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北魏前期,即北魏既建至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以前,由于鲜卑拓跋国家剐从游牧部落发展而来,游牧狩猪之风盛隆;由于它在征服北部和西北边境游牧民族的战争中,掠夺了大量牛羊马等牲畜,并列置了规模巨大的牧橱,游牧经济势力空间强大,在社台经济生活甲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西晋永嘉末年(312——313),辽东慕容鲜卑的一支吐谷浑部西渡洮水,逐渐征服了当地诸羌部落,在统一政权的强力作用下,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最终兼并融合了“秦凉亡业之人及羌戎杂夷部落”,在今甘青川边地区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从留下的资料看,这个民族共同体是以鲜卑为主体融合而成的。古代游牧民族的内容往往是通过代表氏族、部落的姓氏表达出来,所谓“姓则表其所由生,氏则记族所由出”。因此我们首先从姓氏入手,探索一下吐谷浑内部氏族部落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略论梅山蛮及其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一支爱梅的渔猎部落 随着部落居住的环境、社会的发展,各个部落在不同时代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方式,于是而产生采集、渔猎、农业、稻耕等等部落。如百越是中国最古老的耕田民族,突厥、匈奴是游牧部落,那么北方的鄂伦春、南方的梅山蛮则是古老的以渔猎为生产手段、生活方式的部落。  相似文献   

4.
甘南藏区长期处于部落制度状态下,这里的环境有利于习惯法的产生和长期存在。传统的刑事审判制度是甘南藏区习惯法的主要内容,千百年来左右着甘南藏区游牧部落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调解着部落与部落之间的社会关系,维护着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对甘南藏区部落制社会的法律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看”的家族坐落在一条清澈的小溪边,分成了十二个部落,分别是:“一般的看”部落,“粗略的看”部落,“集中的看’’部落,“斜向一边看”部落,“向远处看”部落,“恭敬地看”部落,“向上看”部落,  相似文献   

6.
匈牙利人是欧洲唯一不属于印欧民族的群体。目前,在匈牙利史学界有关匈牙利人(也称马扎尔人)来欧洲定居后的历史基本没有什么争议:一支来自东方的游牧民族长年向西跋涉,一位杰出的部落领袖阿尔帕德大公把7个主要部落联合起来,公元896年大举进入欧洲中部的喀尔巴阡盆地(现匈牙利);公元1000年,阿尔帕德家族的后代圣·伊斯特万建立了匈牙利王国。为了纪念这一历史,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英雄广场上有一座气势宏伟的纪念碑,7位古代骑士组成了精美的青铜群像。7位骑士装束与古代欧洲骑士的不同,有东方游牧民族“胡服骑射”的特点。那支来自东方…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族人和现代藏族人拥有共同祖先的推断,已经被Y染色体的对比分析所证实,而不再是一种科学的推断。汉,藏民族的祖先起源于古猿,以及15000到18000年前,他们是同一祖先的后代。但由于黄河分离的下游,与其他部落的异族通婚,沿黄河的藏缅语族移民的先祖迁移到中上游,其中一部分进入云南南部,西藏南部和东南亚,南亚,成为现在当地汉族藏族母语的人口,而另一部分的祖先,与中亚人民混合后,成为了现代藏族人的祖先,长期的地理,环境而产生分歧的习俗,形成农业部落和畜牧部落,并与在青藏高原,甘肃,陕西,宁夏,新疆,地域部落联盟。并和中亚向东混居的广域游牧民族的祖先多年的混合,浸润,融合,再现今天的西藏人民。  相似文献   

8.
有关恩格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概念中文版中的"游牧部落"一语系"畜牧部落"一语误译的说法是可信的。但"其余的野蛮人群"一语的真正含义,应是指那些仍以渔猎和采集为主要谋生手段,但很可能已有家畜饲养,只是不拥有大规模畜群的部落。这种部落参与分工的"资本",除了少许的渔猎产品之外,还有可能要靠他们的"匠人"生产出更多的"武器和工具"来。此外,那种把恩格斯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理论简单地理解成"生产经济与攫取经济的分离"的做法连同恩格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理论本身,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三义 《天中学刊》1999,14(6):88-92
摩尔根和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一些结论,本来很明确,但在教科书的转述中,或部分研究者的论文里,反而阐释得扑朔迷离。关于“畜牧时代”,关于“社会大分工”,这两议题,重新审视原著,便可认识清楚。其一,“畜牧方式”涵盖一定历史阶段,先于农耕,孕育出农耕和游牧两种生存方式。其二,“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畜牧部落从其他野蛮部落中分离出来”,即使在今天有大量考古新资料的条件下,这一点仍然经得起推敲,没有标新立异另辟新论之必要  相似文献   

10.
安俭 《西北师大学报》2000,37(1):107-111
部落是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部落是由互相通婚的几个氏族组成。其特点是:有自己的名称、地域、方言、首领、议事会、宗教和风俗等。通过对部落的概念、政治体制及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部落是一个政治体制较为完备的,且不断发展着的社会政治组织。进入阶级社会后,由于部落政治制度的特殊性,其残余势力将会保留相当长的时间,但已与原来的部落有很大差别。对部落的研究,有助于对我国少数民族,特别是游牧民族,如蒙古族、藏族、裕固族和哈萨克族等的部落政治社会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1.
简谈史诗     
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叙事体长诗,记叙了各民族有关天地生成、人类起源的传说,以及关于民族迁徙、民族战争等重大事件,史诗是一个民族的开拓者们的创业史和远古的生活史。国外的史诗主要是英雄史诗,中国各民族的史诗,按传承和流布的地域、历史民族地理区域和经济文化类型可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北方民族主要以长篇英雄史诗见长,南方民族的史诗则以创世史诗为主,还有一些反映民族迁徙的史诗和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12.
唐代边塞诗生动反映了唐蕃之间复杂多变的民族关系,和平亲善、和同一家使汉蕃两族和亲通婚、互派使,沟通情感,加强联络,使双方的经济化得以交流融合,但围绕着河湟、西域之争,唐蕃之间又纷争不休,战事不断,但无论怎样。汉蕃两族自古以来的血肉联系是无法割断的。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游牧生态文化的核心内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游牧生态文化是包括蒙古族在内的游牧民族创造的、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其核心内容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存共荣,渗透着辩证法的智慧和方法。从哲学角度审视和分析游牧生态文化,论述其和谐的内涵和形成的条件,在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原则的同时,着力阐明了遵守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炎帝族兴起后,一部分先民傍渭水向东移动,进入冀、鲁、豫交界地带,成为黄河流域几个著名部落的集团之一。黄帝族兴起后,沿黄河向东移动,也发展成中原地区的一个强大部落集团。当时还有活动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他地区的蛮族及东夷族。这几个集团的交流融合是华夏族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次融合。炎黄、“苗蛮”、东夷三大集团除了和平共处外,还有激烈的兼并战争。这些集团之问的战争,加速了他们的整合。夏、商、周三代的部族来源不同,夏是黄帝后裔,商是东夷人,周则是西戎的一支羌人,均活动于中原地区,同时这里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到了战国时期,少数民族与华夏族融合,形成了新的华夏族。  相似文献   

15.
借词是民族之间在化上相互渗透的历史见证。俄罗斯人很早就与中亚操蒙古语的部落有来往。现在卡尔梅克和布里亚特民族已成为俄罗斯多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大规模广泛的接触促进了语言的相互借用。在借用过程中大部分蒙古语借词都保留了自己的语法和词汇特点,但从构词和词形变化上开始遵循俄语的规则。  相似文献   

16.
哈剌灰人是明代中后期生活于西域哈密地区及苦峪(今甘肃西安县境内)的一支重要的部族集团,曾被列为哈密三大部落之一。事实上,它最初系统蒙古鞑靼部的一支,迁居于此而形成了一个新的部族集团,号曰“哈剌灰”,后来又吸收了众多瓦拉部落,逐发展壮大,活跃于哈密地区,明末清初渐融入其他民族。  相似文献   

17.
英汉句型结构蕴涵的思维模式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 ,它不仅包含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通过句子表达 ,英汉句型结构折射出英汉民族思维方式之差异。  相似文献   

18.
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性思维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自然发展的,我们必须依据客观规律,有意从多方面加以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韩国学者金贞培在其《韩国民族的文化和起源》一书中关于因燕国境内多为貊族 ,从而认定卫满及燕满亡民为“朝鲜人系统”的观点展开论述。本文认为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许多古代民族不断分化融合到其他民族中去 ,并成为这其他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因而将貊族完全认为“朝鲜人系统”是错误的。无论卫满和燕满是不是貊族 ,他们都是中国人 ;卫满朝鲜的成份是不容否认的。  相似文献   

20.
谈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要保持本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和个性,必须大力弘扬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美术教育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艺术积淀也使得我们可以以多样的形式开设内容丰富的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