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移动学习的深度学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移动学习中,由于学习者对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认识不足、移动学习设备自身的局限性以及移动学习时间、地点的随机性等问题,导致移动学习停留在较浅层面,达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加深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认识、改善移动设备以及设计恰当的学习资源等途径,可以实现深度学习,提高移动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智慧教育理念的自带设备学习日益改变着学校教学的模式。西方发达国家依靠经济实力、技术优势,将自主学习的现代理念用自带设备学习模式展现出来,积极探索学生运用自带设备参与课堂学习、交流以及拓展知识的新方法,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数据概念真正融合了学习与发展的全过程。从东西方不同国家探索自带设备学习的实践经验,比较、发现基于智慧教育的自带设备学习的国际趋势,为我国智慧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MAS和Moodle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与关键技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LAN和MAS技术为基础,设计支持不同接入方式的手持设备登录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的网络模型;以Moodle为基础,构建支持移动学习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讨论设备识别技术、内容自适应技术和MAS应用模块开发,支持不同的手持设备进行移动学习。  相似文献   

4.
非正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一切适合的条件,根据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活动。基于3G的移动技术和移动设备,为大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提供了支持。对非正式学习和移动学习进行介绍,调查大学生使用手持移动设备进行非正式学习的现状,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非正式学习效率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大学生移动设备的使用情况、设备的功能、移动英语学习的情况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尤其对比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间的差异。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结论为:学生的移动设备持有率很高,但设备间的功能差别很大;不同水平的学生的移动学习方式、学习需求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教师在引导移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种种差异,以便促进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和智能移动设备日益普及,如何利用移动设备让学习者们随时随地进行高效率的日语学习,尤其是日语听力自主学习,将成为新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就移动设备如何辅助日语听力自主学习而进行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2017,(7):26-32
文章从课堂实际应用的角度,以"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利用自带设备和班级QQ群,探讨了自带设备环境中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师生的学习行为分为作品分享、问题讨论、信息交流等三类,其中问题讨论是QQ群里出现最多的行为;借助自带设备,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向教室外延伸;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显著增强,解决问题的方式从通过教师解决转为通过同伴讨论解决,基础知识掌握和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也显著提升。此外,文章还分析了自带设备学习的价值,以期更深入地了解自带设备学习方式在我国高校中的应用可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的发展,泛在学习和情境感知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深受师生们的喜爱。泛在学习具体表现在学习者能够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而情境感知主要就是通过感知设备以及智能设备来收集用户的行为,然后进行相关的处理。本文主要针对泛在学习环境下基于情境感知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手持式设备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移动学习应用研究的深入,使得学习者利用手持式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学习成为可能。本文将移动学习模式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服装销售实习环节,提出了基于手持式设备的服装销售学习系统,详细分析了该系统的设计过程,并在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服装销售实习环节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不仅有助于学习者学习服装销售知识,而且相对于传统学习方式,学习效率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内容分析的视角,梳理了近十年来国外有关在非正式科学学习环境中应用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实证研究,发现:移动设备在非正式科学学习中的应用尚不广泛,且呈现地区研究差异;研究者多关注小学阶段生命科学的学习,并与户外环境研学旅行联系紧密;移动设备在非正式科学学习中不仅扮演“学习助手”的角色,而且可作为学习资源直观呈现学习内容。此外,文章针对未来研究非正式科学学习提出了建议,如重视基础教育阶段非正式科学学习的机会、设计良好移动学习资源或选择合适移动技术、思考移动设备应用于非正式科学学习的结果测量方式、加强对多个科学领域进行非正式科学学习的探索,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移动学习研究已经走过了先期探索阶段,转入如何使其融入主流学习方式,进而深刻影响我们教育模式及学习方式的阶段。从全球来看,在基础教育领域,移动学习和基于手持式设备的价值已得到基本验证,并引发了大规模教育应用研究与深入应用的开展。在我国,存在着较好的手持式设备学习应用基础,然而,先前的这些设备使用是商业驱动的,缺少设备应用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探讨及有意识的牵引,从而导致虽然移动学习市场异常火爆,但对于学习效果、应用情况以及应用中存在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缺乏科学合理的应用指导。  相似文献   

12.
当前,苹果移动设备在高校中风行,利用移动设备学习语言也成为热点。为了解高校中苹果移动设备辅助语言学习的现状及外语教师对iPad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看法,本研究对珠海四所高校240名苹果移动设备用户(186名学生及54名外语学院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苹果移动设备中有助于语言学习的软件虽多,但远未被合理利用;外语教师较之学生在利用苹果移动设备辅助语言学习上未见显著差异,因而难以发挥指导作用。访谈则揭示了深层原因在于教师对苹果移动设备中软件的了解不充分,因而对其辅助外语教学的潜力认识不足。此外,多数教师对iPad运用于课堂教学存在疑问,移动设备运用于课堂需要师生观念的改变和相关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3.
当用户学习使用新的设备时,对设备的熟悉程度是不断深入的。在与设备的交互过程中,通过对用户模型(用户认为的设备行为)与目标模型(设备的行为模型)进行不断对比,量化两者之间的行为相似性,以此来定量化分析用户的学习过程。为了量化用户模型和目标模型之间的相似性,引入编辑距离指标,提出两个模型之间的编辑距离计算方法。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指标可以用来量化符合用户认知心理特点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在网络设备的普及与发展下,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借助各种手持移动设备,通过合适的微型化学实验学习资源,“短、高、快”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本文通过分析调查研究,对线上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一、化学实验中微型移动学习情况分析1.对微型移动学习设备的认识程度学生接触的移动设备大多为手机和电脑,且大多数学生有用这些微型移动设备来查询学习内容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电子书、掌上学习机、电子词典等便携式掌上学习设备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学习技术,能够扩大信息来源,加强信息交互,为移动学习打开了新的视角[1,2]。通过手机设备把学习程序与网络服务整合起来,在技术上已经较为成熟,这使得移动学习从设想走向了现实。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蜂窝技术与无线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泛在学习设备与软件的不断更新,泛在学习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不自觉的学习方式,泛在学习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学习,它使人们的学习更加便利。本文探讨了泛在学习的产生与发展,研究了网络技术的新发展、移动智能手机设备及软件的更新等泛在学习的关键支持技术,提出了泛在学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移动学习终端的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动学习的研究在欧洲已经开展了若干年,而在我国目前相关的研究还不多。本文在简单阐述移动学习概念之后,重点分析了可以作为移动学习终端的各种设备,对这些设备对于移动学习的支持程度进行了分析,最后综合阐述了作者对于移动学习终端选择方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智慧学习环境是数字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中小学校如何创建有效的智慧学习环境呢?目前看来,自带设备(BYOD)是理想的方式之一。但是,从学校提供设备到学生自带设备,有效的智慧学习环境到底如何架构呢?江苏省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开展了相应的实践研究,认为基于BYOD的智慧学习环境架构至少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架构智慧学习硬环境,打下坚实基础;创建智慧学习软环境,满足要件需求;获取家长支持,把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移动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移动学习设备的多样性及其应用为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新的学习手段和环境。在外语远程教育中,移动设备功能和外语教学的特点具有天然的联系和良好的整合效果,学习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便携式设备更能使学习者充分利用零碎、片段的时间,在移动中加强对外语学习的实践性和重复性,使外语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已经成为移动新媒体技术应用和教育微学习的重点研究领域。本项目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从移动学习设备、移动学习资源、移动学习费用、移动学习环境及移动学习态度等多个角度分析现阶段高校开展移动学习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为高校开展移动学习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