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让学生在交际中不断掌握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语言特点的学习过程。传统的英语课堂由于过分重视词汇和语法的传授与讲解,忽视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在被动应付状态,教学效果很难保证。要改变这一现状,创设英语情境教学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陆亚萍 《文教资料》2000,(1):151-156
英语语法是研究词性变化和句子结构规律的。中学生学习语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弄清句子的结构,理解句子的意义,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简而言之,语法教学是为培养语言技能服务的。这与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和形成运用英语交际能力——是一致的。然而,近几年来,语法教学有弱化的倾向。有些教师过分追求教学过程的交际化,以单纯的语言实践排斥必要的语法知识及规则的学习,带来了不良的后果。学生不通语法,语言交际中张口、动笔就出错,语言极不规范。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我认为关键在于探索出一条既有科学性又合乎艺…  相似文献   

3.
高校英语教学与其他各科教学一样,目的是培养熟练地掌握这一工具的专门人材。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的形式和使用规则,还要学会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恰当地、有效地、灵活地加以运用。从这个教学目的出发,师专英语教学必须即重视传授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又要重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充分重视语言运用的有效性和得体性。听、说、读、写能力是反映外语教学质量和外语实际水平的主要标准,它们既是英语教学的目的,又是英语教学的手段。要做到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就需要以实际为主。教师就不能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讲述语言理论或语法规则,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职高专英语语法教学还在采用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与英语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是不符的。在语法教学中引入交际法,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法知识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赵硕秋 《教育文汇》2013,(21):25-26
以往的英语教学是以语法为主,过多繁琐的语法规则讲解和“题海战术”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摆脱这一局面,较快较好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必须把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高琼 《教学月刊》2005,(7):29-31
随着交际教学思想在英语教学界的全面深入,人们对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最终目标达成了共识。而传统的语法教学过分注重语言形式,注重语言结构的孤立传授,把语法知识本身当成教学目的,忽视了在交际情境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要真正实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语法教学的这种状况必须彻底改变。为了适应现阶段英语教学的要求,笔者试图探讨如何在语法教学中贯彻交际教学思想,冲破当前语法教学的束缚,走出一条交际化的语法教学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语法作为中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它虽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但它是创造性驾驭语言的基础。海姆斯(D·H·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四要素”中第一要素就是语法性(Grammaticality),他认为交际能力必须以语法性为基础。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英语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音、词汇、语法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因此语法学习是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交际活动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桥梁,而培养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 传统语法教学认为语法是关于语…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原则学习语法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以语言为工具的交际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应贯彻科学的教学原则。(一)交际性的原则交际性原则是指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学习语法的目的引导到实用和交际方面。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  相似文献   

9.
词汇是表达语言信息的建筑材料,是外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语言应用是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语言知识是语言应用的前提.本文从单词因素、语法因素、交际因素和文化因素这四个方面探讨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指出把好词汇教学关不仅能加强学生对英语词汇及语法知识的熟练掌握,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平 《滁州学院学报》2001,3(1):107-108
<正> 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因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改变过去应试教育(语法规则词汇教学)转向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笔者经过实践证明。加强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既不会影响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一、以听说入手,鼓励学生大胆讲英语。 英语课上要为学生创造出一个使用英语的真实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在自然的听说语言环境中得到更多的练习,从而感受到英语是一种用来交流的鲜活的工具,而不仅仅是枯燥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加入世贸,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与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的今天,英语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而英语教学在传授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应更注重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是英语教学的主流方向,也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实践和认知过程,是实际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的交际过程。这一过程除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因而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本文结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和教学现状,主要讨论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如何把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法相结合来达到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4.
张乙曼 《教师》2008,(8):84-84
长期以来,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一直延袭使用语法翻译法。很多教师认为,教英语无非是让学生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判定学生英语学习好与坏的标准是看其英语知识掌握的多少。这样就导致了语法学得挺好,交际中却常常出错。但是语言是一门交际工具,我们学习任何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交际,所以英语教学要特别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语言最大的功能就是交际,交流思想,表达意图。英语教学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目前不少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还片面地注重对语法条目、词汇讲解、单词记忆等知识的积累,淡化对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升学生英语水平,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知识、事物的能力。当前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社会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 ,这就要求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英语作为语言学科 ,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因而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非常重要。英语教学与培养创新能力的关系。英语作为一门交际工具 ,其自身的发展演变过程和人们学习、掌握、运用它的过程无不体现出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英语语言的发展变化本身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对外交流的迅速增加,快节奏的生活使口头交际代替了诸多的书面交际,因而,“说”成了人们日常交际的重要手段,外语学习应把口头交际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 根据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的形式和使用规则,还要学会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恰当地有效地、灵活地加以运用。师专英语教学必须既重视语言知识,又重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充分重视语言运用的有效性和得体性。丽水师专低年级学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英语教学侧重于语言知识,这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基础,但无法达到对语言的深层理解。语篇教学从所学的语言文字材料及相关的信息入手,使学生从以单词与语法为中心的语言学习转变为以篇章为中心的语言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现代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学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而不仅仅是懂点英语知识。”辛西云先生也说过:“语言教学的目的应是语言应用,而不是语言知识的掌握。”作为交际工具的英语,其交际功能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应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而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往往只停留在传授语言知识上,对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讲得过深、过细,而对语言的实际运用,注意甚少。”这种教学方式很不利于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  相似文献   

20.
伍娜 《考试周刊》2010,(33):90-91
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交际过程中,学生除了会遇到单词、语法的障碍,还有文化的冲突引起的交际障碍。然而,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注重讲解单词、句型和语法知识,而忽略了对于西方文化的讲解与介绍。一种语言总是依附于一种文化而存在,而学习语言,也应该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本文从分析日常交际中中西文化的差异谈起,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西方文化意识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