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和分析《穆天子传》所记载的穆天子西行路线和里程,以及长度单位"里"的换算规律后,对《穆天子传》中一些主要地名的地理位置进行了全新的探讨,提出《穆天子传》所记载的西王母之邦的地理位置是在今甘肃省酒泉一带。  相似文献   

2.
伊与部马养在《从驾应诏》诗中提到“瑶池”和“白云篇”,而“瑶池”与“白云谣”典故出自《穆天子传》,明示他受到《穆天子传》影响.伊与部马养是有文献可证的《穆天子传》在日本的早期接受者,其接受时间在持统天皇702年逝世之前.731年葛井连广成奉试对策提到了“黄竹”和“白云”,“黄竹”典故也出自《穆天子传》,说明日本上层对《穆天子传》已很熟悉.日本学者在诗文中引用《穆天子传》,既与他们注意学习《昭明文选》和李善注有关,也与他们直接阅读《穆天子传》有关.《文选》李善注本可能不是直接从唐朝传入日本,而是通过新罗间接传入.《穆天子传》则更有可能是由日本遣隋使团、遣唐使团中的学问僧与留学生带回日本.基于此,笔者将《穆天子传》传至日本的时间上限定为隋文帝开皇二十年(600年),日本圣德太子初次派遣留学生到中国留学;下限则为日本持统天皇逝世之年,即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具体时间难以确考.  相似文献   

3.
《穆天子传》西行路线研究李崇新关于《穆天子传》一书的研究,最终必须落实到对其地理和部族的考证。自古以来,《穆天子传》西行路线的研究,可以说是人言言殊,各有所据,众说杂陈,令人在阅读与取舍之间煞费踌躇,常有如坠五里雾中之感.本文认为,如果要把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穆天子传》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史籍。郭璞首次为之作了全面、系统的注释。郭璞的《穆天子传注》用多样化的注释形式解说文本,其注中保留了丰富的先秦两汉时期的古籍资料和魏晋时期的语言资料,注释中重视异源资料的价值和相互印证,而且论断严谨。郭璞的《穆天子传注》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体现出郭璞严谨、诚实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穆天子传》的神话历史化、历史的神话两种同时并存的倾向展开论述 ,指出这两种倾向交织在一起形成的亦真亦幻的神话境界。并论述了《穆天子传》出土以后对两晋、南北朝时期神话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黄静 《语文知识》2003,(6):11-11
著名国画《八骏图》中的“八骏”,是传说中周穆王的八匹名马。关于这八匹名马的名称,历来说法不一。《穆天子传》中有如下记载: “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  相似文献   

7.
宗周与成周     
明胡应麟《四部正讹》云:“《穆天子传》六卷,其文曲则淳古,宛然三代范型,盖周穆史官所记。”胡说甚是。《穆传》固非伪书,其记周穆“西征”所经地名、路线及所述人物故事,亦非伪託。“西征”之“征”,乃“征行”之“征”,有“巡狩”或“巡游”之意。《传》中所载事迹确是研究西周穆王时此一重大事件和有关历史地理之重要文献。《穆天子传》曰:西征“自宗周瀍水以西”,郭璞注:“瀍水,今在洛阳;洛,即宗周也。”古史  相似文献   

8.
《汉志》所载《高祖传》十三篇亡,但其轶文多存在类书、汉代文集及史书中,本文着重从这些类书和文集中勾辑出《高祖传》之轶文;其次,探讨传、纪、起居注、着纪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高祖传》以及与其并列出现在《汉志·儒家类》的《孝文传》同《穆天子传》一样皆是起居注类。最后,探求《高祖传》的目录编次问题,对于这个前人多有争议的问题,根据对辑出的轶文进行分析,认为《高祖传》以及《孝文传》乃是从《汉志·春秋类》中《汉着记》裁篇别出的,是一种别裁之法,而非班固的讹误。  相似文献   

9.
《穆天子传》塑造的穆天子形象纵横马上、巡行天下,追寻权力、财富、爱情和长生,超越了帝王的命运,也超越了以农耕文化为本的华夏正统儒家文化的范畴。从不同文化差异的角度看,它体现了游牧文化时期的英雄理想,而非农耕文化时期的帝王典范。这种文化问离性或许正是穆王在后世颇遭误解和非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穆天子传》的发现及流传李崇新西晋武帝时期,汲县民间盗掘古墓,意外地发现了一批竹简,后来由官府收级整理,编为古书十余种。统称“汲冢书”,《穆天子传》即是其中的一种。一、《穆天子传》的最初整理汲冢出书之时,正值西晋灭吴,戎机倥偬,无暇于此,故暂时“藏于...  相似文献   

11.
周穆王时是西周社会发展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穆天子传》一书为我们保留了许多关于此时期社会状况的有关资料。根据《穆天子传》及其他诗书铭文资料,可以看出,穆王前少有“天子”之称,穆王起称周王为“天子”则开始普遍化;穆王前周人有美号而少有死谥,穆王时开始死而后谥,以后渐趋普及,成为周人特色,爵礼之制也在此时完善;穆王前,周人在社交场合不见赋诗寓意之举,穆王时赋诗酬唱则正在成为一时风气。可以说,真正的周文化正是在穆王时期奠定其基础并逐渐成型的。  相似文献   

12.
《穆天子传》是一部先秦古书,自出土以来,研究者众多。但对其中的人物描写缺少总体把握。纵览全书,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手段,对人物进行塑造。其中有对主人公穆天子的多角度刻画,有类型化的人物整体描写,又有个性化的人物性格展示;有对盛姬浓墨重彩多维渲染,又有对应景人物的简单勾勒。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以诗入小说的现象可谓源远流长。战国时期的《穆天子传》就有一些诗歌。在脍炙人口的“瑶池会”中,西王母与穆天子就以诗对答。一个说“将子无死,尚能复来”,一个说“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这个人神恋爱的故事,用诗把男女主人公依依惜别的感情表现得很真切。《穆天子传》的诗还不只这些,如穆天子的三章“哀民”诗,重章叠句,反复咏叹,很有民歌味。《穆天子传》不妨视为中国文学以诗入小说的滥觞。 魏晋六朝志怪志人小说属“笔”而非“文”,但以诗入小说者亦不少。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中就有不少诗。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中的《金凤辖》末尾引稽康《游仙诗》“翩翩凤辖,逢此网罗”,《紫荆树》引陆机诗句“三荆欢同株”,都是例子。 从唐传奇开始,以诗入小说之风大盛。元稹的《莺莺传》就有5首,男女主人公亦如《穆天子传》以诗传情。不过后来是莺莺被弃另嫁而用诗怨骂张生,不像西王母始终抱有爱  相似文献   

14.
王航东、张殿亮撰文《对龙舟文化起源与功能的新思考》指出,龙文化对中华民族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我国的龙舟运动主要分布于汉族、苗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布依族、傣族等地区。在现有可查的古籍文献中,最早记载龙舟的是战国中期的《穆天子传》。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期出现了各种题材,体裁、体例及语言风格不同的史学作品和半史学作品。本文对属于“瞽史之纪”的《左传》、《国语》,属于“巫史文化”的《楚辞》、《山海经》、《穆天子传》等著作进行了独到的分析,由于史官性质的转变,记注制度的废迟、诸侯史记的焚毁,权变及演说术故事的编辑,战国史学最终走向衰落,而代之以诸子之学。  相似文献   

16.
《尘埃落定》是一部反映嘉绒部族历史生活的小说。阿来在《尘埃落定》中对宗教作用的解构和再现,不仅反映了嘉绒部族的历史生活,也间接地暗示了宗教在嘉绒部族中的特殊作用。由于特殊的地域和文化影响,宗教在这一地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一方面渴望通过宗教获得精神独立,另一方面又慑于土司的强权,找不到自我解放之途。  相似文献   

17.
论《穆天子传》的认识价值郑杰文《穆天子传》(以下简称《穆传》)是一部描写西周穆王巡游城外的先秦古书,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出土于汲郡(今河南汉县)魏襄王家中①。《穆传》讲述的虽是西周穆王的故事,但其成书却并非在西周时期。它把洛邑(今河南洛阳)称...  相似文献   

18.
《穆天子传》成书时代考《穆天子传》一书自西晋初年出上汲冢后,经过历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其作为先秦古籍的学术价值已渐为学界所重视和接受。然而在对该书内容的认识上仍存在很大分歧,主要有两种代表性意见:一种认为它是穆王西征的实录史料,以顾实、丁谦等为代表①;...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2003年版高中《中国古代史》有一些地名没有注解,现查阅资料,补充如下:1.辽东。第26页,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郡治在襄平(今辽阳市),辖境相当于辽宁大凌河以东。第59页,十六国北朝时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的开发:在今辽宁辽阳市西北地区。2.骊山。第28页,秦始皇筑骊山陵墓:陕西临潼东南,因古骊戎居此得名。有烽火楼,传周幽王举烽火戏诸侯处:东北麓有秦始皇墓:西北麓有唐华清宫故址。  相似文献   

20.
《穆天子传》自出土以来,便引起学者专家的争论。焦点主要是对穆王西征地理位置的考证与辨析,却对穆王西游途中的活动及其影响少有涉及,而穆王西游途中所进行的活动恰是这一时期中西交流的重要内容。这也是当时中原人民与西域人民往来交流活动的曲折反映,促进了彼此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