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班主任工作是班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工作质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些班主任工作天天做,精力天天耗,班内班外,校内校外,疲于奔波,效果却微乎其微。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关键在于这些班主任没有把握重点“抓什么”的问题。那么班主任应该重点抓什么呢?笔者认为: 一、抓制度。制度是约束学生规范其言行的最好手段,为使班级工作有条不紊,有序可循,班主任除了要求学生遵守《中学生日贫行为规范》、《如城一中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外,各班还应根据本班的实…  相似文献   

2.
美国公立学校学生校内行为规范的惩罚措施明确、具体,因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我国现行的学生行为管理规章对于"学生应该怎样做"有相对具体的规定,但是对于"违反了规范的学生如何进行处罚"则缺少具体措施,造成了相关规范缺乏可操作性。可借鉴美国的惩戒措施,改进我国学生行为规范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处分学生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可能会随口回答,处分的标准当然是国家颁布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学生守则)。可是,国家颁布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没有明确指出,对某种违纪行为的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某种处分。  相似文献   

4.
关于道德教育的概念,不同著作中有不同的论述,但大多数抓住了这样一个核心:进行道德教育就是要将一定阶级或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或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于是,我们的学校也就本着这一理论指导,努力地实施着这种道德教育。中小学教室里张贴着《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条文,要求学生们遵从,并以之来约束和评价学生的所作所为。更为甚者,有些教育行政部门检查学校德育工作时,把学生对这些条文的诵读情况作为衡量学校德育工作绩效的标准之一。但是,我们能说可以背诵《学生守则》的学生就是思想进步、道德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5.
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中小学现在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那什么是素质教育?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它就是一种以培养学生智能为重点的教育;有的人认为它是一种在培养学生智能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教育。我认为它还应该包括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不断促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所学的知识有选择的加以吸收和掌握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凡是受过学校教育的人,心里都有一份对学生守则的记忆。学生守则已然成为学校教育的符号。新的《中小学生守则》正在接受社会的"检阅"。"三爱、三讲、三护"也有望成为新一代学生的集体记忆。但是,学生守则仅仅停留在成为一种集体记忆,显然是不够的。比成为集体记忆更重要的是成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很容易让人想起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学校的德育讨论中,经常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检验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呢?它的标准是什么呢?最近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学生守则》(试行草案),对此做了具体的回答。教育部在《通知》中指出:《守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学校学生在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 ,同时也需要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从德育工作的原则和中小学教育的实际出发 ,笔者认为 ,基础教育中的德育工作应该注意“六个结合一个突出”。一、提高道德认识与进行行为训练相结合这是个知行统一的问题。坚持这条原则 ,一方面 ,要从理念上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 ,什么是假恶丑 ,什么是对 ,什么是错 ,应该怎么做 ,不应该怎么做 ;另一方面 ,要针对中小学生自觉性较差、自制力较弱等特点 ,从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做起 ,加强养成性教育。理念解决的是“知”的问题。明白了道理 ,行为上…  相似文献   

9.
2004年11月8日.北京市市教委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学生守则和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后的《规范》增加了诚实守信、考试不作弊、网络文明、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心理健康、遵守交通法规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规则是一种指引或约束.班级规则是班级成员应该遵守的保证班级秩序和效益的基本行为要求或准则.订立班级规则的目的,是要班级生活得以顺利进行,使学生享有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班级规则具有规范、约束和指导班级成员行为的效力,使班级成员明了行为所依据的价值标准,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相似文献   

11.
规则是一种指引或约束。班级规则是班级成员应该遵守的保证班级秩序和效益的基本行为要求或准则。订立班级规则的目的,是要班级生活得以顺利进行,使学生享有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班级规则具有规范、约束和指导班级成员行为的效力,使班级成员明了行为所依据的价值标准,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果班级成员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中学校规很多,执行起来操作性很强,一旦违反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美国教育惩罚的操作性,使得老师处罚时有根有据。我们国家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对学生应该做什么有很完善的规范,但对如果违反校规该怎么惩罚不具体。我们应该借鉴美国教育惩罚的可操作性,建立比较具体、量化的校规。  相似文献   

13.
吕爱军 《贵州教育》2011,(21):24-24
班规,又称班级制度或者班级公约,就是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细则、奖惩办法、评比方案等,以此要求、约束、规范、评价、督促学生的各种行为。班规建设是班级民主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可或缺。它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形成规则意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十分丰富,其中大部分研究指向如何提高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而笔者认为欲真正提高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效率,首先应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目标指引方向,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阅读教学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这是大多数一线教师都不够明确的问题.结合新课程理念,笔者认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宏观目的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三、发展独立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学生守则仅仅停留在成为一种集体记忆,显然是不够的。比成为集体记忆更重要的是成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凡是受过学校教育的人,心里都有一份对学生守则的记忆。学生守则已然成为学校教育的符号。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正在接受社会的"检阅"。"三爱、三讲、三护"也有望成为新一代学生的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16.
上课睡觉是常见的课堂现象,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对实现有效课堂管理、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关于上课睡觉的观点笔者认为,上课睡觉从有效课堂管理角度来看,无庸置疑属于违纪行为,无论对学生本人还是对整个班级以及授课教师,都是不利的。睡觉是一种权利,但是权利的行使必须得看是在什么时间和地点,用教室这个地点与上课这个时间来做“睡觉”这件事情,绝对是不合适的。但是要我们更应该做的不应是在这个“是”与“非”的问题上浪费太多的口舌,而应该从似乎相似的现象——外浮…  相似文献   

17.
《教师博览》2011,(2):5-5
1朋确自律的重要性.把自律作为动力,去做我们认为应该做的事,即使我们不愿意。 2.做到值得信赖。这样,当我们说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时.别人才能相信我们。 3.讲真话.尤其是在讲真话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更要这样做。  相似文献   

18.
王士彦 《吉林教育》2000,(11):14-14
中小学生“减负”后的课余时间应该做什么?这是摆在学校、家长和社会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应该立即组织、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就好像牧羊人把他们的羊群领到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任凭羊儿吃饱,喝足,成长一样。图书馆里有诗歌、小说、散文、故事、论文、科技书籍、各种文摘、文学名著和各种报刊杂志等等,应有尽有,任凭学生自由地选读。  相似文献   

19.
上学的时候,很羡慕美国学生,我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学生。因为我听说他们上课的时候很自由,在课堂上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以跟老师辩论、可以喝咖啡、可以随意组合等等。直到最近,美国德克萨斯州托马斯杰斐逊中学和国际领袖学校的师生到我们学校来交流学习,我才发现,一个真实的美国课堂有着严格的纪律和惩罚措施。早在前几年,就有人疾呼惩罚是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任何一种摒弃惩罚和滥用惩罚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在和美国师生接触的过程中,我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20.
何捷 《小学语文》2012,(3):35-38
“先学后教,有效教学”是一种具有前瞻意义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有效教学”理念要在小学语义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需处理好四件事:替学生做什么,教学生做什么,陪学生做什么,让学生做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