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研究通过分析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关系,构建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灰色关联系数矩阵的方法评价2008—2018年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以期为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我国其他地区相关融合发展问题提供启发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河北省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大省,特别是音乐文化资源,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开发河北省的文化资源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程。对河北省文化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在新经济环境下,如何有效地开发河北省的音乐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刘璇 《科教文汇》2023,(24):40-43
善用社会大课堂建设“大思政课”是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其中生动鲜活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是办好思政社会大课堂所必需的素材,武汉也因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类型众多,历史发展脉络清晰等特点,而成为建设“大思政课”的源头活水。因此,恰当而生动地运用武汉市历史文化资源开辟“大思政课”新路径,既要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好各类平台、丰富教学场域,又要推进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阐释和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4.
董琳琳  尹辉 《科技广场》2015,(1):226-230
位于广东省内的惠东巽寮湾是极具地方特色的稀缺滨海旅游资源,但由于产品开发品种单一、缺乏文化渗透导致的季节性供求矛盾和环境的人为破坏严重等原因使湾区并未发挥其良好的资源潜力。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是,从产品开发、文化渗透、路线重组、环境保护、旅游体验、人才配套和宣传策划等方面入手,进行资源整合,真正发挥巽寮滨海度假区对巽寮旅游的带动作用,并提升湾区的国内美誉度。  相似文献   

5.
泉州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从自然旅游资源方面、人文旅游资源方面及其组合均有利于滨海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应把湿地生态旅游作为泉州滨海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开发时应规划先行、合理定位、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6.
大规模围填海对滨海湿地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压力的不断增大,围填海活动成为缓解滨海用地紧缺、促进滨海区域发展的重要方式。围填海活动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近岸资源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滨海湿地是海陆之间交叉作用的过渡地带,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海陆动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分析我国大规模围填海特征的基础上,从滨海湿地格局、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及生物分布结构等方面,分析和探讨围填海活动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综合影响。提出"以网代点""以缓代急""以重代轻"和"以多代少"的修复对策,深化滨海湿地修复机理,强化生态修复实践;提出"两个大类,三个层次"的生态补偿模式,推进滨海湿地生态补偿的国家重要需求;权衡经济收益与生态损失,合理布局围填海空间,有力推进滨海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徐阳  韩丹丹 《内江科技》2007,28(11):71-72
文化产业己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陕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为陕西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文从陕西文化资源的特征出发,分析了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陕西建设成西部文化强省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索生安 《内江科技》2012,(7):156-157
当前,着力于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是河南旅游业在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河南历史文化资源的特色,基于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对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认识、坚持科学的旅游开发理念、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打造历史文化旅游精品等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9.
滨海湿地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也为湿地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是地球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类型。同时,滨海湿地也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已成为全球变化的生态脆弱带和环境变化敏感区。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以下简称"黄河三角洲站")围绕我国滨海和河口湿地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国家战略科技需求,致力于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陆-海相互作用过程、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主线,基于长期定位监测和野外控制试验,量化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汇现状、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明确了水文过程与水盐运移对滨海湿地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揭示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与适应规律;构建了退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提出了"健康滨海湿地"理论与技术模式,研发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实现滨海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协同发展,丰富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滨海湿地生态学。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基础数据、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弥补了我国特别是北方河口三角洲湿地长期观测研究的不足,也使得黄河三角洲站成为国内外无可替代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基地,为提升我国滨海与河口湿地研究的理论水平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7,(24)
葫芦岛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是一座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历史悠久的滨海城市。本文通过对葫芦岛市现存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规划和形象推广策划来阐明其对当地发展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成公主历史文化资源是吐蕃王朝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分支,是西藏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珍宝,具备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观赏价值与传承价值。考虑到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地作为历史遗迹本身空间有限且具备特殊的宗教属性,文成公主历史文化资源可考虑选择区内大型博物馆进行观赏展览空间补充,同时进行旅游、科技、教育三个方面融合发展的研究,以使文成公主历史文化资源得到系统性研究与传承,同时兼具前瞻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2.
益阳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旅游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充分发挥区位条件、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把文化旅游业培育发展成为有规模、有实力、有永续发展能力的新型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3.
选择适宜的乔灌木树种或品种作为骨干树种或基调树种,是滨海地区绿化造林的重中之重。但受环境条件的制约,滨海景观带内乔灌木的选择及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要将乔灌木的抗逆性作为选择的重要因素,充分考虑滨海地带的立地环境(如土壤瘠薄、盐碱度高、海风、海浪、海雾等侵袭),要求树种抗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盐碱,少病虫害,在城市滨海环境中生长和表现稳定。本文罗列了国内外一些价值较高的适合滨海地带种植的乔灌木植物资源,论述了滨海乔灌木的应用情况,建议在今后的滨海生态建设和城市景观营造中加强对乔灌木资源的推广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河南地处中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根基。由于王朝的兴衰,人民的迁徙,河南又成为各民族交融汇合的熔炉。大量的历史文化名镇(村)具有原生态资源的多元性和文化的包容性,极大的丰富了河南的文化内涵和景观,本文对河南的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的古村落传统特色景观的构成要素进行调研,分析了古村落的选址、空间格局、文化特色。探讨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合理的保护历史文化名村。  相似文献   

15.
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悠久醇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充分认识民族历史文化资源自寺价值,全面理解旅游产业开发的内容,正确把握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在旅游产业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旅游强国目标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广海  刘佳 《资源科学》2010,32(5):899-906
滨海城市是我国开展滨海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定量测度不同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加以比较来确定其开发类型与等级,对于促进我国滨海旅游合理规划与开发具有极大地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选择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市场开发条件、区位交通优势、社会经济保障、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影响与制约滨海旅游发展的5个方面构建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法,建立潜力评价模型;依据同一时间截面各指标数值,定量测度与评价各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把各潜力指数和综合潜力指数得分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将14个滨海城市划分为四类开发潜力类型,进一步确定不同城市的旅游开发功能与发展方向。通过对我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的客观评价,有助于将潜力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为滨海城市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城市记忆信息资源是城市发展历程中有价值有意义的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集合,城市记忆信息资源开发策略为城市记忆信息文化内涵的开发、城市名人重要历史事件信息资源开发、旅游信息资源开发、独有性资源及历史事件及重要事件的开发。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对实现悠久的城市历史文化传承,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彰显城市民众的精神风貌,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表现时间和空间关系方面优势显著。进行文化资源保护时,需采用空间信息化和资源数字化手段,对南亚文化走廊沿线具有历史、美学、考古价值的古迹、建筑群、遗址等有形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并从历史形成时间上划分各时期历史建筑文物群。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两个层面,分别从非物质性资源中的口头传说、表演艺术、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等文化表现进行分类。从空间和时间上整合南亚文化走廊沿线人文历史资源。编制一套基于历史考据与实地考证,容纳南亚文化遗产走廊沿线典型人文风俗、名人故事、历史事件、代表性建筑、文化地标等多媒体数据于一体的历史地理数据库。  相似文献   

19.
滨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土地资源日趋紧张,而沿海地区有丰富的淤泥资源,吹填淤泥填海造陆已成为沿海城市土地开发的重要手段,采用桩基础是改善其较差工程特性的重要方法,由于吹填场地中土体的欠固结性及建筑荷载作用使得桩基存在负摩阻力,桩—土相互作用分析十分复杂。本文分别采用规范法与有限元法,对考虑桩侧负摩阻力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提出了青岛滨海吹填场地在考虑负摩阻力时单桩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分析十堰与通化两市的区位、资源、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特点,指出通化模式在于制度优势,并结合十堰实际探讨如何进行制度创新,开发区域优势资源,促进十堰在中部崛起战略中成为一个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