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从月球上看,地球是一个飘浮在白云间的蔚蓝球体,是海洋让它变得如此美丽。海洋,是生命源泉,让我们看到勃勃生机。同时,又让世人感叹她的神秘、她的力量、甚至于她的残酷。面对变幻莫测的海洋,从前,我们祈求妈祖的庇护,今天,我们更崇尚科学。乐肯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9年9月生,1963 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物理海洋专业,主要从事海洋水文学、环流动力学以及海洋灾害研究。现任中国海洋物理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风暴潮及海啸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委员会 (IAPSO)执委、国际自然灾害防御学会 (NHS)副理事长、《海洋科学进展》杂志副主编。曾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物理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海洋减灾分中心主任,中国海洋物理科学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相似文献   

2.
张志南,男,山东青岛人,1937年11月生,中共党员,1961年中国海洋大学(原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生物系毕业留校工作至今。现任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国家级重点学科海洋生态方向学科带头人,教育部211高校优秀学术带头人,国际小型底栖生物学会会员,国际海洋生命普查(CoML)中国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05,(8):40-40
张嗣伟,中国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英国《International Tribology》杂志国际顾问编委会委员,《润滑与密封》杂志编委会副主任,《MPetroleum Science》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曾任石油大学(北京)校长.石油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以及第二、三,四届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和北京石油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4.
潘德炉 院士     
<正>潘德炉,男,汉族,1945年12月出生,浙江东阳人。海洋遥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动力环境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域研究员、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海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空间学会常务理事、《海洋学报》主编、国际海洋水色遥感专家组专家。  相似文献   

5.
金日光教授,博士生导师。1933年出生,吉林省图们市人。1956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现任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兼民宗委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报主编,中国化工学会和化学学会理事。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化工系统有重大贡献的优秀专家、全国高等院校科技先进工作者,国内流变相态学研究基地创建者等称号。  相似文献   

6.
许厚泽安徽歙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主任,兼任同济大学等高校兼职、特聘教授,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系,1962年测地所地球重力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中科院武汉分院院长,研究所所长、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执委、国际重力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地潮委员会主席,国际大地测量杂志编委,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科协副主席,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7.
专家简介:邹才能,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地质师,1963年出生,石油地质专家,教授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地质勘探系,2004年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获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学会  相似文献   

8.
张端明,1941年生,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湖北省物理学会理事,中南理论物理中心副主任,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曾任华中科大凝聚态一材料物理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理论物理基础前沿研究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管理》2014,(2):F0002-F0002
正曾国屏,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部主任,兼任深圳市科技专家委员会第三届委员、深圳市软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等;曾任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所长和中心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科联盟顾问,先后到加拿大、美国、日本、  相似文献   

10.
管华诗,1939年生,山东夏津人,海洋药物学家,中国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1964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品加工专业,历任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助教、讲师、副教授、系副主任,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相似文献   

11.
崔文元现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宝石鉴定中心法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因矿物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中国宝玉石协会宝石鉴定师考试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宝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2.
宁新宝1941年2月出生於江苏常熟辛庄,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现为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生物医学电子工程研究所所长,《数据采集与处理》编委。兼任全国生物医学物理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频心电图学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3.
王德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军事医学科学院专家组成员,院新武器生物效应及防护研究中心主任,全军军事病理学和新武器生物效应重点实验室原主任,全军“十五”医学科技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全军军事病理学专业组组长。《中国体视学和图像分析学》杂志副主编。曾任全军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顾问)、中国体视学学会副理事长(现顾问)、生物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现名誉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人》2011,(11):5-5
刘光鼎.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29年生。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地球物理学报》主编,  相似文献   

15.
赵文津,中国工程院院士,矿产勘查和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学家,1931年生,北京市人。曾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何梁何利奖专业评委。现任研究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委员会主任、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顾问组组长。因完成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深部探测并获得  相似文献   

16.
栾文彦原大连理工大学教授。1936年1月28日出生,辽宁省辽阳县人。毕业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曾任大连工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近代物理教研室主任、电磁工程系筹备组组长、大连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现兼任辽宁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大连市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理事、中国光学会红外光电器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锦州分会理事长、《红外技术》和《激光技米》杂志编委。现任大连环达红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17.
"1:25万青岛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试点)"(国际分幅编号:J51C004001)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国家专项"海洋地质保障工程"中基础调查计划的工作项目之一,工作项目编号:GZH200900501,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该项目开展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目标任务是用现代地学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在1:25万青岛幅海域范围内开展系统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海洋沉积动力环境调查.查明区内海底地形、地貌、海底沉积物类型、地层结构及其分布规律,环境地质因素分布特征,矿产资源类型和分布状况等基础地质信息.编制满足国家需求并达到国家当代科技水平的中比例尺海洋区域地质基础图件.  相似文献   

18.
宋洁 《科学中国人》2012,(17):64-65
孙恢礼,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二级)、博士生导师、所学术与学位委员会委员、所科技产品开发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海洋学会经济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水产学会水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多次被聘为科技部、中科院、农业部、海洋局和广东省等政府部门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专家进行科技咨询、项目评审,标  相似文献   

19.
谢富仁1956年12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5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现任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地质学会35、36届理事,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副主编,《华北地震科学》副主编,《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副主编,《地震》期刊编委,《西北地震学报》编委,《国际地震动态》编委。主要从事地质构造、地球动力学、构造应力场和地震区划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五),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发表论文60余篇,1996年入选中国地震局首批跨世纪科技人选,并获人事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相似文献   

20.
<正>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主管部门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实验室主任周华坤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赵新全研究员。实验室主任周华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8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科院特聘研究员,中国草学会理事,青海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草学会草地生态委员会常务理事,青海省草原学会常务理事,青海省植物学会理事,SCI期刊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