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宝红 《文教资料》2008,(27):47-49
汉语中有很多音译专有名词,在进行汉日翻译时,专有名词的翻译一直是困扰外语学习者和翻译者的一大难点.本文通过详尽具体的例子演示介绍了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对音译专有名词进行日语翻译及其网络使用技巧和疑点解决方法.实践证明,借助并活用网络搜索引擎,音译专有名词的汉译日这一难题将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2.
戴骏 《海外英语》2014,(15):109-110
《红楼梦》翻译一直是文化翻译的一大焦点,其中,专有名词作为一类特殊的词,其翻译也引起了不少争议。《红楼梦》中的专有名词大多选自古诗词,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与人物性格、命运等密切相关。该论文从奈达动态对等理论出发,着重分析霍克斯翻译版本的《红楼梦》英译中部分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的翻译策略,并试图进行归纳总结,发现译者主要采用了直译、意译和音译加注三种策略来最大限度地传译专有名词承载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3.
英语专有名词,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音译的方式引入汉语的,而英汉语音的差别无疑是影响音译的一个重要因素。音译则作为吸收外来语的一种基本手段,在翻译专有名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就英语专有名词的音译所出现的问题和现状做了一定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音译作为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重要策略,有不少争议。通过对音译翻译的适用词汇,适用意境和适用方式的研究,可以更好了解音译运用的特点和局限,从而更好运用音译做好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起到有效传达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英汉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及其互译为研究对象,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简要分为:音译、音译加解释性翻译和直译,并论证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吉 《海外英语》2020,(6):73-74
文化负载词是极具地域性的传统文化输出,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些译者采取了用汉语拼音代替文化负载词的策略.在进行翻译时,译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翻译策略,如音译和意译等策略.该文基于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版本做对比,分析了文化负载词的具体翻译策略,总结了几种常用方法,以期对该类词的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化传真是翻译的基本原则。汉语典籍中俯拾皆是的文化元素决定了其英译过程中实现文化传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实现文化质和量的传真,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采用注释法、直译或直译加注、音译或音译加注、语境增益或文化替代等方法,力求最大限度地保存原语所蕴含的异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香港文艺演出双语海报上汉英双语的语言地位不是对等的,中国本土节目的英译策略倾向于将原文处理成符合英语语言文化下消费者的偏好和价值观的文本,这是典型的归化策略,弱化了汉语及其文化的地位。在把英语艺术节目翻译成汉语时,多采用增译和音译的方法。如:直接把"ballet"音译成"芭蕾","tango"音译成"探戈"等,这是典型的异化策略,把西方文化中的"他者"特性保留在了汉语译文中,又把西方的价值观附加到汉语译文中,强化了英语及其文化的强势地位。虽受制于商业演出门票促销的需要,但双语海报的翻译策略不同。  相似文献   

9.
我国汉语新词的翻译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它关系到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选择正确的翻译策略有助于汉语新词的准确英译,异化视角下汉语新词翻译的音译/直译方法+其他翻译手段旨在保留原语文本中的某些异质性,特别是其文化内涵,以便更好地通过翻译传播中国文化。此外,国外主流英语报刊汉语新词异化翻译的倾向对我国汉译英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汉语文化负载词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探讨了汉语文化负载词,尤其是汉语新词的英译优化策略:直译中国英语、音译/直译加解释以及补偿的运用。异化翻译有助于传递中国文化的特色和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专名,即专有名词。外国的人名、地名、国名等专有名词用近音的方块汉字转写翻译过来,如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就是俄语(nyilkhh)的汉语音译。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部分英语词汇翻译为例,简述了英语和汉语的不同历史和文化,重点讨论了英语专有名词的文化底蕴之翻译,指出翻译既是文化的,也是民族的。翻译中的“对等”是相对的,译者应该在民族和文化语境中动态地把握翻译的标准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马志燕 《快乐阅读》2011,(21):180-181
日益强盛的中国经济和日益强大的中国使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音译的应用范围在加大,汉语特色词汇的翻译出现音译化趋势。本文尝试从目的论角度对此进行探讨,认为音译已成为民族文化输出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起到沟通串联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与世界交往日益频繁,外宣翻译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越来越多的中国词汇正在走进外国语言文化。关于如何翻译这些词汇引起翻译理论界的关注。其中,"关系"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种含义,翻译成英语时应该采取不译、零翻译还是音译的策略是讨论的焦点。笔者通过对零翻译进行分类,音译的适用范围以及不译的使用情况分析,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得出"关系"应该采取不译的方法。通过"关系"的翻译分析,可以为笔译工作者以后遇到类似词语的翻译提供借鉴,而且也有助于其更好地区分零翻译、音译及不译。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文化逐渐被外国人所了解和接受,中文词汇逐渐"渗透"进英语社会,对具有中国特色词语的正确翻译是跨文化交际和文化输出的重要一步。中国文化负载词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显示了中国社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内涵。近年来,外国媒体倾向于用音译的方法表达文化负载词,因此,研究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对于提升我国文化形象和对外宣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音译是翻译的一种手段.对于什么是音译,国内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并给它赋予了不同的涵义.尽管transliteration一词常被译作"音译",但它应该包括:(1)不同文字系统之间着重于声音相似的翻译,(2)不同文字系统之间着重于文字形体相似的翻译,(3)音形兼顾的翻译.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字系统在形体上有很大的差异,前者使用拉丁字母,后者使用方块字,所以,英语专有名词,尤其是人名地名,译为汉语时大都求其音似.本文要讨论的音译只是就transliteration的第一种涵义而言.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专有名词,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音译的方式引入汉语的,而英汉语音的差别无疑是影响音译的一个重要因素。试从音位学角度探讨英汉专有名词的音译,通过英汉音位区别性特征的对比分析,找出其在语音、音节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及对应关系,并尝试性地总结出了专有名词音译的几点规律。  相似文献   

18.
翻译方法取决于翻译目的、对象和语篇类型,直译和意译要根据实际情况作选择.音译是直译的一种类型,用于翻译专有名词和具有浓郁文化色彩的词语,“饭没了秀”不能让普通观众明白其内涵,此种音译有些不妥.电视节目名称中英文翻译的目的是帮助普通观众更好地理解节目内涵,不能以吸引眼球而大玩噱头.  相似文献   

19.
论文通过分析跨文化视阈下采用异化策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我国少数民族节日名称的翻译策略,提出民族文化翻译应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尽可能地保留中国文化信息。译者应尽量采用异化策略,如音译加注、音译与意译相结合、音译加解释等。  相似文献   

20.
从古至今,"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神圣的图腾和象征。然而,"龙"的英译对应"dragon"在西方普遍被视为一种邪恶的怪兽。"龙"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是一个典型的汉语国俗词语。如何恰当地传达此类汉语国俗词语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对译者来说是一大挑战。以"龙"的翻译实践为例,归纳探讨汉语国俗词语的翻译策略,以期促进国际的交流和中国文化的传播。研究发现,翻译国俗词语时,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原文的类型,译文的对象,翻译的目的,翻译"对等"的要求等,灵活采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音译、替代、还原、直译或意译加注、补述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