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作为一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在带给人类教育变革新机遇的同时,也对教育应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面对这次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变革,“教育何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在“ChatGPT与未来教育”沙龙上,教育研究者联合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专家,首先从ChatGPT的基本原理、智能涌现、能力边界以及工具价值等维度,讨论了其特性与功能对于人类教育的价值与影响;然后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引发的现实挑战”,探讨了“教育如何保存做人的尊严?”“教师如何绝处逢生、教以成人?”“学生最重要的能力素养是什么?”以及“中国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等问题,提出应加强高质量数据与真实有价值知识的相互转化、加强教师育人能力的自我更新、加强学生全方位数字素养的培育、加强五育融合一体化教育发展模式的设计等策略。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的深度融合,将重塑人类教育与学习形态、改变教育的历史叙事、启发未来教育变革、影响教育科研。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预示着一种“复合教育者”的诞生,将驱动未来教育底层逻辑重塑、教育生态转向共生以及学术生产新场景转换。学界应基于科学理性、哲学审辩和价值清醒...  相似文献   
3.
在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中,教师的认同感对改革实践的深化具有重要影响。从教师认同感的相关维度,对我国2868名教师进行的认同感现状调查,有助于探究学校文化氛围、学校文化认同与教师认同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普遍认同教育评价改革,但不同地区、职称、任教科目、教龄教师的认同感存在显著差异,且学校文化氛围、学校文化认同是影响教师认同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改革全面深化过程中,地方政府、教育部门需强化人本设计,完善适应性评价管理体系;打破传统改革路径中对领导者身份的惯性认识,培养“种子教师”率先引领评价改革;学校变革实践应遵循“实践感”逻辑,注重学校文化氛围影响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隐性辍学生吴小康为个案,探究此类学生从放弃学业到重新选择读书改变命运的文化生产之路。其中,学业无望的制度性自我放弃、农村底层文化的先天不足,以及新读书无用论下的张力与拉力是隐性辍学的重要形成机制。吴小康在农村吃苦文化的精神基础、重要他人的思想引领和关键事件的自我省思中实现了意识觉醒。最终,利用节制美德走向自我成长与发展,但同时也面临“差生”污名化导向下由社会偏见带来的自我危机。吴小康的成长经历对农村隐性辍学治理带来重要启示:既要关注底层文化对人的精神内核的塑造力量,又要构建促进个体生命发展的农村教育新秩序,共同打造有利于隐性辍学生成长的文化与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疫情发生的频率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严重后果来看,后疫情时代"食育"已不是个人"私事",而成为牵涉到公共利益与安全的"公事"。长期以来,国人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缺少对大自然生态平衡的维护。基于教育制度学独特视角,有必要去思考中国现有的"食育"制度是否真正贯彻落实到国民的教育过程中,在这个提倡"五育融合"的教育新时代,更有必要将"食育"与德智体美劳教育贯通起来,培养有高度生命意识和尊重自然规律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