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验是西方“感性史”的一个核心概念,体验概念的出现及其发展,是对西方理性主义的一次反击,对凸现西方感性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验和生命具有密切联系,体验是对生命的体验,把体验作为生存范畴来理解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体验的本质;审美体验与艺术密不可分,研究审美体验对揭示艺术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过于注重课文的字、词、句、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具体分析、理解,而忽视了整体感知及其审美体验,也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感悟与思考。使语文课应有的文华和韵致难觅踪影,那么,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命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是: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3.
感觉在贾平凹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具有突出地位,他的作品往往从人物的感觉入手展开叙述,细节密实,意象丰富,把读者带进丰盈的感觉世界。商洛方言作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语言,饱含着民间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具有鲜明的感觉化、感性化特征。贾平凹之所以执着于方言写作,是因为商洛方言的感觉化特征与他崇尚感觉的审美心理形成了同构对应。这一同构对应具体表现为商洛方言与贾平凹感应论艺术观、重整体的审美观及追求语言自身审美价值的语言观之间的同构对应。  相似文献   

4.
宗白华以"散步"的漫谈方式诉说了中华古典艺术的美学内蕴与厚重的文化精神,同时比较、分析了中国古典艺术不同于西方艺术的独特审美特征。在宗白华的笔下,艺术源于不同时代下人们对自由生命活动的体验和感悟,艺术的创造是基于这种体悟而展开的自由自觉的美之创化,充盈着个体生命的真切情感体验,又升华为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格,形成为主观与客观融合、以致天人合一的美的世界;不同时代、民族境遇下人对世界人生的情感体验的差异性,又展开为不同民族文化丰富多样的审美差异性。宗白华的美学思想,显示出他对于艺术本体及审美理念的深刻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5.
冯迪鸿 《广西教育》2013,(28):29-29,38
三至六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人教版)共有课文(含选读)288篇,其中有关生命题材的83篇,占28.8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明确规定:“关心自然和生命”;“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生命语文的教育观强调语文课程既要面向学生的生命体验,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也要契合语文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在生命语文课堂中,教师应从文化滋养、活动育人、审美品评三个角度,引导学生展开生命体验、理性思辨、熏陶感染,使学生对文本的内涵理解更加深刻,获得文化修养、审美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这样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体验是个体生命成长的源泉,个体生命生活能力的形成、人生观的养成、人格的塑造等都离不开体验源流的浇灌。语文生命体验作为一种从生活情感到审美探究的图景认知思维活动,在动态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消融师生之间固有的矛盾对立,是语文教学的本体。语文教学生命体验凸显语文教学的情境性、建构性、实用性、生成性和创造性,并在情境创设中,体验过程、体验表述和体验效度的融合上展开实践探究,凸显生命的意义,实现个体生命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应该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学生借助文本“再度体验”,同凝聚在作品的生命体验沟通、交流、碰撞,进行探究生命价值和奥秘的对话,从而获得生命的启示和审美的乐趣。这是文学作品审美接受欣赏的真谛。 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是一种审美体验,即是一种对生命的“再度体验”。在审美体验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的愉悦;在审美体验中,我们再度咀嚼体验着宇宙人生的奥秘和意义,审视着生命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之道德教育以生命个体的发展为目标,是一种理解和丰富生命意义、满足生命成长需要的生命德性生成活动。和谐社会中道德教育的展开路径有三:一是生命叙事,以对话和独白为表现形式;二是生命省思,以反思、阅读(聆听)、审美为表现形式;三是生命践行,以合道德践行(融通性道德体验)和非道德践行(有限性道德体验)为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艺术的“审美体验论”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以深层的人生体验为基础,在心灵的、总体的生命体验中,达到心与物、情与景、形与神、意与象、生命与活力的感悟与创造。谢榛作为明代杰出的诗歌理论家,以他深刻的见解和独有的笔触,在中国诗歌“感于外物”的“兴”、“登眺山川”的实践、浸渍书籍和借助他人以启己等不同方面,对中国诗歌审美体验论作了新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莫言以"肉"意象的开拓和小说意象主义的创作极大地开拓了"汉语写作"的新疆域。在对"肉"的刻画、阐释和建构过程中,莫言自觉地展开了对文学本体审美价值的追求。"肉"意象存在于显性文本与隐性文本的复合结构中,既是作者独特的文化思考,也是生命体验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巴金悲剧意识在其生命体验及审美体验中的反映,包括生命体验之悲剧意识,艺术创造之悲剧形象和审美体验之悲剧效应三部分。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品格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美学的实质,是为了探寻使人们的生活与生存如何成为艺术似的审美创造,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寻。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性在于特别关注人生,重视生命,强调体验,从而独具风采,它既是人生美学,又是生命美学,又是体验美学。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对于现代美学的重要理论意义与价值,并且也体现于对于当代审美与文化、社会与人生所具有的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红梅 《考试周刊》2011,(46):17-17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教育更新了教育理念,从注重知识技能向注重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转化,还音乐以本色,探索体现人文教育的审美教育。本文对知识技能与审美体验的关系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周睿 《现代语文》2008,(6):100-102
沉樱的小说创作主要围绕着婚恋的空虚与灰白展开,在直面女性的生存困境的同时,以冷静客观的方式将女性的生命体验与自审真实地呈现出来,使其创作在女性书写转向革命话语的时代具有了另一种深切和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6.
生命体验是人们对生命的感受、反思与体味.道德在生命的展开与体验过程中生成,个体在生命体验中建构自身的德性,道德的生成与生命体验是同一的.道德教育当是在生命中进行的、为了生命的、在教育过程中体验道德的教育,道德教育与生命体验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美是事物自身具有的客观属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产物,审美是人的内在需要,审美体验不仅是对事物美也是对行为美的愉快感受,亦是审美主体对自我需要满足时的意义领悟.儿童具备审美体验的生理机能与心理基础,新奇点燃了儿童审美体验的火炬,趣味推进儿童审美体验的绽放.儿童审美体验在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的心理机能中展开并在准备、...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但目前小说教学中,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识、相应的理论与方法.因此,语文教师应从感知小说,初步审美体验;联系经验,促进审美体验;展开想象,丰富审美体验;推敲细品,深化审美体验;美读精彩段落,陶冶学生审美情感等方面,提高小说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下半叶,审美教育成为美国音乐教育的主流,它的核心是为了情感而教育,具体表现在:音乐是人类情感形式的符号表现,情感成了音乐教育的基础;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激发与培育学生的情感;培育情感的途径即通过审美认知,这种认知以音乐的审美品质为基础;情感的最高形式是审美体验,学生通过获得审美体验从而洞察生命的深层意义,最终提高并丰富了学生的生命质量。审美音乐教育的情感核心体现了20世纪上半叶“音乐为了每个孩子”到下半叶“音乐为了人类的情感”的转变,为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音乐教育形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美学研究严重脱离审美实践,这种脱离使得美学研究缺乏生命力和创新力。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鲜活生动的感性体验世界。继承传统的真正秘密在于挖掘、体会、并在生命个体身上复活这种灵动鲜亮、清新刚健的生命状态,使这些内化在我们现实人格之中。就是说,这种“生命形式”的复活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复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