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为什么选择思辩会的形式传统的学校教研活动,通常以学习一篇文章或听课、评课的形式来开展,教师们要么选择沉默,老教师不愿说,年轻教师害怕说错:要么选择附合,领导怎么说,我就怎么说;要么选择吹捧,大家都好,谁也不得罪。这样的活动,没有反思,没有交流,没有合作,只有靠教师自己的悟性,慢慢地积累经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缓慢的、低层次的。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为了打破这样的局面,实验四小采取的策略是:其一,讲述自己的故事,反思自己的成长:为了让老师们敞开心扉,付汉凤校长首先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动情处潸然泪下,真情流露,在她的感染下,教…  相似文献   

2.
目前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较多的是注重单一音乐游戏形式,要么过于强调专业性训练,形式枯燥乏味;要么过于综合,对幼儿音乐能力提升没有实际意义。而通过幼儿音乐能力提升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恰恰是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必须考虑的,这就对幼儿园教师在音乐教育方向选择与策略制定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不管教研的形式怎样改变,都面临着不断生成的新的教育理念难以转化为大多数教师教学实践的问题.只要涉及教学研究,教师在专家面前似乎只有聆听、记录、附和的习惯,而没有吐露心声、畅所欲言、设问质疑的勇气.思维方式要么是"听专家的"、"专家说了算",要么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互不侵犯".有多少教师能通过校内外教研活动将学到的教育理念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自如地运用到日常教学上?这已成为教研活动逐渐失去吸引力,令人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纵观当下教研工作的种种问题,要么课题选择“牛高马大”,研究过程“盲人瞎马”,研究结果“雾里看花”,研究过后则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要么就是研讨内容机械重复,砚讨形式单调乏味,研讨氛围死气沉沉。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教研活动不能解决学校自身的发展问题。二是教研活动不是为了解决学校、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互相学习、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普遍的做法是先安排教师就某个内容上一节课,然后组织教师集体评课。这种教研活动过于形式化,要么评议会上发言者少,旁观者多,且发言者多属于被动发言,敷衍了事,场面冷清,徒有过程形式,效果较差;要么你一句我一句,虽有主题,但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哈佛大学有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可见,从小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提问是教育的关键.在实践中,许多教师也越来越重视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幼儿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探索,然后开展各种形式的小组讨论活动,鼓励幼儿多思考、多提问.但是,很多教师感觉讨论活动并不好驾驭,要么会很沉闷,要么会出现幼儿七嘴八舌不受控制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听评课活动常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自说自话(各说各的)",一种是"轻描淡写".之所以出现这样两种情况,原因在于听评课活动有时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缺乏统一的观察视角、规范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指导思想.由于彼此的视角不同、立场不同、依据不同,就出现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如果彼此坚持己见则又会演变为没有结果的争吵.为了避免尴尬,大家要么选择沉默不语,要么选择轻描淡写.  相似文献   

8.
<正>学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互相学习、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普遍的做法是先安排教师就某个内容上一节课,然后组织教师集体评课。这种教研活动过于形式化,要么评议会上发言者少,旁观者多,且发言者多属于被动发言,敷衍了事,场面冷清,徒有过程形式,效果较差;要么你一句我一句,虽有主题,但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如何使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9.
课标指出:"语义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是个体语文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日常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考试评价时却常常忽视语文实践.特别是阅读部分,考试形式一般是简单的一空一填、一问一答,学生的作答出现了两极现象,即要么单一、封闭,学生只需凭借记忆或再现这些较低水平的思维活动完成答题即可;要么没有边际.  相似文献   

10.
浅析说课     
说课是一种教研活动形式。说课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吃透教材,优化教学过程设计,体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为什么说课、说课说什么、怎么说课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提起教研活动,一些教师觉得无非就是听课评课,感觉枯燥乏味,要么敷衍塞责,要么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压缩教研活动时间,认为教研活动没有什么新鲜的味道。其实,教师的真正成长除了课堂就是教研活动,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教研活动,才能尽快成长。  相似文献   

12.
如何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这是一个长期困扰许多教师的问题。处理师生关系的主导与关键在于教师这一方,教师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师生关系的质量。在教育实践活动与社会生活中,许多教师由于摆不正师生关系,一不小心便走向极端,使师生关系要么僵化,要么庸俗。造成这种不良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苦于没有一个正确师生关系的“度”与“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国红梅 《科学课》2008,(9):19-20
一、要辩证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容易看到这样两种现象: 一种是“大撒把”式的“探究”。这种教学形式的特点是教师认为探究活动的主角是学生,教师要少说或不说话,其结果是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材料面前要么无所适从,要么由于目标不明确,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这样的一节课显然是低效或无效的。  相似文献   

14.
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探究目标不明确,探究活动偏离主题,存在盲目探究的倾向。2.教师不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活动中的具体体验,出现急于告诉学生结论的现象。3.因受时间和教学任务所限,使得探究活动不充分,不深入。4.所要探究的的问题缺乏思维深度,缺少探究价值,只求形式、不重实效。5.学生受到事先设计好的探究程序的束缚,而使得整个探究活动缺乏创新性和生成性。6.因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时常出现要么一言不发,要么言不对题的现象,且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点拨。  相似文献   

15.
熊伟  朱瑛 《辽宁教育》2011,(3):36-39
做语文教师的都知道文本解读的重要,但课改以来,语文教师在文本解读的问题上似乎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一篇课文今日看与数年前看的视角、方法没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变。很多教师在文本解读时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要么浅尝辄止,要么拿来主义,要么曲解误读,要么脱离文本。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中,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选择贴近自己教学实际的素材,确定个性化的教学思路,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和资源的选择性、多样性,是对传统教材观的积极超越.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联系教学实际我们就不难发现,在对待教材的问题上,人们不免还是显得有些茫然:要么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半步,显得简单化;要么一味地强调重组教学内容,随意增减教材内容,显出很大的随意性;要么刻意追求标新立异,浮于形式,无法体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下面我以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研读教材的几点思考. 一 通读教材,熟悉所教版本教材的编排体系 有效的教学首先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把握,没有这种全面把握和宏观视野,教学犹如风中的蒲公英一样随意游走.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对所教教材整体把握,将对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特别注重内容的分解和板块连接,体现出很强的连贯性和整体感.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往往会忽略长方体透视图的教学.一般来说,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将长方体的透视图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识它,知道它是长方体,至于它为什么这样画,却没有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设计独特有效的教学活动并不难,难在如何将这些活动持之以恒地贯彻实施。很多颇具创意的活动要么中途夭折,要么功亏一篑,没能实现应有的效果。 Daily Speech就是这样一项受到很多教师和学生喜爱的英语教学活动形式,但如何将这项活动有效地开展并非易事。 Daily Speech活动对英语课堂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推动作用,通过这一活动教师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英语水平;此外,这一活动能引导和激励学生学好英语,促进学生间的互助和合作,让师生共同获益。  相似文献   

18.
"材料引起经历",有效的选择和运用学习材料是一节科学课探究成功与否的关键.笔者将从"维序"、"激趣"、"促思"三方面,论述教师如何选择和运用材料引领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 一、来自课堂的问题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是科学探究的"米",没有材料探究就无从下手,但是有了充足的材料,科学探究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展,达到预期的目的吗?笔者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因为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不当而产生无效探究的情形. 1.教师准备充分,各种材料摆得满满的.实验前,教师在上面讲要求,学生在下面玩材料,实验中热热闹闹,实验后教师要喊停半天学生才能停下来,在交流现象和结果时要么鸦雀无声,要么说一些无关的结论,教学实效性差.  相似文献   

19.
讳讲与会讲     
俗语云:手艺不如口艺.不管怎么说,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是吃开口饭的.没有一点讲功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一、课堂小组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话题设计不合理。课堂小组活动一般应设计讨论话题,以明确活动任务。然而,有的教师所设计的话题要么太简单,无讨论的必要,要么涉及面太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无话可说。笔者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对教材钻研不够,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