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终结”是剖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关键词。恩格斯以明暗两条线索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一条是显性的理论线索,即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终结;另一条是隐性的实践线索,即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终结(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略)。“终结”既意味着包括费尔巴哈理论在内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也喻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世界观的理论创新;“终结”寓意着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实践终结的同时,也寓意着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创新,但“终结”不是对过往一切的全部否定,而是“扬弃”。恩格斯一方面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往一切哲学理论的扬弃,另一方面展现出德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对以往德国一切现实运动实践的扬弃,彰显了人类社会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统一中开创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变革的实质是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代替旧的物质主义哲学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超越物质主义哲学体系为前提,以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为根本,以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为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是“改变世界”的革命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民本位、“革命的实践”和以社会进步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确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3.
对于“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这一命题,黄楠森先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主要论据有:一、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恩格斯最终与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而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标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创立和建构具有决定性意义;二、实践观点虽然不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回答,却正是以科学的实践观点为基础的;三、并非来自实践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都是以实践的观点为其首要观点的.但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有一个重大的区别,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觉地、明确地、公开地申明和强调实践观点对于其自身的形成和建构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个十分重要和颇多争执的问题。对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的不同理解,一方面表现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理解,另一方面,它又会成为不同理解的根源。从解释学的特定视角出发对这一关系进行考察,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者,恩格斯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主要由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既存在着差异性,也具有同一性和创造性,据此,我们反对在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问题上的“对立论”和“等同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不管就“对象”还是“问题”或其它理解视阈而言,“实践”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物质”或“客观实在”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遵守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6.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之一。在认识论上,恩格斯在书中阐释了“人类认识继承性原则”,其主要有三个观点:一是人类认识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对以往认识的摒弃与继承;二是人类认识的摒弃与继承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判断准则之上的,摒弃时要克服偏见,继承的客观依据应是实践结果;三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对德国古典哲学认识论的终结,“终结”之意并非全盘否定,而是选择性地摒弃和批判性地继承,也即“扬弃”。恩格斯对“人类认识继承性原则”的理解,为深刻领会“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真理内涵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哲学基本问题 ,作为一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首次提出来的。在该书第二章 ,恩格斯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哲学基本问题。为了大家读书的方便 ,现将有关论述作些讲解。一、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发展哲学基本问题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其发展过程作了详细的考察。1.哲学基本问题“根源于蒙昧时代狭隘而愚昧的观念。”[1 ]怎样理解呢 ?在原始社会 ,人们的知识很少。不仅不了解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 ,而且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心理变化 ,不会解释做梦现象。梦中往往海阔…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考察了两千多年的哲学发展史,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哲学领域的一切问题上都清楚明白地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别开来,对于“超越”这两大党派而创立“新”哲学的企图,一概表示轻蔑。列宁非常推崇恩格斯的坚定的哲学党性原则,把它赞许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伟大和最宝贵的传统”。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部著作中,继承和发扬了这一  相似文献   

9.
学者们经过多方位的审视,重申原有哲学概念和原理,并作大量专题研究后,对马克思哲学作了整体反思,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表述没有准确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内容,而“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准确表述。因其是以实践为基本观点的唯物主义,是以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变革世界的唯物主义,而作为思辨哲学分支的政治哲学揭示了政治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提供了改造社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问题上持这样一种观点或实际的态度: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其中包括哲学的出发点、基本原则、基本路线以及整个哲学的理论体系。文章着眼于恩格斯本人、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的理解,对的“完全一致”论观点形成的历史原因和背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