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现代性"是当今人文学科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学术概念,在此视野下去重新审视沈从文的创作,有助于更好地去认识其创作与思想。沈从文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浪漫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是一个相当庞杂和宽泛的概念,它面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某些作家的时候,也会出现尴尬失语的处境,如废名、沈从文等。因为,从这类作家创作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向度及思想倾向是反现代性的,而在审美上又是极具现代性的。因此,就现代性而言,废名的小说创作可以定位为反抗现代性中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3.
古典主义最初流行于十七世纪的欧洲,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古典主义经学衡派传入中国后,京派作家们的文学创作掀起了一股古典主义热潮.沈从文作为京派代表作家之一,被认为是"乡土文学"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具有明显的古典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追求"和谐"的审美理想;现代性的反思;推崇自然人性和推崇理性.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在对待现代性的姿态上具有双重性 ,表现在创作上 :一方面它反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 ,希望通过引进现代性来改造之 ;另一方面又对现代性有着一种预警和价值设防。一方面呼唤现代性 ,一方面又对现代性内部功能的相互僭越而导致的人性异化表示抵抗。由此 ,沈从文的创作便呈现审美现代性的意义维度。  相似文献   

5.
英国作家D.H.劳伦斯与中国作家沈从文都以自己的家乡为背景创作了大批优秀的"乡土作品"。稍事比较,不难看出劳伦斯与沈从文有着截然不同的乡土情怀:劳伦斯以犀利的笔调贬斥家乡习气之庸俗;沈从文以溢美之言赞颂故里民风之淳朴。然而,这种迥然不同的乡土情怀背后,却深藏着两位作家对生命本真回归作为的向往。  相似文献   

6.
生活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沈从文与芥川龙之介是中、日两国最具代表性的近现代作家之一。时代的剧变使生活在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期的两位作家对"现代性"有较深的本质性感受。反映在文学中,沈从文与芥川龙之介文学均表现了较多的"现代性"特征。对沈从文与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作"现代性"进行比较分析,是深入了解和把握中、日两国近现代作家的文学共性的重要钥匙。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的创作对生存经验的复杂观照和对审美体验的丰富传达,使文本具有一种新旧杂陈的繁复的美感内涵,建立起审美主义的多重视野。沈从文的湘西风情小说,民族性与现代性合二为一,其现代性借民族性来实现,民族性在现代性中获得存在的理由。他的存在意义在于,对中国的现代性选择而言,是一种丰富和补充。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无论是其开篇,收束,还是其情节模式、结构方式、叙事风格都鲜明地内蕴着中国传统民间文学叙事特征,但绝不是对传统民间义学叙事模式的简单摹拟。《边城》的叙事天然溶进了作家对人生变幻莫测的现代性哲学性的思考和体验,律动着作家带有独特个性印记的互渗性创作思维,使读者在阅读时不自觉地自行消解了作品中既有的民间文学叙事模式,这实际上是作家对传统民间文学叙事模式进行现代性言述之使然。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特色的作家,他用笔构筑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湘西世界,呈现那里永恒不变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同时,沈从文以自己特有的文化立场,批判现代文明,批判人性的丑恶,力图重塑民族品格。他以一个"乡下人"的身份,从"现代性"出发,反思现代性,主张理性节制,返归传统,表现人道主义精神,凸显主体性,形成了"反现代性"。  相似文献   

10.
与同时代大部分作家急切呼吁现代性不同,沈从文从一开始就对现代性表示了“不满”,这来自于他在现代都市中痛苦、屈辱的经历。这种经历,使身处都市的沈从文很自然地怀念他熟悉的家乡———湘西。在回忆中,湘西被美化了,而美化了的湘西更映衬出现代都市文明的丑陋。所以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上形成了一种城乡对照的心理结构。他要用湘西世界中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健康、自然,来对现代文明病进行“救赎”。他的现代性诉求是通过“不满”而“救赎”的路径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作家沈从文以湘西边地书写闻名于世,作品以浪漫主义、自由主义为创作旨归,倡导"抽象的抒情"、致力于"人性"写作,三十年代的代表作《长河》关注民生、关注政治,体现了现实主义创作品格,文本中对反动当权者的讽刺和批判,对古老湘西未来走向的现代性倡往,和朴素的民治、改造思想,彰显了一个文学家的政治关怀。  相似文献   

12.
论沈从文创作中文学民族性的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旨在论述五四以来在民族性与现代性交织中,沈从文及其创作中民族性的弘扬.作为论述的前提,首先阐述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论述作为"乡下人"的沈从文在不断"城市化"的进程中,以深厚的民族文化体验与认同为支点,运用自身特有的精神动力与内心资源,在进行了具有个性主义的文化选择与分析的同时,对城市文明人性异化现象的揭露,也呈现出审美现代性的风貌,在中西文化不断融合过程中,以自身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完成了文学民族性的又一次弘扬.  相似文献   

13.
李玉杰  邵智 《考试周刊》2013,(27):15-1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在中国文坛有"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他的乡土小说带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他是湘西地域文化的抒写者。文章论述了湘西地域文化对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之一,其小说的丰厚意蕴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阐释空间。本文运用原始主义批评方法对沈从文小说加以解读。通过对沈从文的创作倾向的分析,本文认为,沈从文的创作既有原始主义倾向,又具有反原始主义倾向。原始和反原始构成其互为悖反的创作心态。同时,二者对峙形成的巨大张力,也使其小说蒙上了一层忧郁色调和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坛一位勤奋而多产的作家,其早期创作数量颇丰,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军旅题材。本文试从沈从文的军旅世家身世、早年军旅生涯和近代社会的尚武任侠精神及文人军旅情节来探寻其进行军旅小说创作的原由。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善写悲剧的作家,其悲剧有着鲜明的现代性特征,这主要缘于他对个体存在的理性与情感矛盾有充分的体验以及他对有限个体和外部世界的冲突有充分的认识,这成就了他悲剧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雪婧 《文教资料》2013,(27):9-10
无论是创作数量,还是创作风格,沈从文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通过他的小说,人们认识了一个神秘浪漫的湘西世界,领略到了湘西美丽的自然风光、奇异的文化景观和风俗民情.这是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本文从作家特殊的出身环境、艰辛的成长经历、多元文化思想的影响等方面探寻沈从文的写作.在论证与推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沈从文的文化主张——以湘楚文化为核心,借鉴了西方现代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自主、自为、自然的文化价值体系和文化信仰.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沈从文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梳理了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有关沈从文研究的四个时期,特别是在第四个时期,沈从文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广度与深度有了极大拓展.从研究指向分析,主要集中于创作解读、乡土小说研究、作家时代研究、作品与人物形象分析、叙事学解读和比较分析等几个方面,但关于叙事学解读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与深化.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称得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最富个性和最具人格魅力的作家,这与他独具的一种人格气质密不可分.本文试图以"生命审美化"立论,来指称沈从文独具的一种气质,从而揭开作家人格之谜.  相似文献   

20.
<正>一、研究城乡冲突的意义沈从文是现代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早期的沈从文研究主要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出发,以沈从文早年的创作和乡土小说为研究对象,认为沈从文的作品缺乏斗争性和思想性,是空虚无聊的作品,尤其是对他的爱情作品中性的描写持批判态度。当代的沈从文研究更多的关注其乡村题材的作品,对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的研究成为热点,同时注重沈从文作品的比较研究,尤其是将沈从文的作品与外国作家相比较。在此,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