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主要指人民,即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中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主要是指以人民或人民群众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以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必须依托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必须以造福人民为目的。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点、党执政为民的观点、建设生态文明的观点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它与时俱进地将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这既凸显了“现实的个人”的主体性,也是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肯定,并体现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终极价值。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在对劳动阐述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在于“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以人为本”正是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在当代中国的全新诠释。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鲜明地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取向的人民性,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创生科学发展观理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体,集中体现了党的宗旨在发展中的总要求,开启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记者:如何理解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重要内容? 李培林: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是以民为本,解决好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思想坚持、运用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凸显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存在的基础地位、社会实践的核心地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的“三位一体”的根本原则和与其内在的一致性,是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以及坚持以人为本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一致性,对于我们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形态,是我党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伟大创新集中表现在:发展本质认识的新突破——以人为本;发展根本内容的再深化——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根本方法与途径的更明确——坚持“五个统筹”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7.
陈铎 《教育艺术》2010,(2):57-57
科学发展观.一个过去并不为人们所知的名词,在2003年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的发展观、协调的发展观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根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高度概括了它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涉及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涉及当前和今后发展、当代和世代永续发展,涉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国内外之间发展等各个方面。在科学发展观内容的各个方面,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红线,它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根本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一坚持“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其依据究竟何在呢?在于历史的创造者是人。认识到这一点,把它作为观察社会历史的一个根本原则,我们就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具体而言,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力量。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1](118页)这充分说明,只有...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也是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依据“以人为本”原则的要求,加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要突出两个“人”,即执政者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此,一方面要提高执政者的素质,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另一方面,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建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10.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它有着丰富的内涵。从根本上看,就是要强调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11.
从“人文奥运”角度出发,通过对我国文化矛盾的分析,传统文化境况的剖析以及奥运会与文化相互作用的阐述,提出了中国文化发展应以“人文奥运”为契机,创新文化模式,并使“人文奥运”得到更全面诠释的主张。  相似文献   

12.
传统发展观是"以物为中心"的发展现;与传统发展观相比较,科学发展观凸显出社会发展的人本性,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二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三要营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环境。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观的深层变革。  相似文献   

13.
试论“以人为本”思想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既是我党对历史与现实经验反思和总结的成果,又是进一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作出的涉及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新的重要结论。其中,“以人为本”是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破解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钥匙,它指明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明确回答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目的和道路问题,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出写生是每个高校美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教学组织系统。艺术院校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审视外出写生工作,赋予外出写生工作新的内涵;必须以人为本,提高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统筹兼顾外出写生的各个因素才能达到外出写生的真正效果。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应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民本思想是一种重民、爱民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最精彩部分。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本思想是一种民主缺位的“民本观”,它是统治者的用民之道和御民之术。当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执政为民理念,是民本思想在当代的政治实践,是民本本位在当代的真实回归。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职院校要用"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理念统领教育教学工作,必须牢记"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全面实施“三生教育” 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   总被引:33,自引:15,他引:18  
“三生教育”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为目标的本真事业。实施“三生教育”需要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大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和主体教育理念的要求,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的基本途径;需要从体验、实践、认知、感悟、内化、外显等方面着力,从体制机制、研究和宣传、师资培训等方面强化基本保障措施,从认识上正确处理“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从工作上处理好课程资源整合等关系。  相似文献   

18.
梁策 《教育教学论坛》2020,(19):124-126
对《材料成型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在原有理论知识基础上,从教学、科研与成果转化的一体化建设入手,扩展授课内容,强化教学辅助科研、科研反哺教学。有效增强基础课程与行业科技发展关联性,完善教学与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9.
薪酬是高职院教职工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基础,高职院坚持人本理念的薪酬管理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高职院必须建立既讲公平又充满效率的人性化薪酬制度,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以此保障教职工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意蕴在于以人为本,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使教育系统中诸要素相互协调、创新、持续发展。英语全维交叉教学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观念,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英语全维交叉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主体性、教学优化的整体性、学习运用的创造性和人才培养的持续性充分体现了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内涵。因此,从科学教育发展观视角看英语全维交叉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