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食育”是日本医师石塚左玄(1851~1909年)于1896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体育、智育、德育即食育”。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李里特教授将“食育”理念引入中国,并扩大了“食育”的内涵: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饮食安全、饮食文化等饮食知识教育,让学生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和选择“食”的能力,培养具有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有传统饮食文化理解力,有良好饮食习惯的人。从幼教实践看,3~6岁是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不仅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育被认为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成为“五育”融合的突破口。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五育”融合需要打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劳动教育引领的“五育”融合最好以“食育”为突破口,以此连接家庭劳动、学校劳动和社会劳动。让学生承担学校的绝大部分劳动,由此形成学生自治的基本责任和担当。劳动教育引领的“五育”融合需要发挥社会教育力,建构“五育”融合的社会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3.
《小学教学参考》2008,(5):25-25
什么东西应该多吃,什么食品尽量少吃,怎样吃才更健康……这些内容已成为绍兴市中小学生学习的课程。从2007年10月15日起,绍兴正式启动学校饮食教育,“食育”和德智体教育一起成为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内容,此举开了全国“食育”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朱婕 《知识文库》2023,(6):193-195
<正>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保障课程实施的基础。在“基于幼儿生活体验的食育课程”建设中,课程资源是指创设食育课程的人文、心理、物质环境,链接幼儿与“食”相关的一日生活经验,其内涵是幼儿既是“食”资源的使用者,也是“食”资源的开发者。本文尝试以我园在基于幼儿一日生活食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现状出发,创设支持性的“育”环境,形成课程资源的理性认识,构建幼儿一日生活食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路径、策略,探寻课程资源与幼儿的关系,将食育与幼儿的生存技能、生活习惯、生长规律相融合,让幼儿在积极生长、幸福生活中成为生命的新样态。  相似文献   

5.
日本学者正木健雄等在《现代儿童病》中,提出科学育儿除德育、智育、体育外,还应进行“食育”。他们认为,“食育”具有促进儿童心身健康发育的超常作用。所谓“食育”,就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及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像力和人生观培养上。在实践中,这种颇为有趣的“食育”,很容易被儿童所接受,故在家庭和幼儿教育机构中得以迅速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食育·阳光小帮厨”活动旨在引导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食堂完成当日部分菜肴的简单整理及部分准备工作,以收获真实的劳动体验、真挚的劳动情感、真切的劳动认知,进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本文以这个活动为例,简述幼儿园“食育”劳动活动开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陈叙 《早期教育》2003,(10):23-23
日本学者提出,在育儿学中除德育、智育、体育外,还应进行“食育”。所谓“食育”,就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及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象力和人生观培养上。在实践中,这种颇为有趣的“食育”,很易被儿童接受。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五育并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劳动教育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是构建现代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面对当前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课程理念滞后、课程规范缺失、课程资源困乏、课程保障不足、课程职责模糊等问题,建议高职院校遵循规范、特色、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四维度”逻辑路径,以期达到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实效。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疫情发生的频率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严重后果来看,后疫情时代"食育"已不是个人"私事",而成为牵涉到公共利益与安全的"公事"。长期以来,国人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缺少对大自然生态平衡的维护。基于教育制度学独特视角,有必要去思考中国现有的"食育"制度是否真正贯彻落实到国民的教育过程中,在这个提倡"五育融合"的教育新时代,更有必要将"食育"与德智体美劳教育贯通起来,培养有高度生命意识和尊重自然规律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
“行知”劳动教育课程基地以劳动教育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学校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立足陶行知教育理念和新时代劳动教育价值观,创建鲜明的劳动教育环境,架构立体的劳动教育课程,打造特色劳动教育发展共同体,构建多元主体、多重导向的评价体系,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形成良好劳动习惯,确立正确劳动观念,最终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日本学者提出,育儿除德育、智育、体育外,还应进行“食育”。所谓“食育”,就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及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像力和人生观培养上。在实践中,这种颇为有趣的“食育”,易被儿童所接受,故在家庭和幼教机构中能迅速推广。“食育”的主要内容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应让儿童“懂得餐桌上的食物是怎样来的和怎样做的”。基于此,日本学者认为,从儿童能说话和与人进行简单交流的时候起,就要有意识地灌输一些饮食的来源、制作、营养价值,以及怎样吃、吃多少等知识。在连…  相似文献   

12.
杜朝晖 《家教世界》2023,(36):20-21
<正>为了让幼儿动手实践,磨炼幼儿的劳动意志,培养幼儿的劳动品质,我园立足黄山地区的园本化资源,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开发了幼儿园“动手做”系列劳动教育课程,形成了园本化劳动教育课程特色,彰显了我园“劳动育人”的幼儿教育本色,促进了幼儿园劳动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3.
刘玉俊 《辽宁教育》2023,(22):86-89
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密不可分。学校基于“和合教育”办学特色,通过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展实践活动、家校社协同共育、实施多元评价等路径,促进劳动教育有高度、有广度、有温度地实施,培养学生形成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14.
劳动周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上海市嘉定区方泰小学以劳动素养为导向,基于“金石篆刻”校本特色项目,结合劳动课程公共项目,围绕“金石巧匠,劳动聚能”这一主题,合理设计劳动周的形式和内容,集中呈现劳动教育的成果,并做好劳动周的评价反思,形成“劳动周”校本化设计与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从10月起,绍兴正式启动学校饮食教育,“食育”和德智体教育一起,成为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内容,此举开了全国“食育”的先河。  相似文献   

16.
结合“志远课程”体系,在充分考察和研究福建本地特色生物资源的基础上,开设“菌菇培育的奇妙旅程”校本课程,将劳动教育与高中生物学实验校本课程融合,开拓使劳动教育落地的新路径,实现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润美、以劳树德五育并举的高质量育人目标,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开创的食育课程以健康为核心,坚持以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凸显河南两黄文化中有关食物的知识与习俗,并将其融入幼儿园课程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构建的食育课程是一个丰富的课程体系,其根本思想是尊崇天地自然之道和传承优秀传统饮食文化,通过食物来增进幼儿对自然、文化的认识以及幼儿自身的心灵康乐。  相似文献   

18.
钟楼区立足原有劳动教育的基础和特色,采用“双向联动”机制推动区域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通过顶层架构、行政联动、分层研究等方式提高实验项目研究的精准性;将活动、课程、评价融合体现实验项目研究的多样性;在校内开辟“一块田”、校外联动“一个基地”,提高实验项目研究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9.
郑州市建设路五小重视校本课程开发,针对目前不少学生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较差的现实,该校本学期把冷拼盘制作作为一项校本课程来抓。班主任、劳技教师和家长共同配合,充分发挥家庭的资源优势,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及劳动技能。前段时间,该校举办了首届“厨艺之星”冷拼盘大赛。一个个色彩斑斓、造型独特、制作精细的冷拼盘吸引了在场的学生,有红薯雕刻成的“百鸟朝凤”,还有莲藕做成的“九龙戏珠”……师生对荣获“厨艺之星”称号的10名学生赞口不绝。学生在饮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中,其思维不断地受到了启迪,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也得…  相似文献   

20.
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食育,有助于普及营养与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弘扬传统饮食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