理学名儒造诣深邃,名重一时。  相似文献   

2.
休宁理学是新安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休宁理学家作为儒学思想的传承者和实践者,通过他们的道德实践活动,架设了儒家理想与民间实践的共通桥梁。  相似文献   

3.
休宁隶属徽州,休宁儒学的发展是新安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南宋时期的休宁儒学不仅有着南宋理学发展的整体面貌,同时也有着自身发展的区域性特色.并奠定了元明清以后诸代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休宁儒学是12世纪中叶以后在徽州休宁地区出现的以理学和朴学为主要内容、由当地儒生士人进行传播和实践的区域性儒学群体。休宁隶属徽州,因此休宁儒学又是新安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徽州地区普遍的学术风貌,同时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区域特征。一是发展道路的独立性,二是指导思想的宗朱性,三是传承方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李玉峰  史魁军 《现代语文》2007,(11):115-115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不易更生,人才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要爱惜人才,注重人才的培养。一个国家要发展,走向繁荣富强,人才是根本。《反经》里有:"要成就一等事业,就需得一等人才"。《三国演义》里人才云集,统治者广纳贤士,培养贤士,利用贤士,成就大业。  相似文献   

6.
晋文公即位前曾有过十九年的政治流亡生涯,饱尝颠沛流离之苦,但是,由于他身边始终有一批忠实且颇具能力的追随者,所以他历难弥坚,流亡生涯反而成为他政治磨练的课堂,为他最终归国即位、称霸诸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其追随者中,为后世史家津津乐道的是“五贤士”,他们的忠贞、才干不仅成就了晋文公对君位的追求,而且还塑造了春秋一代霸主。  相似文献   

7.
新安理学起于南宋,发展于元,盛于明、清。元代是新安理学发展过程中的过渡阶段,为新安理学在明、清两代的兴盛作了铺垫。作为承前启后的元代理学家,他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便是订正‘异论’,发明朱子之学本旨”,从事此项事业的徽人众多,这当中,朱子乡人胡炳文成就尤为突出。胡炳文是元代新安理学家中较有特色的代表之一,研究他可以让我们对元代理学的发展情况有更深的了解。本文就其治经之目的、治诗思想、对易学的贡献及启蒙教育思想作一初探,不足之处,望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8.
论新安理学家程大昌周晓光程大昌(1122—1195年),字泰之,休宁(今属安徽黄山市)会里人。在南宋新安理学学派形成时期,程氏是与朱熹齐名的最重要二位人物。目前,朱熹在新安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学术界已有公论。而程大昌的学术思想及其在新安理学发展史上的...  相似文献   

9.
南昌县东坛彭元瑞,官至尚书,协办大学士,在京为官四十余年,“不陈官阀,不言子孙,惟恋恩德”,真所谓为清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清乾隆年间朝廷的礼仪、制度等重大著作多数由他一人裁定。彭元瑞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史学、理学、教育等诸方面,为清代理学学派领袖人物之一,在清代江西籍宰辅中成就最大,“儒臣之荣耀,无以伦比”  相似文献   

10.
从学术史的意义而言,晚清道咸同时期是一个由汉学一统到多种学术流派纷呈的学术转型时期,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了程朱理学的复兴.道咸同时期程朱理学的复兴是在批判汉学和王学的过程中进行的,而唐鉴进京讲学与京师理学群体的形成,以及他们的学术史编纂活动,不仅培养了一批理学骨干中坚,重建了程朱理学道统体系,而且倡导了一种崇尚“正学”的社会风气,正面倡扬了程朱理学.这是程朱理学复兴潮流的自然奔涌.本文除从传统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探寻理学复兴的原因以外,还特别强调学术之外的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即内忧外患的社会政治危机与文化危机的刺激,就此而言,理学复兴可谓是回应时代“变局”挑战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教育好学生,光靠学校不行,还需要一个好的大环境、大气候.休宁海阳二小采取有效措施,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协调同步,建立网络,形成合力.他们利用校外德育“资源”,建立了5个校外德育基地:  相似文献   

12.
程颢程颐是“理学”的奠基者,他们以儒学为核心,沿着儒、释、道归一的路子发展,建立了初具体系的唯心主义理学.二程的四传弟子朱熹,继承了二程的思想和孔孟道统正传,吸收并综合了先秦以来各种唯心主义观点建立起以“理”为核心的庞大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成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全祖望曾称他为“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明人王祎亦说:“自孔子而后,曾子、子思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朱子而复明.朱子  相似文献   

13.
施闰章作为清初诗坛上“宣城体”的领军人物,其文集却多处体现出有关理学思想和理学活动的内容,而其所谓的理学活动仅是他对家族先人理学成就和活动的追录和仿效而已。根据文集探究他与“理学”间的微妙关联,认为:彰显家学是形成施闰章理学情结的主要动因,弃“理”成文则是施闰章自身素质和社会大环境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朱熹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理学上的建树,几乎掩盖了他的诗名。其实“朱子早岁本号诗人,其后方学道名家”。清代李重华极为推重朱熹诗歌成就,认为朱子诗“雅正明洁,断推南宋一大家”。只是时至今日,朱熹诗歌领域尤其是艺术成就方面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今尝试论之。  相似文献   

15.
从佛教理论的发展来看,佛教各派都重视对本体问题的论证,建立了一个“真如”本体。这在三论宗、华严宗那里主要表现为“理”;在天台宗、法相宗和禅宗那里主要表现为“心”。佛教在哲理上优于儒家。程朱理学以儒学为宗,采他之长补己之短,批判地继承了佛学思想,主要是华严宗思想的成就,本着力于探讨佛教与程朱理学在本体论上的联系,以透视程朱理学如何与佛教“联姻”。  相似文献   

16.
朱熹与休宁     
本文根据地方方志及前人的零星记载,归纳整理出“朱熹登齐云山揽胜赋诗”、“朱熹在政治上同情吴儆”、“朱熹与吴昶的师生情”、“休宁‘卫道’之争”、“安徽省立二师主办朱子生日会讲”等12例史实,证明了朱熹与休宁的关系,特别是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休宁乃至徽州根深蒂固几百年。  相似文献   

17.
清承明制,程朱理学再度被确立为官方唯一的正统之学。因阳明后学讲学而兴盛的书院多半毁于战乱,尤以河南为甚,诸如大梁、嵩阳、睢阳、南阳等书院皆废止。随着北方王学阵营的分化,出现融会程朱理学的知名学者孙奇逢、汤斌、耿介、李来章等。他们复建诸如百泉、嵩阳、大梁等书院;与之相师友的窦克勤父子创建了朱阳书院,形成新的中州“四大书院”。他们在康熙朝被视为理学正统,名列“中州理学八先生”,成为康熙时期理学的重要支柱。与之相应出现“中州书院甲于天下”的局面,除了海内承平、人心思顺,社会上全面兴起办教育的风气,亦与河南本地官绅特殊的地缘、学缘、血缘、业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宋末金华朱子后学何基、王柏、金履祥等人以朱子理学道统传人自居,他们不仅推广朱熹理学,对诗文也发表了很多意见,表现出了鲜明的理学色彩.其主要特点就是以诗说理、以理解诗,以濂洛道统的义理诗为风雅正统,片面发展了朱熹诗学思想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 (一) 在讨论程朱理学与书院关系之前,先对程朱学作一简要说明。 理学(亦称道学、宋学或新儒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是指宋明时期以研究儒学《六经》《四书》的义理为特点的义理之学。从狭义来说,是指程(颢、颐)朱(熹)和陆(九渊)王(守仁)心学,因为他们均以“理”作为哲学的最高本体,具有理性主义的特征。不过前者认为“理”是客观独立存在着的实体,是先天地而生并派生万事万物的;后  相似文献   

20.
戴震哲学因痛斥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而被认为“是宋明理学的根本革命”,“宣告了理学的终结”.但是通过比较戴震哲学和朱熹理学我们发现,他们有着相同的哲学逻辑体系,即由气化流行的天道推演人性,得出饮食男女之欲具有合理性之结论;有着相同的终极关怀,即要求统治者关注百姓的饥寒愁怨,体现着儒者关心民瘼的情怀.戴震发扬了朱熹哲学中合理的内核,并对程朱理学的一些哲学范畴作了明晰的解析.戴震哲学是对朱熹理学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反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