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6年10月19日,5时25分,在剧烈的喘息中,鲁迅先生终于还是无法回避地走到了人生的终点。可我们谁曾忘记了那站在雾霭里、望向前方的先生呢?给鲁迅的献词:“悲哀的雾围笼罩了一切。我们对你的死,有什么话说!你曾对我们说过:‘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和血’。你‘不晓得什么是休息,什么是娱乐’。死的前一日还在执笔。如今……希望我们大众锲而不舍。跟着你的足迹!”我不知道在三六年的时候,人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下定决心跟着先生的足迹的。但我了解,当我们对着他喊一声先生时,我们的言语中承载了太多对他的表达。而我也坚信,我们是不会让先…  相似文献   

2.
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76周年纪念日,世人皆知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而对他教育孩子的思想和方法较少关注。1927年10月8日鲁迅与许广平结婚。当有了儿子海婴后,有人曾讥笑鲁迅对海婴太热爱,鲁迅为此写了首《答客诮》的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相似文献   

3.
在鲁迅现存的旧体诗中,专为悼念友人而作的就有四首:1912年的《哀范君三章》,1931年的《为了忘却的汜念》 (亦作《无题》),1933年的《悼杨铨》和《悼丁君》。这四首诗悼念的对象是亲密的同志和战友,而且死于非命,惨遭了反动派的毒手。就范爱农的死,鲁迅说:“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范爱农》)所谓“君子无终,越之不幸” (《鲁迅日记》1912年7月19日),即明确地道出了诗人因范爱农的死于非命而愤慨不平。实际上,范爱农死得还要惨,他“既不是自杀,也不是酒醉失足落水而死,而是被仇人所谋杀”,“谋杀范爱农的真正元凶,可能  相似文献   

4.
【路子对你说】我们对鲁迅都不陌生,他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名字出现次数最多的作家。今年的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的纪念日。我读中学的时候,语文考卷上经常出现和鲁迅先生有关的文学常识填空,鲁迅是哪里人,哪年出生,有什么代表作品啊等等。往往还有一连三个空,鲁迅是伟大的某某家某某家某某家,这三个空如果答案次序填颠倒了,也是不得分的。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教导我们,要死死记住顺序,简称“文思革”,即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相似文献   

5.
多少年来,我常常翻阅着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后上海出版的一个文学期刊中的《哀悼鲁迅先生特辑》:景宋(许广平)、曹靖华、唐弢等写的哀悼鲁迅的文章;叶圣陶、臧克家痛挽鲁迅的诗歌;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等回忆鲁迅的特约稿;……——呈现在我的眼前。曹靖华在《生命中的第一声巨雷》的悼文中,引用了鲁迅逝世前两日(1936年10月17日),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我病医疗多日,打针与服药并行,十日前均停止,以观结果,而不料竟又发热,盖有在肺尖之结核一处,尚在活动也,日内当又开手疗治之。此病虽纠缠,但在我之年龄,已不危险,终当有痊可之一日,请勿念为要。”然而,此信写完两天之后,鲁迅就与世长辞了。这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一年四月一日《人民日报》第四版登载了新华社发的茅盾六张照片,有一张是他与鲁迅夫人许广平同志在鲁迅墓碑前的合影(以下简称“茅盾谒鲁迅墓照”),旁注文字说明:“1946年10月,茅盾和许广平在上海鲁迅先生墓碑前留影。”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和了解的情况,此照文字说明所标出的时间是不准确的。从茅盾谒鲁迅墓照片看,当时所摄入的鲁迅墓碑是经过改建后的墓碑。但一九四六  相似文献   

7.
回忆性散文《一面》是阿累应约为黎烈文主编的《中流》月刊纪念鲁迅逝世专号而作,写于1936年10月。它以小见大,是鲁迅纪念文章里很有特色的一篇,后收入《鲁迅先生纪念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10月19日初版)。选入初中语文课本(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时,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所作的讲话,于1943年10月19日在延安《解放日报》首次刊出。该报编者在按语中写道:“今天是鲁迅先生逝世七周年纪念。我们特发表毛泽东同志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纪念这位中国文化革命的最伟大与最英勇的旗手”①。用《讲话》这个划时代的指示文艺发展方向的文献,来纪念代表“中华民族新文  相似文献   

9.
教师:刘全珍班级:省常州中学初一(3)班上课时间: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一日下午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习《一件珍贵的衬衫》,这是深切悼念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性文章。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什么叫“珍贵”?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和陶行知先生逝世60周年,文化界正在广泛开展对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纪念活动。说来也巧,鲁迅比陶行知早诞生10年,早去世10年,都在创造力最为旺盛的55岁英年早逝。鲁迅去世后被誉为“民族魂”,陶行知去世后被誉为“民主魂”。他们的逝世,都被看作是中国人民的巨大损失。著名诗人臧克家在纪念鲁迅的一首诗歌《有的人》中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陶行知和鲁迅一样,虽然已经在60年前的7月25日去世,但是至今仍然活在人民心中,并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陶行…  相似文献   

11.
心灵环保     
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许广平的论文《给罗素的话》:“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写3分,末尾的几句议论2分),其余的85分都给罗素。”鲁迅如此评价,许广平自然心领神会:的确,《给罗素的话》一文中,引用罗素的原话太多,而自己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回忆性散文《范爱农》中写到辛亥革命的前一年,即1910年在熟人的客座上和范爱农重逢时写道: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哦哦,你是范爱农!”“哦哦,你是鲁迅!”这里写范爱农称作者鲁迅为“鲁迅”系鲁迅的疏忽。大家知道,鲁迅先生写文章署名“鲁迅”始于1918  相似文献   

13.
这篇短诗是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写的 ,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过后不到半个月……鲁迅先生在逝世前不久写的一篇题目叫做《死》的文章里叮嘱过 :在他死后 ,叫我们“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叫我们“忘记”他 ,“管自己生活……”。想想看 ,鲁迅先生为人民革命事业艰苦卓绝地战斗了一生 ,并没有半点个人主义的念头。生前和敌人战斗 ,临死想到的不是个人的身后名而是告诫人民要警惕敌人 ,努力奋斗。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伟大战士。对于这样的战士 ,人民能忘记他吗 ?由于纪念鲁迅先生产生的以上这样一些思想和情…  相似文献   

14.
1946年10月19日,周恩来同志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说:"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的榜样。"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今年纪念西南联大诞生70年,我们首先要纪念爱国诗人、学贯古今中外的学者、英勇的民主战士闻一多  相似文献   

15.
鲁迅辑录古籍是他批判继承我国文化遗产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项工作对他光辉的战斗业绩起着积极的作用。许广平在鲁迅逝世时所献的《致鲁迅夫子》的悼词中,引用鲁迅对她说的话:“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这话用以比喻鲁迅辑录古籍工作也是很形象的,这表明了鲁迅是不断地消化中外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努力把它化为滋养人民的乳汁,并服务于现实的斗争。  相似文献   

16.
于是你疾走在风砂里,我终于透过你卷起的尘雾,望见那横着的无边的广大!这是冯雪峰《真实之歌》中的《背影》里的诗句。冯雪峰在《回忆鲁迅》中说:鲁迅逝世后,“我只要想到他,就总看见在我前面有这么一个背影。”“是的,凡是死后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绮罗幕后”一诗,几十年来被认为他全部遗诗中最难理解的一首。原来,一九三四年九月,鲁迅因老友、《申报·自由读》主编张梓生索字,写赠一诗:“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鲁迅逝世后,这诗才于一九三七年初由许广平录入《集外集拾遗》,并加上题目《秋夜有感》。可是全诗的意义到底怎样,读者和鲁迅研究者多年还无从理解,鲁迅的亲人也未明究竟。一九四一年冬,锡金受许广平之托,着手研究鲁迅遗诗。关于这首诗的含义他听到张梓生青年时代教书时的  相似文献   

18.
题记:当《阿Q正传》要改编为电影时,鲁迅对改编者说:“我之作此篇,实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其中情景,恐中国此刻的‘明星’是无法表现的。”在逝世前不久,鲁迅又说:“《阿Q正传》的本意,我留心各种评论,觉得能了解者不多,搬上银幕以后,大约也未免隔膜,供人一笑,颇亦无聊。”众所周知,阿Q形象的核心性格是精神胜利法。而阿Q的“精神胜利”有四种实现的“妙法”。其一,孬汉不言当年勇。经典表现:“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其二,对缺陷十分忌讳。经典表现:因头皮长癞而忌“赖”、“亮”、“灯”、“烛”等。其三,借势于…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的第60个生日。亲爱的同学们,你们都准备了什么生日礼物送给我们的祖国呢? 中央电视台9月1日播出的《开学第一课》,大家都看过了吗?这堂课的主题简单而鲜明,那就是“我爱你,中国!”爱,一个深刻而温暖的字眼,我想这是献给祖国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20.
鞭打与体罚鲁迅反对小学教师鞭打儿童,但有时他也会对海婴加以体罚,那是遇到儿子太执拗顽皮的时候。但直至他去世,也不过寥寥可数的不多几次。要打的时候,他总是临时抓起几张报纸,卷成一个圆筒,照海婴身上轻轻打击,样子很严肃,海婴赶快就喊:“爸爸,我下回不敢了。”平静地谈死许广平回忆了鲁迅和海婴之间的这样一段谈话:“爸爸,人是怎么死的呢?”“是老了,生病医不好了死的。”“是不是你先死,妈妈第二,我最后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