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拟从系统协同效用角度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路径,通过挖掘、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形成实践育人的合力效应,并有效支撑思政课程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从宏观视角实施顶层设计,强化各门主干课程之间实践教学的目标协同性;从微观视角细化规则制定,加强各门课程内部实践教学的要素协同性;在管理层面确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协同的机制保障体系,建构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2.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内涵式发展,关键在教师。为了更好地建设这一重要工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探索"联盟贯通+分工协作"师资建设模式,各方联盟衔接、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坚持守正创新,健全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与长效发展机制;整体规划,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评价改革路径。各学段教师自觉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统一、六个要求,勇担使命,凝聚合力,充分发挥第一资源作用,共同助力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一体化育人格局的构建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二者从内在具有一致性,但在实践工作中也需要对二者进行辨析,以便高校能更好地开展思政工作。二者在根本任务、育人目标、教学任务上具有一致性,但从"思政"的重点、地位和实施渠道上有所区别。作为新的教育理念,高校要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促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之间形成育人合力,切实把握好二者的内在联系,同时针对二者的不同侧重,提出相应对策,确保二者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协同育人的同时共同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4.
与以往思政课不同,“大思政课”立足“三全育人”理念,注重全员育人新形态,倡导全过程育人新格局,强调全方位育人新实践,要求思政课达到“全员参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理想状态。“大思政课”是决定新时代思政课命运的关键一招,为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新保障,为思政课一体化衔接指明新思路,为思政课有效融入社会提供新机制。为实现理想状态的“大思政课”,要加强思政课主体建设,形成思政课育人共同体;推进横向协同与纵向贯通一体化,构建思政课全过程育人体系;构建以思政课堂为主、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打造思政课全方位育人形态。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全面构建纵向有序衔接、横向有效贯通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局面。在横向贯通上还存在一些堵点和难点:课程一体化建设理念尚待强化认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程度尚待加强协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方式方法尚待进一步改革。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通过构建“三课体系”,强化协同意识,完善“三全”育人大格局,进一步提高思政课实效,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再上台阶。  相似文献   

6.
职业师范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对于体现课程思政育人特色、形成课程思政育人合力、打造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国家教育政策为引领,以职业院校和社会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立足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准确定位职业师范院校的办学方向,重新审视职业师范院校的育人特色和课程思政体系的育人价值,系统构建包含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在内的职业师范院校课程思政体系。该体系的实施路径为:落实立体责任,打造课程思政育人共同体;确立培养目标,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体系指导,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促进能力提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培训。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和各学段具体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根本。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感情,要引导学生初步养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构建上下贯通、前后相继的思政人才培养体系。重庆市江津区双福第三小学校从主题实践视角出发,基于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实践导向,构建了六年三维立体“行走的思政”区域化实施的课程体系图谱,创新了“行走的思政”课程“三维螺旋五度循环”教学模式,探索出“行走的思政”课程“三全罗盘式”课程学业质量评价等,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神木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实际,构建了具有高职特色的三全育人体系,实施“12345育人模式”,即贯彻“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以完善学习培训体系、教师评价体系、教师业绩体系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面向爱国、忠诚、敬业、责任目标,整合黄河文化、长城文化、杨家将文化、神府红色文化、国防教育资源。要完善三大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多元课堂强技厚德,助力职教人才培养;重视育人共同体共建共享,汇聚合力同向同行;整合五大特色资源,强化主题活动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运行保障机制不完备、协同育人合力不强、纵向衔接贯通不畅等问题制约着高校思政课建设实质性效果.从实际问题出发,高校思政课建设需健全顶层制度设计与运行保障机制,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横向协同合力,贯通思政课纵向衔接,以期有针对性地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  相似文献   

10.
职业师范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旨在形成育人合力,打造特色化育人模式,进而为育人成效提升助力。分析了职业师范院校课程思政的依附性、浸润性与隐蔽性特征,以此强化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全方位了解,提出了一系列课程思政建设方法,从明确育人主体、重塑育人体系、完善育人框架三方面入手,助推课程思政体系实施,进而为科教强国战略的实现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11.
理工类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和鲜明特点,在建设方向上应进一步明确理念,细化实施方案,强化建设合力,提高师生动力,在实践举措上要持续推进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稳步实现,形成课程思政建设合力,促进“同频共振”,积极创新课程思政方式方法,提高师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正>浙江大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和领导者育人目标,不断探索学科育人与思政教育融合并进的有效路径,创新“三全育人”落实机制,构建了“学校-学院-学科”联动的圈层式、一体化育人格局,形成以党建引领、课程思政、课题思政、社会实践、导学共同体为特征的学科思政工作体系,不断提升思政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着力把握好课程思政建设的定位、体系、课程、考评这四个维度,要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实现导向上的同一性;要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协同育人体系;要提高教师政治素养,转变教师育人理念,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形成有思政导向的课程;要构建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实现定性考评与定量考核的有机统一,形成真正的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构建育人体系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统一体,在统一体中育人需站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角度,紧密契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基于此,高职院校要在教中育,在管中育,在服中育,推进全员育人,构建“大协同”的联动育人体系;要在学生成长成才、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打造育人链条,推进全过程育人,构建“全贯通”的一体化育人体系;要整合育人要素,促进校内校外密切合作、课内课外互融互通、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推进全方位育人,构建“强融合”的综合育人体系,逐步在“大协同”“全贯通”和“强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中探索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大思政”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北京理工大学深入研究总结中国共产党创办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基本经验,围绕以智养德、以德养才、德学共育、志创融合目标,建构“四维协同”育人机制,健全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课程思政为支撑、“大思政”育人为延展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了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为首,着力红专并举的“红色育人路”的探索实践,对高校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融入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有着示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协同育人衔接机制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中各要素形成连续性和有序化状态的保障,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证。结合当前协同育人衔接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组织衔接优化组织机制形成协同育人集成力,强化培训衔接提升意识能力形成教师团队协同力,深化内容衔接整合内容体系提升课程内容融合力,巩固保障衔接健全多重机制形成协同育人保障力,四管齐下共同推动协同育人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宝娟 《教育科学》2021,37(1):54-60
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是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通过对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内在理据和育人体系表征的探索,可知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所具有的深刻意义及现实必要性。但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协同育人意识淡薄、协同育人内容模糊、协同育人合作不够、协同育人形式单一、协同育人合力不足等诸多问题。通过同向同行,强化协同意识;统筹协调,梳理育人内容;促进交流,提高协同合作;丰富路径,创新协作形式;整合资源,增强育人合力等一系列措施,构建与优化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体系,可以更好地推进与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8.
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突出问题,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探索构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系统、教学方法多元、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评价科学的思政课项目化实践教学体系,将课程育人与实践育人有机融合,有效提升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和实践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对“双高”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办学提出的更高要求。从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逻辑基点出发进行深入的学理分析,面对当前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从机制体系构建、纵向目标贯通、“五师”队伍协同、互融教学融合、多元增值评价等方面提出构建协同育人体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高校民族器乐专业教学普遍存在思政教育比较薄弱的现象,未能很好地形成育人合力、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在民族器乐专业课程教学建设中,从立意——正心、渗透——入心、变式——稳心、撼魂——炼心四个维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四方面构建符合本专业特色的“思政+专业”教学模式,实现专业育才+思政育人的教学体系闭环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