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预防保健治疗思想首见于祖国经典医著《内经》。这是讲的未病先防,以预防为主。又如《素问·刺热篇》说:“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这里讲的已病防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又把不治已病,治未病列入全书之首,而且对其中意义进行了阐述。说明从古至今,我国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医务工作者都重视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胡丽伟 《教书育人》2013,(18):52-53
《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记载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明确指出了身体健康"不治已病治未病"和社会治理"不治已乱治未乱"的预防学思想和防治原则,以预防疾病和社会动乱的发生、发展与传变,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理论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昌和健康事业盛做出了重要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未病先  相似文献   

3.
快乐当班主任的几个条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适应环境;与学生建立互助关系,努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干部的自治能力,努力做到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多方位创建班级文化,努力造就一个良好的集体,以集体的力量影响学生;让班级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不仅负责班级管理和建设工作,而且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班主任要从杂乱的班级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及时更新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把班级管理看作培养学生能力的平台,让学生以民主与法制意识管理自己,从“人治”走向“民治”和“法治”,从“他律”走向“自律”。针对当前班主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统”得过多、“放”得过少的现象,本文仅从培养学生民主与法制意识的角度,探索如何构建“自律班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和建设中,自我约束言行和思想,自主安排学习和生活。[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在新生班级创建中,笔者将中医“望闻问切”这一医用技巧,巧妙地移植到新生班级创建工作中来,通过培养新生班级班主任的观察能力、整合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创建新生班级提供了良方。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生的学校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是和高中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最了解高中学生的人。班主任是学校职务最小的主任,工作繁杂,却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所以班主任工作是艰巨而光荣的。班主任要想把高中班级管理到位,就得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管理高中生要讲究方式方法和技巧。四诊法是我国医学界重要的诊断疾病方法,通过望闻问切查找病人的身体情况,进而对症下药治疗疾病。在班级管理中,高中班主任可以借鉴中医中的四诊法,将望、闻、问、切四诊法运用到教育高中学生的管理中。  相似文献   

7.
当前有许多研究者认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的班级氛围,让学生享有高度的班级管理权力,从而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一般来说,班级管理经过的“人治”、法治、德治”三个阶段,亦是班级管理的三种境界。在班集体组建之初,一般实行“人治”(即班级管理的教师统治方式)比较好。因为班级形成伊始,老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学生相互之间也不了解,并且这个阶段百废待兴,班级事务特别多,这时就要求班主任要学习诸葛亮“事无巨细,亮皆躬亲”的精神,事事亲历亲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制定出必要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8.
完善制度是班级管理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时期的班级管理中。“棍棒教育”和“喝斥教育”已经过时。班主任应学会用“法治”来取代“人治”。通过“班级法律”即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和自己。在接任新班之初,首要得为班级制订好各项规章制度,如此之举。是实现班级管理达到预期效果的保证。班主任在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时,应当注意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9.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如何让班主任从繁琐的班级管理中解放出来呢?能否对班级管理做到时间“偷工”,而效果却不“减料”呢?在教育实践中,笔者尝试了“无为治班”的新办法。即班主任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当家作主,而班主任只是通过宏观调控来维持班级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无为治班”管理机制的关键是要培养一批本领过硬的学生干部。一支善管、肯抓、自律的班干部队伍对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班干…  相似文献   

10.
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介绍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必要性及健康管理的宗旨和步骤,认为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中医“治未病”可以贯穿健康管理的全过程,中医体质辨识是实践“治未病”的方法,中医“治未病”的优势更表现在健康干预的方法和手段上.  相似文献   

11.
徐义 《四川教育》2023,(Z2):18-19
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艺术性,既要讲究以知授人、以智启人、以规导人,又要以德服人、以爱感人、以情动人。为此,班主任可从“赋魂”“立骨”“丰肌”三个维度入手:以“道”治班,全面提升班级整体文明水平;以“法”治班,健全班级组织纪律规范系统;以“文化”治班,有力推进班级自治战略。由此,班级内才能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学风优良、关系和睦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要用新教育理念来加强对班级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用“五心”与学生共建和谐班级。  相似文献   

13.
作为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班主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师生情感,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以及班级的管理。反之,隔膜乃至对立的师生情绪会对教学管理形成障碍。那么,小学班主任如何才能增进师生友谊呢?我们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以平等的方式多与学生沟通,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达到"不治而治"的小学班级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班级管理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管理,这是治班的根本,也是教育的根本。在班级管理中,我觉得班主任考虑最多的不是让学生知道哪些不能做,而是要让学生自己知道怎样做,才能发展的更好,作为班主任应该做哪些才能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功。我不赞成那种片面强调“盯”、“管”、  相似文献   

15.
齐鹏 《学周刊C版》2023,(33):163-165
任课教师是除班主任外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往往能够发现班主任察觉不到的一些情况,任课教师及时将这些情况反映给班主任,有利于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增强班级管理的实效性。要想使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学校首先要完善管理制度,推行“全员班主任制”;其次要搭建沟通桥梁,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获得育人共识;最后要增强任课教师素质,提高管理能力,从而在管理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文章从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分析班级管理现状,探究班级管理策略,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一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理念重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提倡“自主化的班级管理”。在“自主化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的立足点从直接管理转移到设计管理上来。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全方位推进学生自主化管理工程的实施,进行班级管理方面大胆改革,围绕着“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这一指导思想,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符合学生年龄段特征的班级文化目标,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自我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主任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着一个班级成长的命运,也决定着班级中所有学生成长的质量。由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有人戏称班主任为“中国最小的行政长官。”那么;班主任应当怎样当好这个“行政长官”呢?俗话说:“七个人、八条心”,对于班级管理,班主任也应从“心”开始,做“心”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班级是个“小社会”,班主任个人的意志代表不了每一个学生的意志,也左右不了每一个学生的意志和行为。开放的社会,开放的教育需要班主任走群众路线,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开放的“法制”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创建一个真正的充满活力的和谐班集体。“法制”用民主维持,人治靠专制维持。班主任实行班级“法制”,除了要有对班级实行“法制”管理的正确认识,还要有实行“法制”管理的法子。本文就在创建和谐班级中如何“依法”治班探讨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19.
巴桑顿珠 《课外阅读》2010,(10):172-173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家。”确实,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班主任要不断变更和创新。从一开始培养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到后来培养班干部;从班级的微观管理到现在的宏观调控。让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处理班级事务,让学生管学生,才能使班干部真正地成为班主任的左右手,从而使班主任逐步地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相似文献   

20.
于艳霞 《山东教育》2005,(16):19-19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具有双重角色,一方面他们是班级管理的对象,另一方面他们又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在中小学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已成为班主任奉行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为此,新时期的学生观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认为应做到“七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