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屈志坚 《新闻通讯》2008,(12):16-18
会议新闻过滥,报道程式化、模式化,已经成为媒体久治难愈的顽症,不仅引起广大读者反感,而且严重损害媒体形象,进而影响党和政府形象。为此,早在2003年3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就曾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最近,江苏省委主要领导就进一步落实中央精神,再次对改进会议报道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今天,认真审视这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改进和创新会议报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所谓会议新闻,指的是与会议有关的新闻报道的统称。一般说来,不论是传者还是受众,大多对会议报道很反感。其根本原因,就传者而言,会议报道形式较为呆板,尤其是与会领导得似"梁山英雄排座次",一旦将领导"缺位"或"错位",属"政治事故",记者乃至媒体领导必挨批挨罚。就受众而言,会议新闻往往内容空,没有明确、清晰、有用的新闻信息,或将本来很有新闻价值的信  相似文献   

3.
会议报道一直为媒体老总、新闻专家和记者所关注。因为会议报道陷入了忽明忽暗的误区:或是会议“鲜鱼”溜掉,报道毫无新意;或是会议报道铺天盖地,传递的新闻质量却低得可怜。看来如何改进会议报道始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  相似文献   

4.
自中央要求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之后。各地相继出台了一些办法。北京市对市属新闻媒体的要求是:严格控制字数和时间,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多位领导参加的活动,市属相关媒体只综合编发一条消息,不分别发稿;出席会议、活动的领导同志名单能省略尽量省略。上海市对此的要求,则更为新闻报道的改进作了些提示,指出,在精简领导同志活动和会议报道的同时,用各种生动的形式把党和国家的声音更好地传播出去:对市委主要领导参加的重要会议,新闻报道要深入挖掘会议和活动本身的重  相似文献   

5.
为了方便工作,如今很多媒体都对记者进行分线,有的记者就被分配专门跑会议。老是听会、写会,时间一长这些记者往往形成了固定的会议报道模式:导语部分、何时何地召开何会;主体部分,某某领导出席并讲话,领导说、领导指出、领导强调等等;结尾部分,某某领导也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什么决定或者会议号召云云。这样的会议消  相似文献   

6.
杨群 《声屏世界》2005,(11):55-55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县级电视台由于会议新闻比较多,收视率会受到了很多的影响。如何通过改进会议报道,把真正的新闻呈现在观众面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今 年3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 ,提出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决定 ,这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举措 ,得民心、顺民意。国内外媒体盛赞这一举措是扑面而来的政坛新风 ,而新闻媒体自身也在这个春天迎来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机缘。会议新闻报道 ,是媒体最伤脑筋的一个问题。报道多了 ,读者有意见 ,直接影响报纸的发行量 ;报道少了 ,又不能及时将领导机关的决策及时传播出去 ,引起有关部门及领导的不满意。使媒体处在两难的夹缝之中。因此 ,改进会议新闻报道 ,一直是新闻改革的难点之一。会议报道过滥…  相似文献   

8.
江凌 《新闻传播》2009,(10):7-10
会议新闻报道是一种强调时新性、重要性和现场感的动态新闻,重在迅速传递信息.属硬新闻范畴。中西媒体由于新闻价值观不同、报道立场不同、报道角度不同.因此,会议新闻报道的篇幅、内容、结构、表现风格和语言习惯不同。就角度而言.中国媒体习惯于从正面角度和官方视角进行会议报道.西方媒体主要从负面或中性角度和平民化视角进行报道;就报道内容、结构而言。中国媒体篇幅冗长、面面俱到.以直线式结构为主。西方媒体篇幅简练、主题集中.以曲折起伏式结构为主;就表现风格和语言特色而言.中国媒体庄重严肃.以“硬新闻”式报道为主.语言多间接转述,多表述和概括,表现力稍弱,西方谋体活泼风趣,以“硬新闻软化”式的报道为主,语言生动形象,多直接引用,多解释和表现.表现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记者从会议上千辛万苦抓回的新闻,常常被一成不变的写作手法和报道方式破坏得毫无价值。“老面孔没看头”,记者应当千方百计防止将会议中获得的新闻淹没在死板的形式里。 体裁要广泛 会议开幕发消息、中间搞专访、闭幕再发消息的报道方式在不少报社已成为固定模式,除消息和专访外,在体裁的选择上,似乎是“江郎才尽”了。 报道会议应当广泛运用各种新闻体裁。专访、特写、花絮、随笔、侧记等体裁并非与会议无缘。我们在读各种大报小报时注意到搞得比较活、读者爱看的会议报道。在体裁的运用上都是  相似文献   

10.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是各级媒体一直以来所关注的问题。《双鸭山日报》作为一张地市级党报,其会议报道是不可缺少的内容。采访重大会议的报道,是对一个记者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和考验,这种考验包括精神、体力、智慧和写作能力等,这对于每一名记者来说都无疑是一种最宝贵的锤炼、一种最难忘的历练。  相似文献   

11.
李辉 《新闻世界》2014,(1):14-15
能否做好会议新闻,是衡量一家新闻媒体价值观的重要指标,但许多媒体上的会议新闻报道格式千篇一律,成为该类新闻报道发展的瓶颈。改进会议报道已成为媒体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两会年年开,在这场一年一度的激烈媒体角逐中,有几个大同小异的问题始终困扰纠缠着国内媒体,那就是如何能在纷繁的信息中,慧眼独具不失时机地抓住新闻?如何能吸引更多受众,在众多媒体的较量中胜人一筹?这几个问题归结为一个问题——如何使会议新闻更好看?由于“两会”年年搞.媒体对两会报道操之甚熟.且大家间知己知彼,而受众又难以捉摸,所以这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后,吹响了媒体改革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的号角。 客观地说,各级领导和各类会议是很重要的新闻信息源,领导作为公众人物也是大众和传媒关注的重点,然而,长期以来,媒体的会议报道过多过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改革会议报道的呼声在各新闻媒体始终不断,但呼声归呼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面貌依旧的会议新闻仍屡见不鲜,报道会议的记者仍然把镜头对准到会的领导。眼下面对电视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改革“会议”报道乃大势所趋,从中央台到各省市主流媒体,除了一如既往地做好会议程序性报道之外,最大变化的亮点是在抓“会议”鲜活新闻上下工夫,从内容到报道形式都寻求突破,巧妙装扮,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笔者就对当前改革“会议”电视报道谈儿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改革会议新闻领导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红霞 《记者摇篮》2006,(9):24-24,22
会议新闻在我国各级主流媒体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多数时间里,媒体的头条新闻基本都被会议新闻占据着。有人曾做过统计,发现会议新闻占党报头版的50%—60%。广播电视也差不多,会议新闻基本上占据新闻时间的30%—70%。而且,越是下级的媒体,会议新闻占的比例越大。  相似文献   

16.
何学元 《新闻界》2003,(1):63-63
会议报道历来是令人头痛的一个大问题,读者怕看会议报道,报纸怕用会议报道,记者通讯员怕写会议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多人想到要求记者、通讯员少参加会议,少写会议报道,主张多下基层。然而实践证明这是很困难的。道理很简单,作为党委机关报,党委开会记者不参加不行,记者、通讯员参加了会议,不写报道也不行。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从会议报道写作的程式化开刀,既深入会议,又跳出会议,寻找新的视角,新的亮点,用“神来之笔”写出有精气神的会议报道,从不同角度满足报纸、编辑、读者的需要。抓住一个精彩场面。记者、…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中外媒体的报道,会议新闻是综合性报纸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成精品,使其为读者所爱看,能引起思想上的启迪,感情上的触动,从而产生较大的社会共  相似文献   

18.
刘革 《新闻天地》2002,(8):48-48
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作出了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的英明决策,而且提出会议新闻报道应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力戒空泛和一般化,篇幅要尽量简短。这也给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议新闻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对如何进行会议新闻改革,报纸媒体尤其是党报对此作了大量有益的探讨和尝试,有的对会议报道采取了能压缩就压缩能精  相似文献   

19.
胡祥修 《新闻前哨》2003,(11):50-51
尽管我们提倡记者多深入实际,贴近生活,开展直接的调查研究,反对记者“泡会议”,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记者参加会议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事实上,在机关“听会”,与走下去调查研究,往往并不相互排斥。因为了解了上情,才能吃透下情。我们在会议上获得新闻线索,是进行深入采访,形成新闻报道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张刚 《声屏世界》2005,(4):54-54
作为一名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记,有义务、有责任迅速、及时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家喻户晓,得以落实。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会议报道过多、过滥、过死.在群众中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改进会议报道成了广大电视观众和我们电视工作的共同呼声。笔认为.会议新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