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党与土匪团伙是近代中国两种反社会的秘密力量,两者在发展上曾各有特点,辛亥革命后由于时代环境的原因,逐渐表现为合流趋势,直到1949年前后一同消亡。两者从形成的背景上、成立的宗旨上、内部的结构上、活动的内容上以及历史活动中,各自有自己的特点,其中有紧密联系的一面、也有差别的一面,发展到后来,可以说两者混而为一、不分界线了。  相似文献   

2.
1921年“信交风潮”是近代中国经济史上一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破坏性的一面,也有建设性的一面。破坏性的一面是显而易见的,占主导的,建设性的一面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中学历史课在加强“双基”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目前,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加强“双基”与培养智能的关系?我认为这两者是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的,不能强调一面而偏废另一面。  相似文献   

4.
近代日本的中国观是其国际秩序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这一时期日本的东亚政策。由于进入近代以来中国不断遭受欧美列强蹂躏的现实和在传统秩序下中国处于中心位置的历史原因以及其它多方面的因素,近代中国之于日本,既有弱者的一面又有强者的一面。近代日本中国观的这种彼此矛盾的双层构造使日本在制定和实施东亚政策时呈现出矛盾性。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日教育关系中的社会教育,是研究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应该关注的课题。在近代社会背景下,中日社会教育关系经历着教育交流与教育侵略两个密切交织的过程,呈现出模仿、借鉴、学习和教化、奴化、日化两个既有阶段性,又互相渗透的双重特点。总结历史,我们既不要夸大教育交流的作用,而掩盖其侵略的一面;也不要只谈侵略,忽视其积极的影响。只有以史为鉴,走教育交流之路,才能够互惠互利,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主义思想产生于西方17世纪,近代传人中国,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不断扩散、渗透而普遍接受。科学主义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序幕,从此便开始了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侵略者的英勇斗争。与此同时,一批又一批的先进爱国志士以巨大的热枕,摸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提倡学习西方,改革旧的封建教育制度,兴办近代教育,培养人才,这是他们始终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代爱国志士的教育改革实践活动,是与他们的爱国救亡活动同步发展的,两者互相推动,从而汇成了一个又一个激荡神州大地的维新和革命爱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的职业指导得益于黄炎培先生的发起与推动,而经亨颐的人格教育思想是对职业教育忽略人格陶冶的纠偏,青年杨贤江则试图将两者的教育思想统一协调起来,以此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几种教育思想的互相交织为当今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职业指导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代外国在华传教士编写教科书的历史可分为萌芽、高潮、渐减和结束三个阶段.对其评价应一分为二:糟粕的一面是其宗教性和质量上的粗疏讹谬;进步的一面是它首次把自然科学的内容引入教材,对中国教育近代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中国教材编写史上具有开辟意义.  相似文献   

10.
略论近代中国社会的职业乞丐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乞丐问题是困扰近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之一。在中国近代社会中,职业乞丐众多,是有其客观背景和主观因素的。乞丐行乞方式多样,社会危害很大,近代出现了一些防范和控制乞丐的思想及措施,有进步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端,其口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虽有保守落后的一面,但主要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化技术,而甲午战争的失败又为洋务运动提出了在中国政治体制上进行近代化改革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看了贵刊1983年第二期《数学中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一文,颇受教益,但也有一点值得补充的意见。我觉得在阐述两个不同概念的区别时,也应重视它们的互相联系。如果只强调概念间的互相区别的一面,而忽视概念间的互相联系的一面,往往容易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利于学生较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文中只谈了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没有谈到两者的联系。实际上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化简比,一般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有时也可用前项除以后项来解决。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在处理两者关系时认为两者应该互相结合与促进.设计师应充分吸收两者的精华,做出更好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胡西园是近代中国工商界实业救国的一面旗帜,为民族工业的发展与进步,他呕心沥血,披荆斩棘,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开拓创新、不屈不挠、奋发进取的创业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仍是一份值得继承与弘扬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5.
胡西园是近代中国工商界实业救国的一面旗帜,为民族工业的发展与进步,他呕心沥血,披荆斩棘,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开拓创新、不屈不挠、奋发进取的创业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仍是一份值得继承与弘扬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进程,也是被动地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激发与推动之下展开的.其间,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续,一方面是西方外来建筑文化的传播,这两种建筑活动的互相作用(碰撞、交叉和融合),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主线.  相似文献   

17.
略论租界对我国报业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租界在中国存在的百余年时间内,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具体到给中国报业带来的积极影响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它是中国大陆重要民营报刊的发祥地和栖息地;第二,它客观上为进步报刊提供了庇护;第三,它传播了近代报业文明。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交理念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和国际刑事法院所蕴涵的西方文化存在冲突,两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融合在一起,必定有一个互相磨合的过程。所以,不加入国际刑事法院就成为中国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文化的全球化和中西文化对于彼此的价值又决定两者必定会融合在一起,中国必将加入国际刑事法院是从文化层面分析两者关系的当然结论。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社会思潮总的来说是沿着由民本到民权,再到民主思想这一脉络发展的。但在进化的同时,又有回归的一面,主要表现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社会制度说成是中国古已有之,并用传统的民本思想来附会西方的民权和民主思想。在进化的同时伴随着回归,从而形成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史上一种奇特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20.
日本近代中国学,是指在近代文化运动中从世界文化的研究中独立而形成的对中国文化的近代性研究,它并不是明治时代之前的传统的“汉学”的自然的衍生.由于构成近代中国学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基础与传统“汉学”已经有了重大的差异,尽管它们都是以中国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但是,作为一门近代性的学术,它在学术观念与方法论上,都与“汉学”不同,有其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实际上,日本近代中国学与传统“汉学”之间,是以前者否定后者的形式互相联结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