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新华社江苏分社的《大学生手机报》为例,通过对它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着重探讨了在手机3G时代到来的情况下,如何针对特定的大学生群体发挥手机报优势的问题,提出了应将它作为"新闻导读性"媒体、"最适宜互动"媒体等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傅晓茹 《东南传播》2012,(4):104-106
当前手机媒体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发展,手机报成为手机媒体用户最广、使用时间最长的媒体。但是,手机报新闻发展还不成熟,随着手机报用户的与日俱增,提高手机报新闻的质量势在必行。本文将主要以《新闻早晚报》为例,采取抽样对比的方法,对手机报新闻与传统报纸新闻进行文本分析,试图探讨如何改进手机新闻的写作和构思,提高手机新闻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3.
自2004年7月18日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正式开通来,由于手机报明显的渠道优势,用户订阅手机报的费用不用专门到有关机构去支付,只需要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即可。因此,手机报短期内在国内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与电信运营商联手共同打造手机报的传统媒体。国内已有几百家。由于手机具有便携性、交互性等优势,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此外,由于手机是和消费者个人直接“绑定”的。还具有很强的定向营销优势。  相似文献   

4.
手机报作为"第五媒体"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得大众媒介首次具有便携移动性。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手机党报仍急需改善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立足生存并发展下去。本文从手机党报的优势、问题及发展策略三个方面入手,探讨手机党报的生存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信息产品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之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体.本文根据我国手机报的发展情况,以<新疆手机报>为例,分析其优势之所在,并对其瓶颈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刘云霄 《报刊之友》2013,(3):113-114
随着手机出版的飞速发展,手机报应运而生。本文在整理手机报发展现状及盈利模式的同时分析了其优势及发展瓶颈,并重点对手机报未来的发展提出分析和建议,以使手机报能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万铃 《新闻世界》2011,(11):106-107
手机报依托手机终端,使其在新闻及时性、接受便捷性、内容多媒体性上都比传统媒体独具优势。手机报的运营主体由内容提供商、技术服务商、网络运营商组成,三方对手机报利益的分取,使手机报的盈利方式变得较为复杂。本文以四川省具有代表性的《四川手机报》为例,对手机报的盈利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孟元 《新闻世界》2008,(10):86-88
报纸与手机的融合催生了手机报的产生,手机报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曾经有人统计过,中国的纸质媒体发行量加起来也刚刚超过1亿份。而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2007年10月通信行业统计月报》,目前中国已有5.3亿手机有效卡数。近几年来,中国手机有效卡数增长一直维持在17%以上,平均每年增长6000万张卡,增量非常可观。然而,手机报问世几年来,发展却停滞不前,这与国内手机报的内容、资费以及盈利模式等因素的限制都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截至2008年,手机上网网民增长至11760万人。手机网民的主要构成群体是学生,但是,在以大学生为营销对象时,手机报在发行方面却遭遇瓶颈,笔者通过对合肥市六个高等院校的300名学生进行有关手机新媒体的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总结了手机报在针对大学生市场进行发行时所遇到的瓶颈,并试图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刘虹 《新闻爱好者》2011,(16):56-57
截至2008年,手机上网网民增长至11760万人。手机网民的主要构成群体是学生,但是,在以大学生为营销对象时,手机报在发行方面却遭遇瓶颈,笔者通过对合肥市六个高等院校的300名学生进行有关手机新媒体的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总结了手机报在针对大学生市场进行发行时所遇到的瓶颈,并试图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3G时代手机报发展的新态势——以《世博手机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手机报的发展现状 所谓手机报,就是将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彩信手机上,从而在手机上开发发送短信新闻、彩图和WAP(上网浏览)等功能.但是,由于受到技术层面等因素的限制,我国现行主流的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制式手机报(2G)尚存在传输速度慢,服务项目单一;各家手机报新闻内容重复率高,缺乏原创性;受众定位模糊等问题.3G通信时代的到来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为手机报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校园手机报的特点与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桃  贾举 《新闻爱好者》2012,(24):49-50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手机移动网络也异军突起,而校园手机报作为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媒介产物,理所应当地成为当下高校信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校园手机报是手机报的一种,它依托于手机移动网络,为高校学生量身打造。本文着力从校园手机报的优势和特点出发,深入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手机报作为信息传播载体对高校学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3G的诱惑下,手机报自一出现就备受关注。然而,现有的手机报内容基本上都是平面媒体内容的压缩和翻版,不完全适合手机媒体表现。手机报要获得长足的发展,需要结合其自身便携、快速传播、容量有限等特点,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挖掘手机报的内容表现力,为读者打造"手机化"的信息。只有在内容提供上占据优势,手机报才能在3G时代成为主流媒体的一员。  相似文献   

14.
<正>手机报的产生得益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体现了受众对新闻信息多层次、多途径、自主性的需求。本文分析了手机报的传播特点,并探讨了这一媒介在新的手机通讯环境下的发展路径问题。手机报是以手机为传播载体,由移动通讯商与网络经营者提供传播渠道,以报社等新闻传播媒体为信源的一种传播媒介。自2004年第一份中国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出现后,手机报这一媒介形式迅速发展起来,其用户群体也呈快速上升趋势。但是,随着近几年3G技术的出现,手机报在获得更多的媒介技  相似文献   

15.
汪青云  毕乙贺 《新闻知识》2012,(3):38-39,58
手机报作为“第五媒体”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得大众媒介首次具有便携移动性.党报媒体在手机报初出之时便纷纷利用这一新兴媒体进行党报的数字化转型,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手机党报仍需改善自己的不足,使自己能够立足、生存并发展下去.本文从手机党报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入手,探讨手机党报的生存对策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各种优势外,手机媒体还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类信息,实现  相似文献   

17.
手机报的媒体特征和手机报运营应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报作为新兴媒体显现出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优势和生命力。手机报具有即时、互动、分众等鲜明的媒体特征,概括起来就是"精、微、快、动、准"。手机报虽然具有很多传统媒体不具有的优势,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运营模式也很难真正获得成功,因此在手机报运行和发展的进程中要处理好子媒体和母媒体、市场运营与广告盈利、手机媒体与移动运营商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叶水茂 《新闻世界》2010,(12):133-134
借助于“第五媒体”手机而产生的手机报,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以即时发送、良性互动、物美价廉等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个性,迅速打开了市场。本文以《安徽手机报》为例,论述了手机报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分析了制约手机报发展的诸多因素,如技术瓶颈、内容的同质化和盈利模式的缺乏等。同时,也对手机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每一次创新,都带来信息传播的大革命。如今,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的结合催生了一种新型的媒体——手机媒体。除通话外,手机还用来上网、看新闻、收发邮件、游戏娱乐、订购商品和服务,许多人将其称为"第五媒体"。手机通过通信运营商的无线网络平台出售信息产品。以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为例,其推出了"手机报"、"手机电视"等业务,2006年,又推出了一款即时通信工具——飞信(Fetion),  相似文献   

20.
据信产部预测,至2005年底中国手机用户将近4亿。和所有纸质媒体和多媒体相比,手机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的独特优势,用户大部分时间都会随身携带手机,在手机上可以运行图文、声音、影像多种媒体形式,可以更快更好地承载目前各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手机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乃至媒体,其光明前途令人神往。继互联网之后,一个以手机为终端的“第五媒体”开始成为眼球注意力的新焦点,而“手机报”正是由此应运而生。从去年7月我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正式开通到今年杭报集团、浙报集团相继大手笔推出手机报,再到8月南方日报正式推出广东省级手机报,各地报业开始纷纷筹划和推出手机报,试图抢占市场先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